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探索休闲哲学内在价值引领的美好生活

——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暨2020-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纪要

(孙擎 马尚明/撰稿)

 

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暨2020-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于2020年10月10-11日在北京召开。

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大会于10月10日上午在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惠国、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大椿分别作了纪念恩格斯思想的学术报告。大家从不同角度回顾了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价值,特别是《自然辩证法》一书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立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观、自然观和方法论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以及该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一个哲学学派形成与发展。

 

纪念大会会场

 

2020-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于10月10日下午和11日上午分两个单元进行了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休闲哲学与美好生活的价值基础。来自全国各地的22篇论文代表参加了交流。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文化研究中心协办了会议。

马惠娣老师受鲍金教授委托主持了第一单元的会议。她说,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此会顺利召开十分不易,值得珍惜。

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大流行疫情再一次凸显了休闲与美好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人们宅家“被迫休闲”是如何展开自己的休闲生活?人们如何运用闲暇时间打开美好生活的实现路径?以及平衡好休闲与劳作的关系、休闲与耕植精神家园的关系、休闲与生活美学的关系(理论的和实践的)等问题都亟待我们去思考。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马尚明代表鲍金老师发言,探讨后疫情时代休闲哲学与美好生活的内在关联问题。他以新冠疫情为人们的休闲生活带来的现实困境为出发点,重新审视休闲哲学的价值内涵,清晰梳理了休闲哲学助益美好生活的逻辑理路。宁泽群老师和马惠娣老师点评了他的发言,鼓励他深耕文献,借鉴现有研究成果,不断拓展研究视野,在学术传承的基础上力求创新。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川老师以“环境变异对人类日常生活哲学的影响”为题,从生存环境的技术变异、聚落地理过程对生命观的影响、日常食物伦理的建构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技术介入下人类生存的哲学表达及其变迁,并对日常生活哲学的建构进行了认真探讨。他认为,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伦理建设需要深入思考技术——生态观、生命观和食物伦理观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赋予日常生活以哲学表达,同时为日常生活行为的伦理塑形提供可能。几位老师分别就人与万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问题研究的学科界限和科学表达作了深入交流。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生活样式设计专业委员会朱阳主讲了“休闲:从人的个体生物性与社会环境性谈起”的主题报告。他从传统社会的热量平衡向现代社会的压力平衡的转变来论述休闲问题,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休闲对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他从“学校”概念的演化历史谈起,发掘了休闲的求知内涵。宁泽群老师对“休闲的核心内涵是求知”这一理念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寄望能从约瑟夫·皮普尔的《休闲文化的基础》一书中汲取更多思想养料。

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传播中心朱效民老师立足自身专业,对“大众健身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交流。以太极拳等健身运动的发展问题为案例,为休闲哲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他主张,休闲研究不能囿于主流范式,而是要结合实践、结合传统文化来总结经验,从而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朱老师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并探讨了太极拳实践和“高峰体验”的内在关系。

 

休闲年会会场发言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成素梅老师作了题为“后疫情时代的休闲观”的报告,她指出,在工业化与商业化时代,“休闲是劳动的附属品”的传统休闲观已然造成了生存困境、发展困境和成长困境。故而,必须审视传统休闲观的误区,重塑回到生活世界的休闲观,反思“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的四重和谐,实现自然、社会、技术和人文的四重统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易能老师以“‘乡村•未来’:库哈斯带来了什么”为题,介绍了库哈斯的“乡村•未来”展览,反思了现代化中谬误的一面,鼓励人们关注乡村,并将“自产食蔬”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易老师的“乡村•未来”图景启示重新发现乡村的价值,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对建构人与自然关系与信仰表达了学术人文情怀。

人民政协报纪娟丽老师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生活观:历史与现实”的演讲,对马克思主义生活观的形成、发展、影响及其当代启示进行了深入探讨,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生活观与休闲的内在关联,主张对马克思主义生活观的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生活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在今天依然是构建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对人类未来发展目标与目的做出了深入思考。

首都体育学院马思远老师作了“拷问我们的休闲”的主题报告,从时间、效率、消费、欲望等四个方面对当代人的休闲进行了拷问,指出“钟表时间”是自由的枷锁,“效率崇拜”使人被物化,“消费至上”是休闲的陷阱,“欲望膨胀”是幸福的坟墓。他认为现代人应当反思现实的休闲困境,真正享受高质量的休闲生活。

 

休闲年会代表合影

 

安徽大学于川老师主持了第二单元的会议。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宁泽群老师作了“代际生活方式与观念”的主题报告。宁老师从人的生物性特征和文化差异两方面阐明了造成代际差异生活方式的原因,指出生活观念在构建生活方式的三大维度中的核心作用。他认为,生活观念的固化造成了代际冲突,因此,人们理当以不间断的自主学习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世界,从而打破代际冲突的“魔咒”,这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方面。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包双叶老师作了“从防疫看居家生活环境建设”的主题报告。她指出,新冠疫情所导致的居家隔离彰显了居家生活环境的重要性,然而,转型期居家环境承载的部分功能和价值的退化,使生活的多样性受到限制和损害。她强调,居家环境应当具有生命支撑、塑造性格和发展经济的功能和价值,而全社会都要积极保护居家生活环境承载功能和价值的平衡和发展,从而保护人们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朱阳和木木工作室联合创作人张潇琳作了题目为“‘知我’•‘知美’:休闲健身的文化追求”的报告。她指出,健身是当代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从营养学、运动康复、运动健体等方面综合性地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以达到“知我”与“知美”的文化追求。所谓“知我”指的是用现代科学来理解自己的身体和自己所处的世界,而“知美”则是懂得从欣赏艺术中获得独立的审美能力,并从中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宿,让自己心灵的美体现在外观气质上,从而达到高层次的健与美。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孙擎代表刘晨晔老师作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的主题报告。她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问题是一个长期争讼不断的问题,从不乏质疑否定之声,需要我们进行积极回应,并从三个方面对质疑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主要观点作了集中应答:第一,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无情批判”的知识立场和人生态度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主体基础;第二,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从现实人的现实生活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和根本方法是其科学性的方法论基础;第三,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科学发现阐释共产主义社会必然性的论证方式,超越同时代及其后的一切关于未来社会的主观臆想和盲目实践。孙擎还结合自身开展“自产食蔬”实践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韩振武老师作了“从防疫谈健康中国行动”的主题报告。韩老师从疫情下的治理问题和经验出发,提出了关于健康中国行动的一些建议,宏观层面如提升健康中国行动委员会级别、通过重塑核心价值观来引领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具体措施如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村医建设等。

 

休闲年会第二单元会议合影

 

闭幕式由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宁泽群老师主持。他对本次论坛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高度肯定,表达了对休闲哲学研究的美好期待,希望大家以后还能共聚这样的思想盛会。人民政协报休闲版李寅峰主编在发言中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议的价值和意义,她认为,本次论坛切实践行了中国休闲学奠基者于光远先生所倡导的“关注国计民生中的休闲”的理念,使休闲更加贴近人的现实生活,有助于人们追求更有质量的休闲生活。

参会的二十余篇论文与文章,从跨学科、多学科、多视角、多层面探索“美好生活”的主、客体的内涵与外延以及相互关系;反思由人类架构的体系在主宰自然界时带来的生存、生命、生产、生活的各种危机;强调休闲的理性与理性地休闲的重要性,特别强调日常生活中人的道德伦理、精神属性、理性思维、友善原则。

在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时刻,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表达了对学术导师思想方法和精神原则的敬重和怀念,并学习与继承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以反省的、批判的、思辨的、人文的和实践的学术情怀,探索休闲哲学与美好生活内在关联及价值基础。

与以往不同,大家的讨论热烈、多元、深刻,且具有启发性、针对性、批判性、反思性、实践性。大家收获良多。研究会领导在聆听大家的发言后认为:这些选题和交流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也对时代问题有敏锐洞察。

 

(说明: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暨2020-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举办,同时有13个分会场,由各专业委员会主办。“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为第十一分会场。)

                                2020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