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阅读与点评(一)

2024年12月25-2025年1月25日

抽验方法说明:抽检式、随机性、参考同类型、尊重科学精神、尊重知识版权

评价标准:选题新颖、文理兼备、知识性与趣味性、启蒙启发与启智、语言通俗易懂、思想与方法、原创性、跨学科性等。

1)什么?听说AI能用北京话念绕口令了。2024-12-30 学术头条 AI 绕口令。(点评:这篇文章吸引我阅读是以为内有AI用北京话说的仿真绕口令。但实际上只是介绍清华大学和智谱的研究团队发布的 GLM-4-Voice 研究论文,对这一端到端语音模型的核心技术与评估结果进行了详细论述。据介绍,“GLM-4-Voice 能够直接理解和生成中英文语音,进行实时语音对话,在情绪感知、情感共鸣、情绪表达、多语言、多方言等方面实现突破,且延时更低,可随时打断。”和北京话绕口令没关系!显然,作者以题目作为“噱头”,让读者有“受骗”的感觉。不应该如此!另外,语音实时对话的翻译技术我在2024年智利天主教大学开会期间,已经在会场使用西班牙语和英语实时互翻,并根据上下文意思及时调整错翻的句子。)

2)春运抢票,售票系统背后的技术居然如此精湛!2025-1-22返朴原创分布式技术 分布式算法 分布式处理(点评:一年一度的春运又到了,据估计,今年铁路客运量或超5.1亿人次,日均1275万人次,人们在比拼手速抢票的背后,12306的计算机系统是如何快速响应海量的请求的呢?
又如何加速售票的过程来减少人们的等待时间呢?“分布式系统”登场了!本文以网络购票的实例,介绍分布式系统的概念,能够支持12306购票这样的高负载、高并发场景。本文也讨论了分布式系统中关于一致性与容错性的一些基本概念与技术实现。分布式系统的应用不只是线上网购,在加密领域,分布式系统为区块链技术提供了基础支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在科学计算领域,分布式系统也被用来解决更大规模的问题。这些领域都展示了分布式系统在我们日常生活和技术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此文,严谨、认真,虽然专业性很强,但还是耐读。从中收获了相应的知识。)

3)云端有条“高速路”——看千米高空如何送千伏电到万户家,2025-1-18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原创,能源 科普话强国(点评:这项技术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随着用电需求的快速增加,其背后的技术与人的坚守,一定会引起读者的关注。本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用电为例,介绍2025年,四川、重庆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约7500万千瓦、3100万千瓦,分别比2020年增长48.0%和38.0%。此次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的投运,每年最大可从川西等地向四川、重庆输送清洁电能350亿千瓦时,相当于近1千万户家庭1年的生活用电量,可大大缓解两地用电需求。那么1000千伏的特高压电是如何进入千家万户?文章主要介绍了变电站里的几个安全卫士——鹰眼摄像头可以实现360度的全景监控并进行快速细节捕捉,旁边还有蓝色的“哨兵”,是无人机探测设备,可全方位探测3公里范围内的无人机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置,为变电站建立起一道“空中屏障”。通过阅读此文了解了云端的“高速路”。还是有收获。不过有关背后的技术和人的作业涉及不多。)

4)从耐药到治愈:新生隐球菌的“精准打击”计划 上传时间:2025-1-15 中国科普博览 原创 健康 真菌感染 隐球菌 新生隐球菌(点评:据本文介绍:“世界上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因为真菌感染失去生命,临床上抗真菌药物治疗失败和复发感染也时常发生,导致病死率居高不下。新生隐球菌的耐药性已经成为全球医疗系统的一个棘手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也因此将其列为“优先真菌病原体名录”的最高级别之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琳淇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上(Chen, L. Brain glucose induces tolerance of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to amphotericin B during meningitis. Nature Microbiology 9,2024)发表研究成果,发现脑部葡萄糖能够诱导新生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产生耐药性,团队找到了潜在的治疗突破口,为真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更为重要的是,它的靶点只存在于真菌细胞中,而不会对人体细胞产生影响,安全性很高。虽然该药物目前仅对少数真菌有效,但研究证明了它在治疗隐球菌感染中的潜力,未来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将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有收获。)

5) 基于气候平均态预测全球增暖幅度的新方法2025-1-13 《中国科学》杂志社 原创 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 气候模型(点评:本文介绍佛罗里达州立大学Ming Cai教授团队和中山大学胡晓明教授联合北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发表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预测全球变暖强度及其空间分布的新方法。该方法独立于复杂气候模型和统计分析,基于气候态可快速准确地预测由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增暖。该团队借鉴了电路系统中的反馈回路概念,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全新的气候反馈理论框架,直观地刻画了气候反馈过程对外界能量变化的放大能力。与气候模式相比,该框架无需进行时间积分到平衡状态,就可计算全球对外界能量扰动的平衡态响应。该研究首次在不依赖耦合气候模式模拟和统计分析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证明了观测到的全球变暖是由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引起的。据悉,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Prof. Guang J. Zhang受邀撰写亮点评述,高度评价这项研究成果。但作为外行的我直觉此项研究预测效果过于宏观,如果有几个微观层面的效果实验或许更令人振奋。十二天过去,只有25位读者。期待后续研究成果。)

6)可爱的机器人,为城市疏通“血栓”,2025-1-5,中国科普博览,原创,人工智能 机器人 管道机器人 微型机器人(点评:地下管道被称为“城市的良心”,疏通地下管道又是困扰人的生活的一件事。可爱的机器人,真的能为城市疏通“血栓”吗?我迫不及待地读了此文。据文中介绍:“管道机器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集成了感应器、照明、摄像头、通信模块、驱动器、电池等元件。地下迷宫宽窄不一、暗流涌动,要让精密仪器到达指定区域并发挥作用,少不了精心设计的“躯干”。机器人们长着形态各异的“腿”,用以应对管道中的复杂地形。除了给排水管道外,机器人们还可以对天然气管道、配电线路等设施开展诊断。预计三到四年内,类似的小机器人集群就能正式上岗,提供给管道行业并投入使用。“这项人工智能技术太了不起了。文章介绍详实、数据、图文、技术路线清晰。作者系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研究生在读,有科学传播的作为。赞许!不过也有点遗憾,这项技术的发明、应用地域等信息不够清晰。)

7)塑料的绿色替代→透气防水的纸质"铠甲"!2024-12-31,紫龙科传,原创替代 微塑料 二氧化硅 涂层纸(点评:据文中介绍: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了这种创新技术,能让普通的纸张摇身一变成为塑料的绿色替代品。更不可思议的是,这种纸飞机能够承受7马赫的风洞试验!科学家们使用一种叫做硅烷的化合物,让它在纸纤维表面形成一层仅有几微米厚的多孔涂层。这层涂层就像是由无数微小的"蜂窝"组成,让纸张既能防水又保持柔韧。通过将纸或纸制品浸入主要由烷氧基硅烷组成的低粘度液体中,然后在环境条件下干燥,在纤维素的纤维上会均匀形成几微米厚的多孔二氧化硅树脂层,多孔的二氧化硅树脂层为纸提供了出色的耐久性和防水性,同时保留了纸张原有的质地和柔韧性。由此得到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可以替代许多塑料产品,并且在自然环境中很容易分解,不会造成污染。透气防水的纸质“铠甲”将是塑料的绿色替代品,这项创新意义深远。我同时关心,这项技术目前是否已经进入实用阶段,我国是否已经引入这项技术专利?)

8)绿色速递:“小包裹”里的“大未来”2025-01-22 人民网科普-见证科技之路 原创 见证科技之路 千万IP创科普 绿色快递(点评:物流业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物流运输过程中所带来的碳排放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何在追求高效物流的同时,解决“碳排放”这一问题,成为物流行业在绿色转型道路上亟待破解的难题。近日,记者走进物流企业,揭秘其绿色转型背后的“科技密码”。据记者调查:顺丰集团通过成立包装实验室,专注于新型环保包装的研发与应用。通过减量化、可降解、可循环、可回收再利用四大方向的创新,企业开发了多种绿色包装,包括全生物降解胶袋“丰小袋”、免胶纸的防盗拉链纸箱,以及可循环使用的“丰多宝”包装箱、双易胶袋等。这些绿色包装不仅可以减少材料浪费,还能够降低碳排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2024年上半年,顺丰集团的循环包装容器累计循环次数近6亿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超过 19 万吨。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物流企业的科研成果,也看到了大型企业的社会担当。目前我国每年有数十亿的速递包裹,还应唤起更多民众参与循环使用包装盒的实践中。)

本期总体评价及感言:

在本期《前沿》栏目的阅读中主要选取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研发的文章。看到了科普中国对微观层面的关注。这些信息发布及时、迅捷。不足之处,大多数文章仍缺少文理兼容、学术情怀与人文情怀并重的笔力。作者成员仍需培训和筛选。

马惠娣(2025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