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细雨闲花竞自由


——苏青新作《青诗白话道真言》读后感

 

马惠娣

2024年1月16日

 

苏青在继《岁月如歌话人生》、《携诗远行畅情怀》两书出版之后, 于2023年底再出新作《青诗白话道真言》,形成书之系列。这本书精选了苏青在各时期和各工作岗位中勤于笔耕的代表作品,呈现了文理交融、人文叠翠、辞章隽永、品性阔达、文字坦诚及潇洒浪漫的写作风格。《科普时报》社长尹传红曾写荐词:“一个科学文化人洞察自然万象的多维思考。独具慧眼,抽丝剥茧,有声有色。一位求索问道者静观世间百态的生动写照。别出心裁,言情道意,有滋有味。”实在是对苏青作品的精妙解读。

与前两册书不同,《青诗白话道真言》所选文章时间跨度较大,收录了多篇九十年代初的作品,更能立体、全面展示苏青心路与笔迹中的才华横溢、文采飞扬。文章中的每个人物、每个事件、每个场景、每次活动、每次回忆都栩栩如生、亲切自然,读者会被苏青的文字、才情、真挚和友善所感染。难怪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说:“喜欢苏青笔下的每一个人物”。

苏青,毕业于原北京工业学院火工品专业,职业生涯历经编辑出版、科技管理、科学传播、科普作家、诗人、党务领导等等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责任担当。丰富的阅历、与各种高人的际遇,参与重大活动的组织管理,以及他的勤思远眺都培养了超人的能力和多方面素养。他八十年代末入职,那时已出类拔萃,日后坦途的风生水起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读者会思忖一个问题:谁成就了“理工男”苏青?

这得从苏青的家教与早教谈起。书中有一篇记述了他在小学四年级时,拆卸家中的“电灯开关盒”的故事。他好奇地打开,却怎么也还原不了,便一走了之。坐在一旁注视他的爸爸叫住了他,教导说:“青儿,无论做什么事,都首先把后果考虑好。一个人除了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如认真、负责、三思而行等良好习惯同样重要。”这番教诲让苏青铭记终生。诗文学习是苏青家教与早教的组成部分,吟诗作赋是家庭其乐融融的快乐时光,而且一直是家庭的文化传统,苏青三兄妹的心性、智性、趣性得到了全面而丰富的滋养。这些“无用之功”,为他注入了畅阔、豁达、疏朗、从容和笃实的品质,也为苏青的成长夯实了人生基础。

在多篇文章中,我们看到老师们言传身教对苏青的影响。他感念大学、研究生、读博期间老师们对他的教诲。他说,他的文字功底是在入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编辑部时,由高景德、蒋慰孙、杨波洲老师一手打下的。编辑的职业“准确、精炼、得体”“像战士一样守住战壕”,让苏青终生难忘。他的导师柯有安告诉他“再淡的墨水、再秃的笔头都胜过最强的记忆。”这也许是苏青几十年勤于思索、笔耕不辍的精神源头。精通诗画的陈与化教授慧眼识珠,欣赏苏青的勤奋与了悟,带他走访黄胄、启功、钟敬文等人,文化大咖们迷人的风采浸润了苏青情怀,演习诗文、陶醉艺术是苏青工作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亦师亦友的冯长根教授“学术平等和学术自由”的氛围启迪了苏青登高望远、砥砺前行的志趣。

苏青在调入中国科协后,因工作关系与钱学森、路甬祥、杨福家、屠呦呦、袁隆平、赵忠贤、秦大河等数百位科学家多有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乐趣是纯粹的科学,轻松的氛围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拥有主见,不随大流”;“关注人类的命运,肩负科学家的责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的一种本性,它使人向往、激动和年轻”;“人生朝露,艺术千秋”等等大家们的至理名言,既像是使命,也是自己前行的楷模和目标。

苏青也为许多科学家的著述写过书评或读后感,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在这些书中,他不仅汲取各学科的知识,而且常常被科学家们的人文情怀和思想境界所打动。比如介绍中国现代气候学的奠基人(之一)张宝堃所著《中国四季之分布》,他感念自然造化、四季轮回、荣枯盛衰、天道有常,启迪他策划出版保护生态环境系列丛书。读《诗话桥》一书,他充满诗情画意地写道:“文化意义上的桥,可以搭建和沟通人的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现实生活中的‘折柳话别的灞桥’,‘烟雨缠绵的断桥’,‘兴亡衰盛的朱雀桥’,‘繁花似锦的洛阳桥’,‘一年一度朝暮相逢的鹊桥’,‘生离死别肝肠寸断的奈何桥’……桥的“意象”,给具象的桥梁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苏青可谓诗性大发,咏叹出这么多唯美的具象与意象兼有的桥。看似是苏青笔下的功夫,实则是心性、才气与学识的自然流淌。仅此两例,足见苏青作为科学文化人的作品魅力。

苏青也介绍和自撰了许多有趣的诗句、联句、字谜。比如:他在元宵灯谜活动中,为路甬祥院士制作“长廊铺满哈达”;为霍裕平院士制作“好雨知时节,丰衣足食天下宁”的字谜,并且给人们普及了字谜的谜格。让才疏学浅的我大开眼界,受益良多。他为两位文化大家“沙千里”和“马识途”写联句:“瀚海洲沙千里千里瀚海马识途”,真是妙不可言。在给成才无门的发小写对联,他情真意切地写道“自古成才非唯学校,如今授业岂独课堂。”在介绍桐城中学的联句“桐中敲铜鐘童男童女同上学”时,苏青慨叹汉字的象形写意、音声流转之妙。读者也想象了“流转音声”中的历史画面。苏青还引用了两位老板的对联,上联:“一个老板二部手机三餐喝酒只为四季销量搞得五脏俱损六神无主仍然七点起床八点开会约了九个客户十分辛苦。”下联:“十年经验九州跑遍八面玲珑忙得七窍生烟到头六亲不认五体投地依旧四肢勤快三更加班只为两个臭钱一生奔波”。“上下两联,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10个数字颠来倒去, 安排得妥妥帖帖;一个做小生意人的辛劳窘相,跃然纸上。”苏青看到了联句背后生意人的艰辛。我们也看到了苏青对社会百态的细微体察。

苏青在多篇文章中对典故、掌故、遗闻、轶事、逸事有着缜密的考证,让读者增长了不少知识,比如,近代实业家张骞的图书馆;长沙,缘何又名“星城”;腊与臘字的变迁;汤圆与元宵的典故;油菜花的由来;“米粉的起源”等等,做了大量的文献溯源。他也更正了不少常识,比如:人们对“衰老”、“洁癖”、“水源”、“生态保护”、“奥运会的更高、更快、更强精神”、“文化遗产的‘创新’与‘积累’”等人们认知上的各种误区。对这些问题,既有他的独立思考,也握有充分论据和数据的质疑。原则是实事求是、有理有据、服从科学真理。

作为湖南人的苏青,笔下少不了对家乡风土人情的描画与慨叹,那些“腊制肉”、“红辣椒”、“油炸糖果”、“老渔村打铁、撑船、磨豆腐的烟火气”等叙事性的白描,引得人口水都流了下来。米粉是湘赣两省最流行的食物,将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省都在争自己是米粉的“源头”。为此他查阅了《江西地方志》和古代文献,他把“票”投给了江西。他说,“天下米粉始长沙”很值得骄傲,但是缺少历史的依据。

这些看似与专业、职业关系不大的“无用之功”,恰恰让苏青每一段的事业都做得生机勃勃、创意频出,比如,他在科普出版社任职期间策划出版的“生态文明决策者必读”、“书本图书馆”系列等丛书都具有前瞻性与战略眼光,都经住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苏青为《科普时报》策划的“青诗白话”、“馆窥天下”、“媒眼看世界”、“文彬有语”和“彬彬畅言”等栏目在过去的几年中为《科普时报》开辟了新天地,也凝聚了一批科普作家。而苏青本人主笔的“青诗白话”栏目,每周一篇,如今已积累了300余篇。广博的知识、经验、理性精神,以及丰盈的人文情怀和细腻的审美笔力,展现出了他对科学传播的敬业、尽职、用心和审慎。而惜时如金、心性疏朗、情志崇高助力他走出一条别具一格的人生道路。

苏青不囿于知识和经验的累加,而善于“横看成岭侧成峰”,或诗文、或科技、或人际交往,他都融会贯通于文理之中。从这些作品看,都是他的漫笔、回忆、散文、游记、即吟,而非工作报告、经验之谈和讲话稿,显然都是业余时间完成。这表明他是时间利用的高手,用行动诠释了爱因斯坦的论断:“人的差异在于闲暇”,马克思对此早有详解:“闲暇时间就是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人们有了充裕的闲暇时间,就等于享有了充分发挥自己一切爱好、兴趣、才能、力量的广阔空间,有了为“思想”提供自由驰骋的天地。在这个自由的天地里……个人才在艺术、科学等方面获得发展……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

纵观苏青一个甲子的人生与事业,他也启迪了我们对“钱学森之问”的思考,唯有科学、哲学、艺术、文学与信仰融入一体,我们的科学探索和技术发明才能源源不断,我们的科学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这大概是“钱学森之问”的应有之义。

苏青的绩品与笔力展现出“无用之功”其功劳大矣!不禁让我联想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诗句。他不正是在职业之外,用诗文、随笔,像“细雨”、“闲花”,不张不扬、悠然自得、潜移默化、自由向远,纵然拥有了自由翱翔的精神世界!也正是闲暇时间作为隐形的思想之源助力他获得不凡与非凡的人生。

苏青书写了科学与文化相融的伊甸园,文理兼通的耕植园,博览群书与诗文并茂的交汇园。我以“细雨闲花竞自由”凝练为读书心得向苏青致谢与致敬。

作为一名休闲研究学者,我建议那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们,以及在校熬夜苦读的莘莘学子们,去读读这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