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学者单纯 说话坦诚

马惠娣

(2024年12月30日编发)

(编发按:近日在网上惊见十四年前在《小康》杂志组织的“2007年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市长代表讲话”活动中,应主办方邀请对各位发言市长进行即席点评的整理文章。其文虽是“昨日黄花”,其意却不是“明日黄花”,今天读来,仍有启迪。尤其当时说出“我是学者,必须单纯”又见我的本心与本性。看过文章,发现本文在整理发表时,没有找我审读或修正,其中的文字太口语化,并多有残缺或“音译”,故决定对原文整理的不周之处略作矫正。而十四年前的点评仍能代表我当下的感受与见识。需要说明,本文的编发,仅仅是马惠娣点评的部分,其他部分从略。)

详读原文可见:2007年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市长代表讲话 (http://www.sina.com.cn;2008年10月26日18:19;《小康》杂志)

马惠娣:非常高兴参加会议,并与各位市长在一起讨论休闲城市的问题。即席谈谈我对听取每位发言市长拿出的休闲城市重组方案后的综合感受,也略带点评。因为我是学者,学者必须单纯,尽管都是市长,但是我也将坦诚地说出我的意见和建议,即使得罪他们,我也不怕穿“小鞋”。

现在的市长们都属于高学历,专业性强,责任心强,都是国家精英被选到各个城市当领导。尽管如此,我的感受是他们对休闲城市的理念并不清楚,对发展休闲旅游城市的整体思路不清楚。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不意味着任意走,这样付出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资源成本和社会成本的代价会很高。要么欲速不达,要么走过头了,要么绕弯绕得太大。所以市长们要冷静与三思,既不能炒作概念,也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走捷径或歧路。负责城市管理的市长,不仅要入门,而且要读相关专业的书,休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小康》杂志里介绍了很多关于什么是“休闲”的话题。这次活动关于什么是休闲已谈了很多,有一点失望,大家对休闲本质的理解差得较远。“休”体现天人一体,人倚木而休,中国文字象形表意。“闲”是什么?门里面一个木,或是门里面观赏月亮,寓意闲情雅趣。所以休闲城市要突出这样的氛围和气质。在工业化背景下的城市,尤其要突出“闲”,包括人、包括生活、包括心态、包括社会氛围、包括工作的节奏,等等。

刚才听丽江市长讲得很好,他看到了老外们拿一杯茶、一杯咖啡或者是一杯啤酒,或一本书看上一天。休闲城市是修复躁动不安的心,是让人停下来观赏风景,安抚自我的心神。而且这是一个城市的常态,不是偶态;是营造,而不是打造。如果不是这样,你就是失职。

今天早上,我与学者型南京副市长陈刚开了一个玩笑,我说,你作为学者入了仕途,这是不同的两个轨道,你怎么把两个轨道交集在一起的?他回答说,一开始不适应,逐渐适应了。我说:那么,以后我要监督你了,看你在今后会变异到什么程度。作为市长,如果你的思路不清楚,那么下面的旅游局长、规划局长、建设局长就会茫然。在中国一市之长,同时也一言九鼎,责任大且重。尽管是一个玩笑,他认为的确要反思,不能违背当市长的责任与荣誉。

我还有一种善意的指出,我们2006年开的“休博会”是不成功的,花了那么多的钱,花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组织了庞大的策划班子,休闲的本质特征还是被忽略掉了。这样的案例需要剖析,“大会”已是过去时,目的是在未来的任何一个项目中能汲取经验与教训,再不走重复的路。

像丽江这样的城市是需要保持它的宁静、古朴,以及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在世界的任何地方,这种城市品质是不可被取代的。我希望市长们千万手下留情,城市发展千万不能走同质化道路。

昨天我讲了《雅典宪章》中的四大规则,即:生活的社区、工作的社区、便利的交通和游憩的空间。游憩空间是什么?游憩是我从英文recreation翻译过来的。游憩,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面学问深奥,其中深刻的表达是“六艺”(诗、书、礼、乐、射、御)。企图胡编乱造或生编硬造,既不可取,也不可持续。中国地大物博、文化深厚,应强调多样性、个性和本土性。如果每个城市都以“旅游节”“美食节”“花车游”等之类的噱头发展城市,注定不会走得长远。作为学者,我必须坦诚,我厌恶忽悠。奉告各位市长,你们支配的钱财,都是老百姓的纳税钱,不能胡花乱花,我们有责任监督你们。

城市建设应当有公众参与。比如,芝加哥在迎接21世纪到来之际,通过全民公决,确定将一个废弃的大型交通枢纽(毗邻芝加哥最繁华的地段)改建成“市民公园”,而淘汰了市政府筹建商业大厦(企图再造第二个曼哈顿)的方案。公园建设过程中费用支出不足部分是由芝加哥市民捐助。

昨天我在会议期间问大家,城市的细节在哪里?几乎没有听到市长们的具体意见。诸如:改造厕所,让市民都能够面带微笑,给外来客指路,商家诚信服务,等等,我几乎没有听到你们的声音。然而,恰恰这些内容,最能体现休闲城市的本质和气质。休闲产业、休闲经济为传递爱而诞生并存在。

日本在细节方面做得很好,也许是他们的土地面积狭小的缘故,所以处处都是精打细算,物尽其用。比如在四星级的酒店(没住过五星级),房间的面积虽然小,功能却十分齐全,像照明灯、逃生指示牌、洗手间中放手包的小台子等设施一应俱全,服务精细化程度非常高,就连洗浴池中的喷头朝向都十分人性化。

去年我在绍兴参加了一个世界银行的论证项目——老街如何参与旅游。对此,我提出三个方面的意见:其中最重要的意见是保留老城老街的烟火气,是活生生的流淌着的历史,而不是“老街模型”的商业街,更不能做成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在这一点上,当市长的,不能只要形象工程,而不顾三千年城市的历史文脉,也不能不顾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感受,否则对不住你们的父老乡亲。当然,有人会说马老师说话太书呆子气,但这是我的坦言。

还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休闲城市面临许多新挑战,刚才五大连池市长提出的可持续性问题,即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作为一种危机意识,不仅面对,还要去解决。湛江市市长提出“工业化对休闲城市带来的挑战”问题,都很实际。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不仅是责任,也是一道“必答题”。任何一个城市不是在几年、十几年就能形成的,而是陈年久酿。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可以看我的文章。我认为,休闲城市是用“人文关怀”编织而成的,城市需要高楼大厦,更需要各种亲切、便利和信用良好的公共服务、社群团体、互助友爱的氛围。没有人文关怀的城市,即使你天天喊破嗓子,也没有人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