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
变化中的欧洲地理:忧患意识、知识与责任——第十届欧洲地理学会观察与纪要马惠娣 万方亮(2025年9月26日)第十届欧洲地理学会联合会(EUGEO)大会于2025年9月8日至11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奥地利科学院举行。会议由奥地利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所承办,多国学者组成大会科学委员会。大会主题为“变化中的欧洲地理”(Geographies of a Changing Europe),宗旨:围绕欧洲在各类变化的背景下,诸如:政治格局、经济发展、环境气候、人口分布、文化融合等方面,以及对其地理相关领域,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变化所展开的探讨、对话与交流。吸引了欧洲乃至全球地理及跨学科学者经论文遴选后约400余人参会。 本届大会的主题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欧洲地理学者们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学者的使命担当。大会所设的各项议题,直面欧洲大陆正在经历的一系列的挑战,诸如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社会不平等、人口流动、应对不确定未来的食物问题、城市关爱,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以为更可持续与公正的未来贡献知识与力量。 开幕式在古典风格的会议大厅召开,奥地利科学院院长、欧洲地理学会主席先后致辞。 开幕式上,巴黎第一大学的丹尼斯·普曼(Denise Pumain)教授做了大会主旨发言,用动力学模型阐释了欧洲城市协同进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在各政策利益的驱使下,在其区域环境之间将有差异化。如何保护城市地理多样性是未来的重要议题。 闭幕式上,莱比锡大学朱迪斯·米格勒布林克(Judith Miggelbrink)教授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阐释了“人类世背景下的地理学”。她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面对“人类世”的挑战,不仅要重新考虑地理问题,而是理解“地理”作为空间,我们的知识和责任应如何改变。 围绕“变化中的欧洲地理”主题,大会设有近百个分议题,诸如:高山地区的水-能源-食物-生态系统关联(WATER-ENERGY-FOOD–ECOSYSTEM NEXUS IN ALPINE REGIONS),全球能源:能源危机、能源转型与能源地理(Global Energy–energy crisis, energy transition, energy geography),迈向更具韧性的食物系统:探索主流与替代方案之间的空间(Towards more resilient food systems:exploring spaces between the mainstream and alternatives),气候变化时代的城市治愈问题 (The healing city in times of climate change),15分钟城市的多样性:路径、定义与方法(The diversity of the 15-minute City:Approaches,definitions,and methods),塑造中的欧洲——变迁的宗教景观(Europe in the Making-The Changing Religious Landscapes),稳定住房与无家可归的地理学(Geographies of Precarious Housing and Homelessness),流动与否:“被抛弃”地区的(不)流动性(To be or not to be…mobile.(Im)Mobility in left behind areas),变化的欧洲乡村景观:土地集中、单一栽培与生物多样性丧失(The Changing European Rural Landscape:Land Concentration,Monocultures,and Biodiversity Loss),战争地带的声音、触感与情感:抵抗的具身与情感地理学(Sounds,Touches,Feelings of War Zones:Embodied and Emotional Geographies of Resistance),人类世的感知与学习:地理思想的未来方向(Sensing and learning the Anthropocene: future directions in geographical thought),探索乡村智能化与数字化的联系:区域不平等与社会空间排斥(Exploring the Links between Rural Smartification and Digitalization: Regional Inequalities and Socio-spatial Exclusion),从肯定空间到争议空间:不确定时代的变革性与地理教师教育的反思性(From spaces of affirmation to spaces of contestation: Transformative and reflexive geography teacher education in uncertain times),对我们启发很大。 这些议题,一是关注现实,既要看到城市地理变化中人的生活实践,也要倾听他们对未来的渴望;二是理论创新,既要城市地理的批判意识,也要检验已有的范式,还要探索欧洲复杂性的新方法论;三是之于学者的责任,需重新界定研究者角色,厘清学术介入与社会行动边界的相互关系。 在众多分会场中,“不稳定住房与无家可归”及“气候变化与农业食品实践”等议题的讨论尤为热烈,投稿人和听会者格外多。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经济压力和生态环境的不确定性,欧洲学界对保障基本生存权与寻求可持续食物替代方案的高度关注与前瞻性思考。 大会结束后奥地利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所主持了一个专题讨论,聚焦于“城市微隔离”的概念与现象。来自希腊、匈牙利、波兰、西班牙、维也纳等国学者介绍了各自国家的实际情况。“城市微隔离”(Micro-Segregation)系指立体(高层)新住宅楼,对城市形态、地理区隔、阶层区隔、社区交流带来的一系列城市地理变化。 会议期间,大会还组织City Walks的考察活动,将会场内的理论思辨与城市肌理的实地体察相结合,让与会者对维也纳的地理空间结构与治理模式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理解,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学科精髓。 大会举办社交晚宴,为新朋旧友的相聚提供轻松的氛围,并特意安排在维也纳最富盛名的传统酒馆10er Marie。这座始于1740年的酒馆,曾是皇储鲁道夫等社会名流的聚集地,让学者们在紧张的学术研讨之余,在杯酒言欢中继续交流思想,深刻体验面对面交流无可替代的价值与温度。同时也感受到奥地利人的质朴魅力和地道的维也纳美食。 马惠娣及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万方亮、张继飞分别参与了“迈向更具韧性的食物系统”和“气候变化时代的城市治愈问题”的讨论,并做了小组发言,题目分别是:“Food Self-Provisioning: To Transform Our Lifestyles with Vitality and Creativity”(自产食蔬:用活力和创造力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The Multiple Values of Gardening Home in Urban Care —— Case study of the gardening for residents in Beijing(家庭种植在城市关爱中的多重价值——北京居民调查案例分析),也分享了来自欧洲多国学者的发言。 在“迈向更具韧性的食物系统”一组的交流中,焦点集中于如何将主流的商业食物体系与多样化的替代性食物网络相结合的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过往对如社区支持农业、食物自给、分享、采集等替代性食物网络的研究几乎是与主流系统相割裂,但这与多数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混合采纳两种食物来源的现实不符。奥地利BOKU大学的Christina Plank博士通过对瑞士、捷克和阿根廷三国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比较研究指出,尽管机制和动机相似,但各国独特的政治历史背景和社会结构极大地影响了CSA的转型潜力。匈牙利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Bernadett Csurgo博士则通过对匈牙利中产阶级购物社群的质性研究发现,健康和高品质是吸引他们参与替代性食物系统的主要价值,但大多数成员仍高度依赖主流系统。北京市民自产食蔬的探索同样引起了其他学者的兴趣。 在“气候变化时代的城市治愈问题”中,核心议题是城市绿地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联。学者们探讨了在气候变化加剧城市热岛效应、洪水等风险的背景下,城市绿地具有“疗愈性”空间的关键作用。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Julian Dobson教授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绿地有益健康,但谁来守护绿地的健康?”他的研究指出,尽管绿地的健康效益证据确凿,但在英国紧缩政策下,对绿地的投入却持续萎缩。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Nelly Faget博士则分享了巴黎“绿洲校园”计划的成功经验,该计划通过对校园去硬化和布绿化,成功地将气候适应、生物多样性与儿童福祉结合起来。其他国家学者也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会议充满欧洲学术传统风格——交流、讨论、提问、质疑、反思、批判,组织工作风格简约,领导致辞具有学术含量,毗邻的“耶稣大教堂”特意为大会开放。奥地利科学院坐落于维也纳老城区内的一条静谧街区,周边环境、教堂、建筑、雕塑、音乐、餐馆等等历史遗迹折射出奥地利地理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完好的整体保护。 (奥地利科学院大楼外景)(大会开幕式现场)(万方亮在小组会上发言)(小组会讨论现场)(晚宴内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