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瑞士故事:多样性

马惠娣

(2024年9月29日)

昨天傍晚有幸在瑞士驻中国大使馆观内看一场瑞士电影《绿色黄金》。引起我的一段回忆:那是1970-1971年间在吉林省省政府的电影资料馆观看了一部介绍瑞士“农机现代化”的科技资料片。当时他们使用的手扶式收割机,和丰收的大地画面与当时我国百业凋零,反差甚大。瑞士的先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看瑞士电影还是首次,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故事拍摄于2000年,通过一位失业的工程师博士找工作期间而发生的各种荒诞、诙谐、幽默的故事。影片中演员们的演技都很好,通过画面,看到了瑞士人的生活场景和工作场景。但是值得回味的是,在电影开始前播放的短片中提出了“发展的目的性”问题。有一段非常精辟的“画外音”,核心思想是让我们思索“消耗多余的东西既浪费资源,又无助于我们的精神成长,只留下人生的迷茫。”(抱歉,原话我没有记住!)

现场提供了《瑞士故事:多样性我》小册子。

回来认真阅读了,从细节方面了解了更多瑞士的开放、自由、平等、尊重、公正与包容的文化多元性。

小册子“开篇”是白瑞谊大使的“致辞”。其中写道:瑞士宪法序言指出,一个国家力量的衡量尺度,在于其最弱势群体的福利程度……一个良好的社会首先需要的不是对强者的仰视,而是对弱者的包容。瑞士安享数百年的和平,是我们在社会治理方面积累的经验。这让我想起了,2014年在日内瓦开会期间了解到的清洁工每月的薪酬达4000欧元以上,当时还不解。现在明白了这是保护弱者的福利,是宪法精神!

瑞士有四种语言使用,分别是: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虽然罗曼什语是一种古老的语言,目前在瑞士只有6万人使用该语言,但是仍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因为,这是身份认同的重要特征。

瑞士对“社会阶梯”的畅通有切实的保障,所有人都可以通过接受教育实现向上流动。这得益于瑞士独特的双轨制教育体系,即:Vocational &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ystemVPET——将工作场所培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瑞士,超过70% 的中学毕业生并没有去上大学,而是选择职业教育:先做学徒,再工作。这一体系十分灵活,合格的学徒可以继续接受进一步的专业培训,或是进入高等教育学院学习,而那些最终还是想上大学的人在通过入学考试后仍然可以继续学习。与大学高额费用不同,VPET职业教育为家长分担了部分经济负担,学徒期间有工资,高质量的专业培训使学徒们在进入就业市场时处于有利地位。15-24岁青年失业者始终保持在2%左右。

通过阅读这个小册子还对“性少数群体”的界定有了了解,包括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酷儿、间性人、无性恋,以及其他性少数群体。(LGBTQIA+)英文首字母的缩写,该缩写有多种变体, 是所有非规范性的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总称。学习了,以后再聊到这个话题时,不会茫然无知了。

“性少数群体”、“身心障碍者”、“艾滋病”患者、养老等等都受到了社会的包容和多样性的文化融合和政治多元。

瑞士,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我们印象中除了富裕、山清水秀、中立国等这些文化形象外,而这些细节今天才知晓。有点惭愧!

观影中途,天降雨滴。使馆工作人员很快给观众发来雨衣,喔喔哦,太人性化了!大约有三百人观影。

愿与大家分享,希望通过这个窗口瞭望文明的世界。

 

 

 

附:瑞士驻华大使白瑞谊先生的致辞:

我很高兴向大家介绍这本全新的小书《多样性+我》,这个标题也是我们2023年全年活动的主题,我们探讨:什么是多样性?它与个体的联系是什么?

瑞士宪法序言指出:一个国家力量的衡量尺度,在于其最弱势群体的福利程度。这句话非常好!它明确道,一个良好的社会首先需要的不是对强者的仰视,而是对弱者的包容。瑞士安享数百年和平,这让我们在社会治理方面 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瑞士社会也具有很高的包容度与和谐度,它的多样性体现在从多语言 性、宗教和文化多样性、政治多元到近年来的移民问题、性别平等、性少数群体权益、身心障碍等各个领域,在我们为此进行公开而激烈的辩论时,彼此之间也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等和尊重的状态,以避免出现结构性的社会冲突。

瑞士的很多成功正是基于这种多样性。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主国家,在融合了许多外籍人口的瑞士社会,多元的声音与对话对我们弥足珍贵。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平等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希望瑞士与中国在这一领域继续合作与对话,共同探索致力于在双方建设更加多元与更具包容性的社会。

希望这本小书能带给您启发和思考,也期待您的意见与建议。

瑞士驻华大使白瑞谊

 

摘自瑞士驻华大使馆《瑞士故事:多样性我》小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