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众闲暇时间文化精神生活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课题评审鉴定会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龚育之

 

  原中央党校副校长龚育之指出,这个课题的一个价值是把闲暇时间的问题摆到了学界面前。什么叫闲?什么是劳?两者的关系很复杂,需要做细致的研究和分析,还要许多后续的研究工作,比如在概念框架、研究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界定分析。
如果把休闲作为研究的中心,该报告在如何提高休闲质量的问题上还有些不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时间是休闲的一个基本元素,排除寿命长短的问题,人一天是24小时,如何分配比较好呢?人必须有一定时间的休息,睡觉和劳动。人在必要的睡觉时间和履行社会义务的劳动时间之余,才有休闲时间。这是一个大的区分,里面还存在许多交互和转换,区分的界限常常是变动的。人有时要压缩睡觉的时间,变成劳动的时间。一个科学家并不只是8小时劳动。劳动与休闲的时间界限是很模糊的,休闲本身有很多复杂情况,但作大体的区分是可能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时间越来越多。休闲时间如何更好地划分和使用,是我们应该研究的主题。时间消费的内容和质量值得更多的研究。睡眠不够而睡懒觉,这不是休闲,而是补充过去被占领的休息时间。休息时间可以在打牌中度过,这是消极的休闲。积极的休闲是用来学习。旅游是一种较高境界的休闲。但是一个青年去泰山旅游,在泰山上打牌,这就不是高境界的休闲。中国去国外旅游的人很多,国外旅游应该是境界更高的,但是国外的旅游也分很多种。一种是对国外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了解,另外一种是购物。休闲可以分很多层次,从消极到一般到积极。积极的休闲中,休闲的含量更多,既恢复了体力脑力,又有科学和文化的创造。我们应该倡导一种休闲含量高、水平高的方式,把休闲和劳动,休闲和创造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能为社会创造和积累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