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
牛河梁:女神 · 我舅(游记)马惠娣(2025年4月2日)牛河梁,5500年前红山女神安卧的圣地,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所在地。“位于辽宁省朝阳市下辖的凌源市及建平县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19°30′,北纬41°20′。这里地处努鲁儿虎山谷的三道黄土山梁上,半山地半丘陵的地貌特征让平均海拔维持在600到650米之间。”(见百度百科)这里环境清幽,风貌原始,古朴神秘。 3月31日,在表弟和表妹的陪同下,我探访了这处中华文化“文明发端地”。 表弟向我介绍,2023年这里被国家确定为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红山文化)第一阶段的典型代表。历经四十余年考古探查,通过大量确凿的考古现场与丰富资料佐证,证实5000-5500年前,这里已迈入文明古国阶段,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红山文化分布范围涵盖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老哈河与大凌河上游。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境内的红山文化遗址,被认为是当时社会上层统治者居住的核心区域;牛河梁,则是红山文化坛、庙、冢的核心所在,见证了红山文化从孕育、形成到发展演变的完整历程。(这两处的遗址同属红山文化,赤峰的遗址是统治者居住的核心区域;牛河梁,则是坛、庙、冢的核心所在。有探访者没有搞清它们的关系,特注明。) 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口处竖立着大字条幅:“古国牛河梁,文明发端地”。目前开放的三个展馆——考古历史馆、女神庙和祭坛(积石冢),分布在占地8.3平方公里的遗址公园内。遗址公园第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也许不久的将来考古学家会让“红山金字塔”横空出世。表弟如是告诉我,他显得激动。 作为一名非专业人士,我感受到这三个展馆在气势磅礴中氤氲神秘感,既远古缭绕,又现代写真,让人不由心生敬畏与赞叹。 敬畏,那些考古前辈们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在这山梁上一呆几十年,日复一日地艰苦作业,让深藏地下数千年的珍宝重见天日。考古学界泰斗苏秉琦老先生六十年圆一梦!这是何等的精神?那些无名工作者默默无闻的贡献早已镌刻在这片大地上。更不应忘记发现这片神秘土地的考古先驱们,他们是:日本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乌居龙藏先生(1906)、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先生(1921)、中国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1930)、日本近现代考古学家、汉学家滨田耕作先生(1935)……他们的贡献尤为值得铭记。 赞叹,我们的先祖在5500年前将女性奉为神明,想来那时的女性一定备受尊重。那些精美的玉石制品是如何制作的?又是出自何人之手?他们的美学观念如何形成?技艺从何而来?更令我惊奇的是,牛河梁的坛、庙、冢与同时期的雅典卫城、两河流域、尼罗河文明的祭祀建筑相比,虽形制各异,却同是“神灵在天”。雅典诞生众神建构了理想国,苏美尔人的母亲女神铺展了创世篇,红山女神则赋予了神灵在天的信仰……真可谓各美其美、各自璀璨。那么,人类第一个轴心时代为何如此“心有灵犀”,莫非真有神灵? 偶遇一位来自黑龙江辉南县的“考古发烧友”,出差江西,绕道承德和凌源,专门探访“避暑山庄”和“红山文化”。他看得入迷,提出的问题有独见:女神的眼睛为何一只发光,一只黯淡?是发掘时破损未修复,还是红山文化的女神本就如此?以现代审美看,女神形象并不像女性,面少慈爱,该如何解释?那些精美的玉人、玉器、玉龙,是用什么技术打磨得如此精致?眼前的陶罐、陶器上的装饰花纹历经5000年竟不褪色,泥草混合的砖坯至今仍被后人沿用。 我们慨叹、兴叹、赞叹,也不禁质疑:人类真的在进步吗? 这位“考古发烧友”本想花一百元请导游,表弟自告奋勇当了义务讲解员。后来得知表弟是当地著名书法家,其作品被收藏在展览大厅,他特意去拍了照片,“以‘纪念’这次相逢”。他如是说。我们的偶遇,因共同的兴趣,竟成“知己”,又因共同的钩玄而穿越了五千年。 当然,还有疑问待解:红山文化是否存有语言、文字、服饰、典籍,尚待发掘中吗?几个展馆的设计者和建造者也未在醒目的地方有介绍,有待再访。 参观结束已午后一点,见遗址公园停车场停着七辆来自鞍山的大巴车,意味着至少三百人“到此一游”。他们或许与我们一样,与先祖对话,与五千年时光来一场穿越,与女神、与自己的灵魂交流。 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交通十分便利。从北京朝阳站出发,最快一个半小时即可抵达“牛河梁站”(从北京站上车车程约两小时)。入住凌源市内后,再驱车三十公里即可到达遗址公园。门票价格为成人六十元,六十岁以上老人及持学生证的学生半价三十元;园内电瓶车费二十元。“考古发烧友”来吧,索隐探赜,钩沉稽古。 凌源是辽宁省的非发达地区,城市面貌依然老旧。但这里也有它的“骄傲”——凌源钢铁厂、凌源汽车厂、航天汽车城。 这里也集中了六所监狱,在古代属“发配之地”。我的表弟和表妹都供职于第三监狱,担任监管人员。历史有时戏谑——他们的父亲,我的舅舅,因“历史反革命”罪名,从解放初期即羁押在此。如今他的儿女们却在此地归化他人。尤其表弟,凭借出色的敬业精神,教育和感化了一批又一批在此劳动改造的人,多次获得国家及省市司法部门的嘉奖。若舅舅泉下有知,或悲?或喜?抑或五味杂陈? 此行我与弟妹们熏袭了神秘的红山智慧。离开时回望山梁,舅舅的往事与红山女神的凝视在此交集。历史有时捉弄,有时玩笑,有时如烟;我们却不曾忘却此处的根与魂,苦与痛,笑与泪。 作古四十载的舅舅听到了我们的脚步声;红山女神依旧注目着这片生生不息的大地。 附展馆内照片(六十年圆一梦的苏秉琦先生)(遗址公园外景)(考古红山文化的历史人物)(红山文化女神出土雕像)(红山文化祭坛考古遗迹现场)(出土天下第一玉龙)(复制红山文化祭祀场景)(出土彩色雕饰)(出土彩陶,形制不曾见过)(我弟曹新国书法条幅)(与弟妹们合影)(牛河梁高铁站)(注:均为马惠娣拍摄或提供)(补记:弟妹们知我一直关注“自产食疏”的社会实践,在离开遗址公园后,特意驱车前往邻县的建平县小平乡。在那里,恰遇一对兄弟承包和经营的百亩田园,不禁令人眼前一亮:樱桃园已硕果累累,硕大的樱桃将很快送入市场。新建的西瓜大棚将种上新品种,期待着丰盈年年、广进财源。他们也推出“自产食疏”土地租赁服务——城里人只需支付五百元年租,便可拥有六分地(约16.67平方米)专属菜园。兄弟俩告诉我,“2021年签约承包,属自主经营,农忙时节会雇佣当地村民,这种灵活的用工方式既降低支出,也保证田园管理,又为村民增添收入来源。”弟弟35岁,哥哥不到40岁是掌门人。没有选择进城打工,是相信一分辛苦就有一分回报,守家在地挺好的。本想多聊一会,看他们忙得四脚朝天,也不好意思多打扰。 不远处有五位中年农妇正在翻整土地,她们动作连贯、技艺娴熟。“这是在准备种土豆呢。”一位妇女抬头擦汗时友善地告诉我们。哦,她们不是女神的后代么! 不远处是漫山遍野的梨树尚未吐蕊。据说五一前后,这里将是“梨花绽放的海洋”,届时游客将络绎不绝。看来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新农村正在富裕农人的钱袋子。 在凌源市内,我们还逛了传统的农村集市。果蔬、蛋禽、手工制作的各类食品,还有日用品,琳琅满目。人潮熙攘,点燃了生活的烟火气,嗅到了家家户户飘出的美味。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实诚、质朴、粗犷,记录着寻常百姓不寻常的日子。) (照片均为马惠娣拍摄或提供) (建平县小平乡民居)(经营一百亩土地的地主)(与哥俩合影)(清理土地的妇女,以及果园大棚)(观赏梨花盛开的长廊,打卡地)(“开心家园”:租赁的土地)(凌源农贸大集,每逢农历初四和初九)(凌源农贸大集,每逢农历初四和初九)(凌源市内农贸集市,每天都有)(凌源市内农贸集市,每天都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