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
东北农村地区自给自足的可能性 ——丹东合隆满族自治乡考察手记 马惠娣 (21,Oct, 2024) 由辽宁省文化社会学协会主办,主题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10月19日在丹东举行。马惠娣做了题为:“乡土、乡贤和乡土文化:农耕文明社会肌理的微观循迹”的主题发言。文章认为:农耕文明孕育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轴心时代,乡村作为微观社会系统培育了文化的多种形态,确保了这种文明的长期存在。它的独特性在于以乡土为背景,构筑乡土、乡贤与城乡互动的社会微观结构。乡土在人类历史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是创造物质与文化的辉煌时代的力量之源。乡贤作为“有知识、有头脑,而顾无权位、无恒产;既反对权位之垄断于前,乃更反对资产之垄断于后”的社会精英群体,唯有他们的存在,乡村才能复活、复兴。坚实的乡土文化是塑造文化与文明的基础。几十年前,梁漱溟在历经多年乡村建设的实践中,深刻地指出:“中国文化的根本就是乡村。” 当今中国的乡村振兴,既是历史事业的延续,也是新的使命和责任。之于整个国家发展,乡村振兴在现代化中何尝不重要呢! 会后考察了辽宁省东港市合隆满族自治乡的乡村生活,实地探访了农民家庭的文化经济生活。考察后,有四个方面的了解。 一、中国东北地区大约有一半时间是在冬天度过,由于地理和气候原因,农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从历史一直延续到现在。从春天的五月份开始种植春季蔬果,七月末种植夏季时令蔬菜,九月下旬开始种植“冬储菜”比如大白菜、萝卜、大葱等等,成熟的果实通过腌制、地窖储存等等方式,成为冬季的主要食品。养鸡、养猪几十年前很普遍,但是现在可以通过商业流通形式购买,所以养猪、养鸡的人家并不多。 二、从我们探访的村子看,农户人数规模不大,由于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当地政府带领农户正在向“农家乐”转型,既可以招待客人,又可以自己住宿,大多数人家基本上自给自足,开发成本并不是很多。一般住户庭院内都有果木树,比如苹果、梨子,当地还有一种特产栗子,既可以出售,也可以自食。因此,在这里能看到循环经济,比如栗子的外壳可以做有机肥;剩菜可以喂养鸡鸭。虽然,多个农户告诉我们,经济收入并不高,但是保障生活的自给自足问题不大。 三、从沿途情况看,荒地和待开垦的土地仍然较多,但是土地为公有,现在土地管理制度严格,私人开发的可能性小。但是,如何利用这些待开发的土地有待于政策的支持,以及放手让村民自治。 四、农村的年轻人基本都进城了,留下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农事、农技、农艺在失传。另外有些树种已经老化,需要更换新品种。但是需要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家家户户面临的困难还是挺多的。 五、我是东北人,知道在东北农村地区有长达近半年的“猫冬”时光。过去靠“二人转”作为消遣,如今虽然消遣方式多元化,但是“玩手机”的人群和所占时间的比重太大了。如何把冬天的闲暇时间用好,是乡土文化面对的重要课题! 六、附图:
丹东合隆满族自治乡的大门入口 农家院大门 农家院内
院内种植的冬储大白菜,通常经发酵腌制成酸菜,是东北地区特色菜品。
过冬用的大葱
施了有机肥的休闲地
家养溜达鸡
当地盛产栗子。栗子壳可用做肥料。
挂满枝头的苹果树
沿途带开垦的土地
沿途待开垦的土地和池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