生命因休闲而精彩

——答“南方周末”记者问

马惠娣

  1、休闲与休息有何区别?  

很多人知道我在做休闲研究,并问过我这个问题,甚至说我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我想这是人们对于休闲认识感性化的结果。其实,休闲和休息是不相同的。   在过去,人们通常将时间分成两大段,一个是工作时间,剩下的时间则笼统地称为休息时间,其中包括吃喝拉撒睡、恢复体力上的疲劳的休息、闲暇、消遣以及参加其它各类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恢复体力,以利于第二天继续劳动。这是符合生产力水平低的社会阶段。

虽然,休闲也有恢复体能的功能,但是,休闲与休息却有本质的不同,首先,休闲作为人类文化进化的一种产物,它更多地是体现人的闲情逸致。其次,我们从字义学的角度看,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休闲”一词都有很深的文化意涵。中国的先贤们对休闲有很精辟的解释:“休”,人倚木而休,表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等;“闲”,同“娴”,表明思想的纯洁与宁静。在西方,休闲一词是由希腊语演变而来,意为娱乐、教养和受教育。这样一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休闲与休息是多么的不同。即使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休闲(包括休闲衣、休闲帽、休闲鞋),虽不是休闲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它表明了人的生活富裕后,追求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休闲与休息是不可等量齐观的。  

2、为什么研究休闲?  

人类进化的历史表明,休闲与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生命的质量、生活质量紧密相连,社会发展的一条最朴素的道理是,人在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后,更多的追求便是向往富有意义的精神生活,每个人都想在充分的闲暇的时间中享受文化、科学、艺术、社交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并在休闲中享受自由和创造的快乐。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人的低级需要(本能、安全)得到满足后,人们会向高级的需求向往,诸如,归属、情感、尊严、尊敬、赏识、荣誉等。现在,休闲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因为我们已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上在休闲中度过,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将来人的休闲时间会越来越多。如何健康、科学、合理的休闲度假,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加强休闲研究旨在从人性的意义上看人类渴求进步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进步的标志究竟是什么?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又是什么?等。  

其实,在发达国家,将休闲作为一门学科加以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休闲研究译丛》的五本书就是从多个视角探索了休闲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3、休闲越来越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内容,那么中国是否已经进入休闲时代了呢?  

的确,休闲越来越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内容,但它并不能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休闲时代。休闲时代是高度社会文明的产物,首先它必须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强大的综合国力)为依托。即使像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也只是在向这个社会形态过渡(当然这是一个历史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西方未来学家预测,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那时,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第三产业将主导劳务市场,高技术和其他一些趋势可以让人的生命中的50%的时间用于休闲。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杰弗瑞·戈比分析说,在稍后的几年,休闲的中心地位会进一步加强,人们的休闲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革;在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生产力的80-85%;休闲服务将从标准化和集中化转向个性化服务,人们对休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倍加关注,应运而生的休闲教育将占教育的极大份额。

我们仅用上述几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就可以看出我国距“休闲时代”还有遥远的路。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对休闲的研究。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国家争取每周五天工作制历经了100多年的时间。而我国,仅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提出“休闲时代”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有点早,但是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4、我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那么产业界对此会有何作为?  

我们透过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可以看出,休闲时间的长短的确可以改变产业结构,特别是对发展休闲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笼统地讲,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精神的)密切相关的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一般包括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场馆、运动项目、设备、设施维修)、影视、交通、旅行社、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

在西方发达国家,休闲产业是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是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必须考虑的因素。休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格局的变化,在休闲业就业的人数占整个就业人数的比重相当大。不仅解决了失业和就业问题,而且促进和改善服务,增强了人的休闲欲望,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作为消费,休闲是整个市场结构的一部分。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高,休闲产业的市场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以美国1990年为例,全美国消费者在娱乐性商品和服务方面总共花掉了2800亿美元,占全部消费开支的7%。这一数字是消费者1990年购买新车的花销的3倍。尽管2800亿美元已经是很可观的一笔钱了,但这只是全部休闲消费的一小部分。实际上大部分的休闲消费被归入其它类别的支出中。比方说,在1990年用于交通运输方面的4580亿美元中,就有三分之一以上花在了休闲旅行上。在机动车运行里程数上,也有三分之一的行程是休闲的产物。在飞机上有60%的乘客是在作休闲旅行,而非业务旅行。如果使用这样的计算方式,那么用在住房、服装、餐饮和教育方面的消费开支中,也会有相当可观的一部分可以化入休闲开支。如果把上述开支加起来,用于休闲的开销会轻松超过10000亿美元,大约占全部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在这种靠消费驱动的经济模式中,休闲产业就成为美国第一位的经济活动。据美国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美国人有三分之一的休闲时间,有三分之一的收入用于休闲,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

几乎所有的产业、经济,包括国防,都有与休闲相关的工作。 据统计,美国的旅行和旅游业雇用的职员有900万之多。在全联邦、各州、各县和当地的娱乐场所、公园以及其它休闲机构,大约有250,000个公共服务类的工作职位。还有近200万作家、艺术家、演艺界人士和职业运动员。没有谁能够把所有与休闲有关的工作挑选出来,换算成对应的全职工作时间。对全部休闲工作的最简单的估计办法,是将用于休闲方面的消费折合成工作职位进行统计。如果每40,000美元的消费开支能创造一个工作职位的话(相当于全职工作职位),10000亿美元的休闲消费就相当于250万个工作职位——差不多是1990全部就业岗位的四分之一。

社会发展的现实表明,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正在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大中城市中,各类休闲活动已成为经济活动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尽管从历史的角度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制造加工业的繁荣,然而,如今城市的经济模式已经开始转向依赖于休闲活动的兴旺发达了。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也越来越依赖于休闲要求的实现,这种休闲产业的发展随处可见,诸如,在都市中河、湖、港口附近区域的商业开发、娱乐设施、餐饮服务、体育竞技,还有旅游观光、名胜古迹的开发利用,以及节假日和各类庆典场合的商业倾销,各类非职业技能培训式的成人教育,众多高雅艺术的蓬勃发展,所有这一切无不反映出经济模式在向以休闲为依托的经济转变。甚至标志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其大部分内容同人的休闲有关(比如公园绿地、艺术场馆、社区宁静程度、自然环境状况等)。一个地区如果拥有并建设这些条件,那么,对于日后的经济繁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地方都把他们的娱乐设施、商业网点、鲜花草坪和休闲服务看作是经济投资的一部分。  

5、为什么说走向休闲也是走向自由?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说清楚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休闲。亚里士多德说,休闲中的沉思是人的最好场所,它可以使我们保持内心的安宁与自由感。皮普尔说,第一,休闲是一种精神态度;第二,休闲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第三,休闲是上帝给予人类的“赠品”。杰弗瑞·戈比说,“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我把休闲概括为,“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这些定义的共同之处都是把休闲与自由联系在一起了。

马克思曾对人类理想社会做了这样的描画:自由时间多了,人们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上午打鱼,下午进行艺术创作。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人在休闲的气氛中,享受精神的自由。

由此可以看出,休闲的自由是一种“生成”状态的自由,是摆脱各种贪欲后的轻松自在。

当然,对闲暇时间的利用有积极的与消极的行为之分,比如有人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吃喝嫖赌等不良的行为,这是远离了休闲的宗旨。  

6、休闲需要那些条件?  

如果按我刚才定义的“休闲”说,那么休闲所需要的条件就比较简单了。从生存方式或心态的角度看,“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的状态”(亚里士多德);“赞美生活、热爱生活,充满欣喜感”(哲学家皮普尔);“休闲感有,且只有一个判据,那便是心之自由感”(心理学家纽林格);“休闲生活并不是富有者和成功者独有的权利,而是一种宽怀心理的产物,这种心情是由一种达观的意识产生。享受休闲生活是不需要金钱的,有钱人未必能真正领略休闲生活的乐趣,它必须是有丰富的心灵,爱好简朴的生活,对生财之道不放在心头。”(林语堂)那么,人类清明的深沉的伟大的优美的精神家园,不就可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间,花草的颜色和香气里寻得吗!尽管,这些理论多了几许清高,也与市场经济的规则相差甚远,但从净化人的精神世界的角度讲,我们又不难看出她的崇高、清明、深沉与美丽。所以,休闲的条件,就是调整好心态。

但是,时下有一种带着普遍性的看法,以为消费主义为人的休闲提供了保障,丰富了人的自由时间。其实,这种看法没有意识到无止境的消费具有的两个欺骗性:其一,它貌似给人提供一种普遍的幸福,甚至允诺人们都可以同样地进入消费主义的“商店”,但却使消费者由于过分追求提高收入而陷入即使用金钱都难以挽回的新的精神“贫困”之中;其二,消费主义设立了一个虚假命题;一旦你提供了消费者消费的自由,你就完全解决了自由问题。但事实上,在这里自由被降格为消费主义,把自由时间等同于无度的消费。这个问题需要舆论界很好地引导。  

7、把休闲当做学问,甚至当成哲学,是否很累,很偏离休闲。  

这方面的疑虑别人也提出过。比如,三联生活周刊(2000、21期)的一篇短文“休闲与劳模”,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这恐怕是一种误解。首先把上面的问题(第六个提问)读懂了,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是,我还要解释一下,大家可别把休闲与做学问联系在一起,也别把休闲和休闲研究混为一谈。休闲是学者研究的对象,然后形成休闲的学问,休闲的哲学,这个学科的理论对人的行为和选择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休闲可不是让大家都来做学问。如果你感觉很累,那肯定不是休闲。休闲是让你感到轻松、快乐,且富有意义。  

8、当休闲被看做人的最高需求时,是否意味着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否定?这是否在说,只有休闲才是崇高的。  

我不完全这样认为。什么是最高需求?取决于每个人的自我状况和选择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休闲观、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选择能力。这些方面的不同取决于每个人的经济、文化、知识、习俗、教育、教养、性格、社会阶层的背景情况。我曾与美国休闲研究教授约翰·凯利讨论过这个问题,凯利教授认为,无论如何,休闲应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的。休闲研究并不是提倡人们过苦行僧的生活,但是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崇高的休闲标准应当是:心之自由——轻松、快乐、富有意义。

谢谢!

 

联系电话010-63174651

Email: mahuidi@china.com

Home page: http://www.chineseleisu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