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旅游:休闲的一种行为方式

 

马惠娣

 

(主题:论道天姥山•逐梦神仙居

2018818日,北京•求实饭店)

好多人把休闲当成旅游,并认为是休闲的主要方式。事实上,旅游只是休闲的一种休闲行为。从研究者的角度需要弄清三个概念,不是矫情。

首先,关于休闲,这是人的存在状态,是生命的一种形式,是“成为人”与“社会化”的必要舞台,在于提升生活品质和生命品质;

其次关于度假,是人处于休养生息之状态,为日后的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创造条件,促进自我与社会的创新与进步。

第三,旅游作为休闲方式之一种,在于满足个体内心诉求,去观察、了解、学习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不观世界,何来世界观。尤其读万卷书后,再行万里路,其旅游性质和效果大为不同。

三者的共性都是人类存在的文化形式,都具有休闲的品质。休闲、度假与旅都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连。

这次会议组织得很特别,我注意到来的嘉宾都是不同专业的,尤其是侧重人文文化学者。对于未来的规划,包括旅游、休闲和度假需要的是跨学科的视角与战略。如果只是一个领域的专家,必然偏执一隅。

从仙居来的人,确有有仙气,有仙人的灵气,这次活动组织的有新意。我没有到过仙居,也没到过天姥山,不过看了很多资料,觉得天姥山给了我一种很大的震撼。因为中国的名山大川太多了,但是,天姥山确是自成一格、不类他山。

这种特质,就像我们去观察一个人的气质。仙居与众不同,透露出千年文化的滋养与涵养。

     诗圣李白未曾到过天姥山,却在梦中所见其仙境,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长诗。天姥山有什么样的气质吸引了当年的李白?这个气质如今又在哪里?我们要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来把这个气质延续下来?

     也许这就是召开这次论坛的意义之所在。

前面的几位从文学、史学、诗学、人文地理等多个视角畅谈各自之所见。我从休闲的角度理解,仙居与天姥山具有道风仙骨、气定神闲、静观玄览之气质。既是天姥山的自然品质,也是李白诗句所赋予的。

仙居的领导、企业家希望这块风水宝地有更多的人来。去年的数据显示:40亿人次的国内旅游,1.5亿人次的国外游,说明中国旅游市场之大,旅游成为一个普遍的休闲度假的选择方式。

那么,发展旅游业,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因此,我们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关于旅游规划、设计、营销、推广的一些思维,随着人们消费的升级、生活品质的升级、新生代的出现、有闲阶层的崛起、银发一族自我释放,已然对传统的旅游,显然已经不那么满意了。如果依然满足于“两个数据”(即出行人次,收入数额)实在是太落后了。出游人越多,越自我打脸。

旅游是休闲形式的一种,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社会化都离不开休闲的滋养。每个人的一生总是通过不同的休闲状态、行为方式使我们成为完整的与多方面发展的人。如今时代不同了,不能思维定式在从前。我在2002年,也就是17年前,写了一篇文章,论及旅游未来发展趋势问题,通过对国外旅游的研究总结出来的旅游规律:旅游-旅游休闲-休闲旅游-休闲。中国旅游目前的市场,包括其他一些文化现象、日常生活、休闲行为,看到了旅游向休闲,或者是旅游和休闲互搭阶段的到来。因此,有些概念我们要搞清楚。

 

一、关于旅游、休闲和度假概念的解释——旅游是现代休闲生活方式中的一种行为;休闲是人的存在状态,是生命的一种形式,是“成为人”与“社会化”的必要舞台;度假,乃休养生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度假,目的是休养生息,如果休假之后筋疲力尽,那就事与愿违了。也枉费了这个社会制度。休闲是什么?休闲在于提升生活品质和生命品质;在于它的体验、参与、审美和创造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旅游是什么?旅游应该是通过行走,达到见多识广、博文多学,完善心智、情智与理智。古人留下的经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只空洞地走,特别是“下车拍照、上车睡觉”,其实,不过妄走一趟而已。不过倒是拉动了经济。

 

二、旅游与休闲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旅游与休闲,他们之间应该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旅游与休闲都是文化范畴的人类行为现象,它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是从内在升腾起文化的力量。之前的发言人讲到了这一点,我觉得这是与其他好多会议不同的一个方面。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遗产,是一个诗词大国。我们的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最早的对旅游文化、或旅游品牌的一个文化标注。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我们知道王羲之的“永和九年的‘修禊’”,那个场景,已经也是一千几百年过去了,仍然是一个艺术高峰,隐逸诗派、竹林七贤、八大山人等等,当然也包括诗圣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所有这些东西,对于今天的旅游、休闲、度假仍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去认识自然的崇高和人性的美丽,这是今天我们在宣传,包括规划、营销、设计时所应该走的一条路。

 

三、景区与人文——景区和人文,它们的关系太密切了,没有李白这首诗,天姥山也许默默无闻,好多名山大川都是因为有文化名人的足迹,而且他们留下了传承千年的人文情怀在里边。比如前面好几位研究诗词的专家学者对这首诗的解读很有吸引力。当我读李白这首诗的时候,体察到了李白充满浪漫主义的情怀,以及对光明、对自由的渴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是一座不朽的文化坐标。所以,注重景区与人文的关系十分重要。

最近文化与旅游部取消了个五A景点,其中乔家大院是其中之一。乔家大院曾被拍过电视剧,演绎了晋商文化对于近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当然,晋商文化里面充满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特别值得关注的一段历史。但是,当乔家大院被旅游开发之后,除了成为赚钱的“道具”,而完全把晋商文化的灵魂剥离掉,这让我们感到很痛心。所以不能借助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底蕴去挥霍一时。但是,这种没有文化底蕴的景点在现实中十分普遍。值得警觉!否则,只是喧嚣一时,饮鸩止渴。

 

四、如何做大做强“神仙居”——定位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讨论定位问题。  

我在建议里面讲了,神仙居应该走做唯一、做自己、做特色、做精致、做个性、做文化的路径。千万不要复制、模仿!

当然,也应该反思一下,现在的神仙居、天姥山、仙居,已经走了这么多年了有哪些不足?一定不能回避我们的短处,刚才清华大学的教授从建筑学的角度,通过图片就能够看到,唐代的建筑应该是什么样子,而现在中国人要去日本的神户、奈良、甚至是东京的神庙里边能看到。日本人从唐代学习过去东西,至今保留。我们应该悟出点什么。现在的仙居天姥山与李白时代已经脱节了,至少在建筑方面。我觉得应该做些反思,不要讳病忌医。这样才能在继承与弘扬中开创新时代。急功近利,总归是走不长远的。

 

(根据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