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2018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开幕式及主题演讲

20181124日上午

 

(梁婷婷、梁洁苗记录并整理)

主持人:

各位专家学者、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在这桂花飘香的深秋的季节里,我们相聚在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秉承“为学术问路,为民生祈福,为社会担道义,为大众启心智 ”的使命,举办2018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委员会,共同透视社会现实和基层群众的各种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从2002年举办至今已经进行了十六届,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论,奠定了中国休闲研究的基础。

休闲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发展要务时代背景下,休闲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存在着休闲消费不成熟、休闲供给不足、休闲产品同质化、休闲公共设施和服务非均等化、特殊群体休闲重视不够、休闲公共政策缺位等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次大会选择休闲旅游与全民健康为主题,探讨新时代下休闲旅游与全民健康的理论与实践。衷心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齐心协力,共创美好新生活。

下面开始第一项,有请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冯长根教授为大会致辞,大家欢迎。

 

冯长根教授:

各位同事、同学、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来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共同讨论、交流休闲旅游与全民健康这个题目,我借此机会感谢桂林旅游学院的学院领导和老师们为此付出了许多时间和资源,学院为年会的召开进行了精心的筹备与主持。借此机会也向远道而来参加年会讨论的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于全民健康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我们的年会加入了这一重大主题,并以休闲旅游为路径探讨与全民健康关系,其中涉及到休闲旅游与健康的关系、休闲旅游与生态保护、休闲的需求与供给侧之间的平衡、全面健康管理模式与服务等等问题,从大家提交的论文来看,选题包括了不同的领域,研究方法既有理论的也有时政的,还有许多文章是跨学科的。我还看到有学者从技术的角度研究休闲风险问题,也是很有见解的。我自己的学术的背景是工科,所以我建议在我们这个主题下也可以考虑一些科技创新、科技发明,把他们能带给人的舒适、便利、安全的休闲旅游以及促进国民健康受发挥的作用方面谈一谈。

  现在许多休闲旅游产品都有很高的科技含量,而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国民健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智能机器人,相信很快就能得到普及,那么智能机器人对休闲旅游将会带来哪些益处、会有什么风险、产业如何介入管理、老百姓和公众如何相信他们?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现在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休闲旅游需求多种化。如何做到老年人的市场开拓、科技创新、公共服务都值得关注,休闲之学委员会很快将起到一个国际合作,对资产实数,英文叫home group,对文化现象作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这个选题与休闲旅游健康问题有关系,与科技创新也有关系。

总之参加这个会,看到各方面的学术进展非常的高清,也希望大家的学术成果能够有助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最后我祝大会硕果累累、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冯主席今天的期望,下面有请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董春雨教授为大会致辞,大家欢迎。

 

 

董春雨教授:

冯书记、王校长、各位专家大家早上好。感谢马老师的盛情邀请,使得我在中国休闲学术委员会开办十五次年会的时候第一次到场。我是一个外行,参加这样一个会议会有一定的压力,可能就有点违背了休闲的本意。当然,压力也是动力,这两天为了这个会议我简单的学习了一些马老师提供的材料,然后刚才又听了冯书记的讲话,觉得深受启发。下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休闲是我们新时代的新课题。我们现在经常讲站起来、富起来、最后要强起来。首先要说富起来是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其实是一个问题。富起来的表现我想大家都知道,首先从整体上我们的GDP现在已经全世界第二,然后从个人的生活来讲,我们有车有房,可以说衣食无忧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生活方式如何改变,我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我们的旅游活动增多了,所以今天我来到山清水秀的桂林,还是旅游学院来召开这次会议其实也是一种体现。

从中国人在国内外旅游的情况来看,大家都是知道的。首先一说起我们中国人出去旅游就是拍照,晚上就睡觉等等,再加上购物,当然也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在我的印象当中突出的有,在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上刻字、在纽约曼哈顿的铜牛上骑着照相等等这都是有毁国人形象的一些表现。最近一个是美国最好的邮轮,专为中国人设计的,现在也经营不下去了。主要是因为国人的一些旅游习惯等等。像这些都对我们中国人的形象有所败坏,这是一个明显的不足。另外一个就是来到桂林,我四月份因为开会来过一趟,那么看一看桂林山水,也很有感触,觉得桂林的山水非常美自然,但是人文景观相比之下可能就真是有很大的不足。我想在座的同志们都去过欧洲,在欧洲的山水之间,有古色古香的文化遗迹,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桂林山水那么好,配的一些尤其是新建的房子,大家的感觉就是:虽然说形式上有传统的色彩,但是从质量上来讲,确实不太令人满意。总而言之,让人感慨万千。因此有关休闲、旅游的理论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根据我粗浅的理解,我觉得休闲的内涵肯定不是说只有旅游这么简单,我有一点模糊的感觉,简单的表述为重塑“三观”。三观是什么呢?主要就是说要精致的生活,特别是精神追求的维度境界要提高。所以需要我们搞休闲研究的人员在理论上进行引导,这是我的学术研究价值所在。那么怎么引导呢?我也简单琢磨了一下,大概有三条路径。

第一条路径是国内的传统,我们古代人的雅文化,风花雪月、情趣高雅,这当然是非常高尚的,但是这过去是属于小众,现在要变成大众的一些活动,那现在应该怎么办?我们是原汁原味推广还是有所发展?原汁原味的推广对于我们休闲旅游来说,全国各地都有农家院,这个农家院又好像全国都是同一个模式,所以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关于审美疲劳我个人也有一点体会。我们到中国的山水之间旅游的时候要逛旅游名胜,旅游名胜古迹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各种的庙。但是我们到庙里面去看的话,无论是建筑格局还是里面的内容,包括各种雕像都有千篇一律的感觉。那么反过来去看国外的教堂,无论建筑的形式还是色彩,都是非常的丰富。所以这两个风格一比较,我们怎么去借鉴一些国内外的经验把我们的休闲搞好,这实际上是需要我们努力去研究的。好在现在大家的眼界都开阔了,信息非常流畅、快捷,那么就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有现成的东西为什么就不可以搬过来呢?所以说这是拿来主义为什么不可以用。另外就是说在国外其实也还是有很多古迹方面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但是我们自己最近这几年有很多让人非常遗憾的事情发生,比如说山西的大院都是重新翻新的,最近出来的是四川的一个佛像,全部给重新刷漆等等,就是全给毁了。所以怎样把休闲旅游做好,我们有国内外的经验,要好好地去借鉴、去研究。

当然还要关注旅游的主体。主体是什么?就是新的一代成长起来,“九零后”叫“网络原住民”,“零零后”上大学了叫“移动网络原住民”。所以说他们这些新的旅游休闲主体是有新的特征、新的要求的。然后对于他们现在有一种新的描述,比如说叫这个“佛系青年”,还有“欲望社会”等等。如何引导新一代的旅游休闲观念,引导他们做一个有趣的人,只要有趣他就干什么都有意思,因此就能激发出他们的活力,也能显示出休闲的意义。从学与用的角度来讲,或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来讲,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用马老师的话来讲,这就是我们休闲人员所面临的挑战。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部分叫新时代的要求。

第二个简单说一下,第一个当然就是最热的中美贸易摩擦,外界在逼迫我们。第二个就是最近的上海进博会,实际上对于我们敞开胸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真正富起来的标志不是看你出口了多少而是你进口多少。那么这个进口了多少实际上是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的一种体现。有一个突出的事件就是中国的游客到日本去买马桶盖,现在大家都知道那个马桶盖其实是我们中国自己制造的,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到底是为什么,其实这些我们都应该好好去研究。休闲研究的意义和任务是什么呢?我也稍微学习了一些材料,当然以前也有一些印象。我觉得休闲研究的起源,大家比我清楚,在我们国内简单概括为一是我们于光远,于老的倡导,另外我觉得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马老师的坚持,还有冯长根书记的有力支持,原来是中国科协副主席,现在又是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对大家的研究工作一直在鼎力支持,再加上在座的元老和年轻的同志们共同努力,我们这个为多年来的休闲研究做了许多的贡献。

学术年会已经开到第十六届了,在学术上有很大的影响,从组织方面也有很多支持的单位。看了一下议程,今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我们秘书处将会挂到桂林旅游学院,这是我们组织壮大的一种体现。我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休闲研究在以后一定会大有可为的。因此最后呢,我对休闲研究的未来简单表达一下期望,这个期望我简单做了一首顺口溜,一首小诗:迎接智能新时代,研究接地新问题。启迪未来新模式,开创生活新天地。这就是我对休闲研究未来的希望,最后我代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祝贺本次大会成功召开。特别感谢办会的所有同志们,感谢冯书记日理万机、车马劳顿的亲临指导,让我们大会实际上上了一个层次;然后感谢马老师运筹帷幄、事无巨细,其实她是休闲研究的大脑;然后感谢桂林旅游学院的领导和师生,为我们大会的召开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当然更要感谢在座的所有代表不远千里来为我们的休闲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非常感谢董老师,下面我们开幕式第三项,有请桂林旅游学院副校长王文教授代表旅游学院致辞,大家欢迎。

 

 

王文副校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休闲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和经济学者汇聚山水之都,相约相思江畔,隆重举办2018年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休闲年会,非常高兴有机会与众多学界专家共同探讨新时代休闲旅游与全民健康的旅游与实践。首先我代表全体桂林旅游学院的师生,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学者和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对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发展提供学术研究大力支持和帮助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还要特别感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将秘书处设在我们学校,并由我校举办今年的学术委员会,这是对我们学校的信任和鼓励,也是对我校办学成果的充分肯定,特别感谢马老师、冯老师对我们学校的关注和厚爱。谢谢他们!

桂林旅游学院在办学三十多年的历程中,坚持敢为人先,追逐梦想的旅院精神,秉承创特色名校、育旅游能人的理念,弘扬百家争鸣的学术传统,以培育人才、探索真知、服务社会为己任不懈的努力,现在正在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旅游大学而努力奋斗。学校目前有雁山、骖鸾两个校区,占地有一千八百多亩,设有八个二级学院、两个教学部、一个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两个自治区重点学科、两个自治区人文社会基地、十二个社会研究平台,全部教师六百多人、全日制在校生有一千三百多人,学校办学设施先进、育人环境优美、师资队伍卓越、文化氛围浓厚,学校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中国大陆唯一重点支持单位及其教育委员会附属成员单位、亚太旅游教育协会教育单位、亚洲开发银行、高端旅游人才培训优秀合作伙伴、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单位、中国东盟旅游发起院校、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中国东盟旅游研究基地、全国旅游扶贫培训基地、首批港澳青少年留学基地、全国群众先进单位、广西旅游人才小高地、广西旅游大数据中心载体单位、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建校以来,我们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和输送了五万多名毕业生,为国家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积极的贡献,这是我们学校的建设发展的大致情况,衷心希望大家关心我们学校、支持我们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国家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我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休闲已经成为健康生活大的追求目标,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我们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美丽中国、健康中国重要内容和有效的路径手段。因此,此次年会研究的主题旅游休闲与全民健康既有政治的高度,又有实践的厚度;既有文化的深度,又有时代的温度。今天,2018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我们借助这一学术平台,实质性参与休闲、健康研究,这有利于我校继续加强与文化旅游部以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全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有利于学术资源的聚集,促进我校旅游学、休闲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我们学校的人文基地也好,重点学科也好,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就是休闲与涵养是重要的休闲研究内容,学校要以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和秘书处设立在我校为契机,继续加大对专家学者服务院校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深化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共赢,为繁荣和发展我国休闲研究做出一路的贡献,

最后,衷心的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和关注桂林旅游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祝愿各位专家学者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预祝我们2018年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王校长,下面进行开幕式的第四项,有请冯长根教授颁发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牌匾,有请冯老师。请王文副校长,代表学校接受牌匾。

有请冯长根教授宣布并颁发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休闲哲学委员会聘书。

 

 

冯长根教授:

聘任桂林旅游学院王文副校长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休闲会休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8-2020年。

聘任桂林旅游学院旅游休闲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德云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的副秘书长,2018-2020年。

聘任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晨晔教授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2016-2020年。

聘任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玉珂教授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6-2020年。

 

 

主持人:

感谢冯老师,感谢各位新任的委员。开幕式的第六项,有请马惠娣研究员宣读当选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名单,有请。

 

 

马惠娣教授:

今年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及理事会换届的一年,根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给我们的名额,将推荐三个理事,根据多方协商,桂林旅游学院旅游休闲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德云、上海交通大学马列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鲍金、辽宁师范大学马列主义学院教授刘晨晔,他们三人将代表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参与第八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的理事会工作。谢谢大家

 

 

主持人

开幕式到此结束,请参会嘉宾和代表合影留念。

 

 

主题报告

主持人:

各位休闲研究同道,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受组委会委托,由我来主持这一段的大会报告。由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王雅林教授家里有急事,没能赶来参会,这个时段报告就由两位报告人给大会作报告。这个会议手册上写的是每一个报告时段是30分钟,那我建议每个报告人大概讲2025分钟,然后我们留510分钟,进行交流互动。按照主办方这个时段的第一位报告人是广东外语外语外贸大学刘海春副校长,他报告的题目是“论休闲异化及其当代表征:一种人本的视角”,大家欢迎。

 

 

主题报告(一)

报告人:刘海春

报告题目:论休闲异化及其当代表征:一种人本的视角

尊敬的冯主席,马老师和各位专家同行,还有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到美丽的桂林,来到甲天下这么好休闲的地方,到了之后我们心情自然的放松,自然的休闲。所以今天我跟我的学生提交了一篇论文,就这篇论文我代表阐述,让大家批评指正。

刚才我们主持人和各位专家都提到十九大报告里面习总书记对社会的主要矛盾做了一个新的论述,提到“美好生活”。美好生活跟休闲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讲美好生活,休闲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经常讲美好生活怎么体现,就是健康、科学、优雅的生活方式,我想这就是大家共同认为的美好生活。那么美好生活将给我们带来一种什么样意向?还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是大家都能够休闲?休闲是不是达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的图景?今天我要跟大家探讨的就是休闲异化的问题。刚才冯教授也讲的,随着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技术越来越发达经济水平越来越高,是不是休闲一定是一种美好的东西呢?我今天从哲学的角度向大家对休闲的异化进行一个分析。

异化在哲学里面是一种重要的概念,从最早的黑格尔到马克思,异化我们将讲到劳动的异化、人的异化。那么异化在今天我们讲休闲这个话题里面,我个人认为它对休闲的一种违背,对休闲的一种对立。本来休闲是给我们人的自身带来自由全面的发展,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好的促进,但休闲异化使休闲的本质发生了扭曲,走向了人的对立面,这是我对休闲异化的一种理解。所以呢,休闲反而是被另外一种控制。休闲异化,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异化,人被物质所控制,人被技术所控制,更重要的是人自身对休闲观念的不正确理解。休闲是什么?休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如果是除了外界环境和物的控制之外,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一个自身休闲观的不正确的确立。从学术的定义上讲,我把它作为这样一个定义:休闲的异化是休闲背离了有利于人自由与发展的本质与规律,而不断地在休闲活动当中外化为与人对立的力量来控制、支配、甚至否定人的过程,使休闲背离了人的本体,走向了人的对立面,最终休闲不是一种目的,休闲成为一种工具和手段。

休闲异化的表现,我把它划为三个方面,第一是人主体的丧失,休闲主体的消隐,第二是休闲客体对主体的促逼,第三是休闲价值的迷失,这就是休闲异化的三个方面的体现。

首先第一个方面是休闲主题的消隐,休闲本身对我们每个个体来讲,它是个性要得到一种张扬和个性要得到一种凸显,但是人往往在休闲过程当中会出现休闲主体的迷失,这就是异化的第一个方面的表现,尤其是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我们在休闲的过程中,往往会迷失自我,比如说我们在消费主义盛行时代,很多人把消费当作休闲的体验,我们也看到有很多人把消费作为一种身份的炫耀,凡勃仑在他的《有闲阶级论》里面提到的炫耀式的一种消费,其实人在消费主义里面已经是迷失了,我们在消费过程当中发现我们体现的只是一种物的力量,那么还有消费主体的消隐表现在对消费符号意义的依赖,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人只是符号的一种象征,尤其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对休闲的理解为有钱人的天下、物质主义的横行,尤其是“黄金周”,我们在新闻报道当中讲到的休闲更多的是从消费的角度去衡量,比如说商家在这次黄金周当中销售额有多少、出境游的人有多少及他们在境外的消费是多少,它更多的是从这个角度讲休闲。那么对于休闲主体在这个过程当中获得怎么样的愉悦、有什么样的收获、又怎样的愉快体验其实是没有提到的,这就是整个社会对休闲的一种异化,我们见到的只营业额和消费,只是一种外观的呈现,而丧失了主体。

第二个方面就是休闲客体的促逼,这是科技哲学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我们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处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我认为客体就是休闲的对象、休闲的形式、休闲的环境,我把这些都统一归纳为休闲的客体,那么这些客体对于我们人的主体来讲就是属于服从、支配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休闲过程当中,我刚才讲到休闲主体已经消隐了,客体反而取代了主体成为一种凸显,那么在休闲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这是一种异化。我提到的这几种异化刚才有老师也讲到,比如说网络休闲,在网络休闲当中会发现我们自己都沉迷在其中,人都不见了,出现的更多的是网络的一种呈现。刚才董教授也提到了“佛系青年”,我最近看到一个概念叫“云养青年”,我不知道各位学者也没有见过这个概念,我认为“云养青年”所讲的也就是网络青年,“云”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云端、云数据,很多青年学生就是生活在云平台、云的世界里面,那么人在其中,人不见了,反而是这样一种对象完全覆盖,那么我们看到的手机控的问题,它完全是一种物的取代。其实在生活当中我们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已经被手机替代,是一种关系的冷漠。我们看到地铁上、公交车上或是候车期间99%的人都是在看手机,乃至在春节合家团圆的时候,很多人也都在拿着手机在发短信,在我们的周围,人与人的交流都被冷漠的手机所替代。还有休闲产品的过渡包装缺乏文化,我们刚才主持人讲到“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有着悠久的文化,最早有桂林郡,但是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风景,关于人文的比较少有体现,这是在我们旅游过程当中发现它缺乏文化的核心,就像刚才冯教授讲到的,我们去旅游更多是专注拍照,强调的是身心的体验,我们没有将其真正的文化核心进行阐述。

第三个方面就是主体的促逼、客体的迷失导致价值的迷失。休闲的价值在什么地方?我们讲的价值通常指的是主客体的一种关系,或者说在这种关系当中彰显它的意义和价值。在休闲过程当中因为主体迷失、因为客体的促逼导致价值不再彰显,这就是我讲的异化的第三个表现。所以主体在休闲当中将不再获得生命的主体性,同时由于受到客体的促逼,主体的精神生活和追求变得贫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我从人本的视角来考察休闲的异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休闲生活娱乐化遮蔽了人的主体性;第二消费主义浪潮使人与休闲成为“物”的附属;第三是效率追求与时间荒对休闲价值的瓦解,这是当代的三个表征。

休闲生活的娱乐化,我在一篇文章中讲到的休闲有个体与主体的意义,对个体意义来讲,休闲首先是休息、恢复体力,第二休闲是大众化的一种娱乐,第三休闲促进人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当中,更多人把休闲理解为一种对于感官的刺激、对身心的愉悦,更为凸显的是休闲的大众化、娱乐化,甚至在新媒体情况下休闲“娱乐至死”,所以休闲导致的只是一种感官的刺激,那么最终休闲给人的发展有没有带来它本身的意义?我想这就是当下休闲异化的一种表现。休闲不再是人主体性张扬的场域,人在对娱乐享受的追逐中陷入了精神虚无,所以出现了人的空场。

第二个是消费主义浪潮使人与休闲成为“物”的附庸。刚才我已经提到尤其是现在互联网时代,“双十一”我们看到很多人成为剁手党,今年“双十一”马云宣布成交额一下子达到了两千多亿,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这两千多亿的贡献者,相当一部分也都是剁手党。我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人基本上每天都在购物,包括我家人,我看到天天在天猫网上买,我说买这么多东西真的有用吗?其实很多人只是为了买东西而买,最终买的东西没多大用处,但是如果有一天他不买就会难受,所以购物休闲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这种生活方式到底好不好在某种程度来讲也是一种心理的放松,但是如果我们把自己绑架在购物的生活方式上,我想这是另外一种异化,是一种物的依赖。

第三个是效率追求与时间荒对休闲价值的瓦解。理论上讲有利于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使人从必要的劳动时间当中摆脱出来,拥有的闲暇时间。刚才也有学者讲到,人工智能之后很多劳动都将被机器人所替代,对人来说会有更多休息、休闲的时间,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发现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并没有解脱,尤其是经济水平的发展、科技的提升、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那么我们的时间是否增加了?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越是发达、生产水平越高的城市生活节奏越快,打造“慢生活”的节奏在这里不可能实现。成都是休闲之都,它的口号是“让我们的生活慢一点,慢一点再慢一点”,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GDP的推动下,在物质生产的推动下,人能不能停下脚步?不可能。所以时间荒对于现代人来讲是一种现实的存在,而不是真正科学水平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而是越来越忙。在忙的背后有什么东西呢?我看一篇论文当中讲到“自愿”加班的问题,那么“自愿”加班,在资本逻辑的推动下很多人都自愿加班,但是自愿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这是被资本逻辑所绑架才自愿加班的,所以现在我们讲效率的追求和时间荒对休闲价值的瓦解。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深圳是城市的聚焦,早些年深圳的口号是“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对休闲来讲是必要的保证,我们有钱,有闲才能休闲,我想这也是异化的表现。

最后我小结一下,休闲异化的根本特征有两个方面,人性的完整性受到了挑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方面的一种和谐,但是异化之后它的特征:人性的完整性受到了破坏,这是第一个特征表现。第二个表现在人的价值的符号化,当人被物质所替代,即所说的“见物不见人”,在休闲的过程当中对物的彰显、人的遮蔽,所以人变成了符号的象征,我想归根到底它是休闲异化的一种根本特征。

 

 

问:刘校长的看法颇富洞见,包括休闲异化,但是在这个时代世界各国都会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些都是很开放的,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您认为我们要怎样能够摆脱被物所摆布的状态?

答:谢谢李教授。休闲异化带来的问题是一种社会的问题,是对我们美好生活的一种挑战。这些年来我聚焦研究的是休闲教育,我的博士论文从03年开始请教马老师一直在做的最主要的休闲教育,我从解决休闲异化的问题回归到休闲教育上,这里的教育我想用两个层次,一个是狭义上的教育:通过教育系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种体制内的系统化教育,这是一种教育;第二个教育就是教育学所讲的泛教育、生活教育,即整个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形态、社会的文化氛围对人的一种教育,这是泛教育,这是广义上的教育。通过社会教育对休闲异化能够有一定的帮助,那么我讲的教育是一种休闲观的教育,休闲伦理道德的教育,休闲技能技巧的教育,这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它的路径和渠道通过教育系统自上而下,通过教育部、高校、中学、小学把休闲教育的内容植入其中进行系统教育;第二个途径是对整个社会的氛围、社会的教化、社会的风气进行教育。当我们对休闲有了正确的理解之后,我想休闲异化的问题就会得到一定的解决。

 

 

主持人:

刚才刘海春教授从个体性、客体性各个方面结合理论和现实探讨了中国乃至世界关于休闲研究的各种异化现象。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留到后面再详细讨论。那么按照会议安排,我们下面有请宝来自宝岛台湾的学者李明宗博士做大会报告,李明宗先生是台湾身体文化学会副理事长,台湾户外游憩协会副会长,他报告的题目是“休闲之乐与美好人生”,大家欢迎。

 

 

主题报告(二)

报告人:李明宗

报告题目:休闲之乐与美好人生——兼论台湾“休闲与健康”之发展趋势

非常的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跟各位专家学者讨教,那么我也分享一点自己的经验和见解。我来自台湾,是台湾师范大学运动与休闲学院博士、身体文化学会副理事长、户外游憩学会监事。

我是分成几个部分来讲,首先说休闲我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这么一句话:“快乐是生命的意义与宗旨,是人类存在的整个目的与结果。”那么人类社会对于高品质的生活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文化不同,但是基本上大家都是希望追求快乐的,快乐基本上也是所有人类的一种追求。乐是通向美好人生的主要道路,是与食、衣、住、行、育涉及到一个层面的。那在快乐的这个方面,有一个学者Seligman提出的“正向心理学”,正向心理学它有五个部分,一个是正面的情绪,基本上就是快乐;另外就是参与、关系、意义、成就感,可用英文统称为PERMA。那真实的快乐它包括其实三个方面,一个就是比较愉快、享乐的生活;另外一个是美好、参与的生活以及有意义的生活。第一个愉快、享乐的生活,它比较偏向于感官上的一种满足跟享受;那第二个就比较偏向于专注、忘我的生活经验嗜好或者人际关系,最后一个就是把自己的长处跟美德奉献给更大更值得的事物。所以真实的快乐的这种哲学观其实很早由Nash提出来的“休憩阶层图”,这个阶层图也受人类需求的影响,在低阶就是那种从比较安全性的一直到最有意义的人生,休闲也是如此。在Zero以下的是比较不好的,甚至是违反社会、伤害他人的犯罪行为;但是在高一点点就是去除无聊;那再高一阶就是一开始欣赏,这是被动性的一种欣赏,比方说会去看一些戏剧;那再更高一阶就是主动的参与,很可能去学习做一些陶瓷、绘画等;那最高阶就是它本身就是能够变成一种创造,所以休闲基本上都是希望能够由低阶慢慢的往高阶,就像刚刚那个刘校长所说的,我们不希望休闲异化之后越来越往下。Nash的休憩阶层图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以及超我”相似。本我就是你完完全全依据你内在的欲望等等,受它的指使,自我就要考虑现实的因素,那超我就是我有一种宗教的情操,一种大爱的情操,那基本上我们各种休闲的也是希望能够越来越往高的层次来进展。

那么我也提供了一些案例,比方说快乐,这个案例刚好是发生在广西,有一次他到广西巴马长寿村参观,那里有一个82岁的老人,他跟大家分享怎么样能够长寿,他讲到能吃、能睡、能排、能动,那这五个中前面四个有的时候还不一定能够自我、自主,但是至少能动这一点是绝对可以自主的,这位82岁的老人会唱歌啊或者其他,还有一位80岁的校长走到哪会慢慢减垃圾、带领大家做体操等等,所以人能够自得其乐很重要。因为我们这个主题也与健康有关,运动是健康的泉源,英国有一句谚语叫做“健全的心灵寓于健全的身体”,我觉得这句话蛮有意思,就是说健康是一,生命中其余的东西都是零,你有了健康那后面的生活就会有意义,如果连健康都没有,那你再有财富,再有名望也还是零,所以这个是蛮有启发性的。董大成医生从人类发展的这种过程来看,其实早期的时候人需要去猎捕等等,因此它的运动量自然就比较多,但是我们人慢慢的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你的食欲以及食物的来源比较容易,你一天很可能吃超过3000卡路里,但是你的运动量可能只有2000多,所以说容易造成肥胖等,其实运动有非常多种,再不济散步也是很好的运动,我有一个很好的蛮敬佩但已逝一个文学家,也是一个翻译者,也是一个哲人,叫孟祥生,他讲说北方人把散步叫散心,因为其实散步也是散心,心散好了身也散好了。另外有一本书叫《浪游之歌》讲到人在走路的那个时候其实生理、心理跟世界有熔铸为一体的机会,就像是三个音符结合为一个和弦,所以走路也是一种观赏景观的一种方式,也一种很深刻的一种心理活动。

其实对每一个人来讲多多少少都会有休闲的阻碍,休闲障碍有可能是属于内在个人性的,比方说被人轻视不敢走出去等心理障碍,有一种是结构性的,比方说坐轮椅到哪里都不方便,这就是所谓的障碍环境。障碍环境除了硬体的设施要无障碍以外,我们也希望人际关系无障碍,所以我们不能轻视这些障碍。Robert M. Hensel本身是一个脊柱裂患者,他曾坐轮椅不止歇地前进6.178英里,他说“每个失败都是更接近成功的台阶,切勿放弃尝试。”这句话如果我来讲不太有说服力,但是由他讲就很有说服力了。再比如从原来不跑步到跑步,达到一种flow experience,达到一种忘我经验或者一种流畅经验,这种境地就是你会觉得你已经跟自我、跟环境完全的融合在一起,或者像“我思故我在”、“我动故我在”,比如单车环岛以后会有身心感受,看到了大海,看到了高山,其实这种运动不只是身体上的,而是身心灵跟大自然的对话。

另外在讲到除了身体动以外,休闲跟心念的关照这一点其实是蛮重要的,我非常喜欢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潮的一句话,他的《幽梦影》里面讲到:“能闲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人之所闲”,所以我们讲休闲的目的是为了追求高品质的休闲体验,进而获取得正面的休闲效益。但是在全球化的世界非常多的人在休闲状态是快速的、虚假的、无意义的,当人们在观光休闲的时候,虽然暂时离开日常或工作的时空环境,但仍然受到“工作典范”的影响。一位我很喜欢的哲学家弗洛姆也讲到我们好像被这种被机器、时间所掌控,在时间的牢笼里面。台湾的哲学家沈清松也讲到现在的休闲生活变得商业化、消费化和机械化,所以就会造成创造力的丧失。无论说是工作狂热休闲领域或者虚拟幻象的所娱乐取代的原真意境的体验,或者消费者的欲望、需求和感情成为资本的作用,所以我们不得不审慎的思考到底休闲的意义在哪里?休闲者能够得到高品质的体验吗?从事休闲之后能够得到有价值的正面的效应吗?特别在这种资源耗竭,人口爆炸,生态危机,气候巨变的环境下休闲问题非常的重要。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我个人认为“慢活运动”是一帖觉醒剂,“慢活”是法国的学者的著作的名称In Praise of Slowness,他提到说我们对速度的崇拜是否能够能够来面对这样的挑战,但是他所谓的“慢”并不只是速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一个人快的话代表的是忙碌、控制欲、攻击性、匆促、重分析、压迫感、重视表面、缺乏耐心、量重于质。缓慢不只是速度慢,它往往是一不同的心态,慢是冷静、从容、谨慎、乐于接纳、平静、质重于量,这样才能够建立人跟文化、工作、食物的关系,才能有一种有意义的接触。所以这个所谓的缓慢并不是说像蜗牛一样慢,而是说我们要用一种正确的速度,就像音乐一样,一定是很从容,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该停顿的时候停顿,这才是一种确的速度来生活。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观念“Mindfulness”即正念、静观或者觉知,其实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一种翻译,这个我为什么特别要强调,因为它即使是源自东方佛学的一种观念,但是它现在西方也深受欢迎,西方人借用这样一种观念,然后融合心理学、医学对当代人的压抑、焦虑、忧郁跟痛苦有助益,这个特别值得我们关切。举个例子来讲,2014年的时候杂志上就有一个专题叫“The Mindful Revolution”,即正念的革命,其中提到了麻省医学院的名誉教授卡巴金,他把那个瑜伽修炼、佛学经义跟西方科学整合后创造出一套课程,就是用正念来减轻压力。他也曾经去过北京,在北京的时候被大家奉为大师,他那一套东西其实是来自于东方,他把它弄得系统化,我把它称为叫做远来的和尚,他说:“Mindfulness is about love, loving life. When you cultivate this love, it gives you clarity compassion for life.”这种正念是关于爱、关于生命,是比较感性的,而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Ellen Jane Langer则从人的认知层面来研究“Mindfulness”,她认为很多人对世界的认知是相当刻板的,举个例子来讲,假设说你看到一只黑狗,你刻板印象就觉得“一黑二黄三花四白”,就会想到狗是一种食物,你就被这个刻板印象所束缚。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刻板印象就会想每只黑狗还不一样,比方说你会不会去观察它为什么用舌头就能喝水?你就会产生一种好奇心。那再比方说蜻蜓它为什么能够停止飞?这其实是蛮高科技的,比如直升机原理也也是从这里面得到很多的启发。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大陆最美的20多个古镇,我浏览了一下,居然有超过半数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我觉得很奇怪,古镇就非得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吗,这个也是一种刻板的做法,不是说灯笼不好,但是每个地方有不同的特色,也可以设计出不同的灯笼,所以这就是我们如何具有创意。另外越南有一个有名的一行禅师,他认为说你如果没有这种观点的话,你永远都是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是说,我用洗碗为例,有很多人不喜欢洗碗,在洗碗的时候根本不专心洗碗,只想着等一下喝茶,而在喝茶的时候又想到别的,你永远是没有活在当下,但是如果你好好的洗碗了,你觉得好像洗碗也是蛮有意思的,把这个事情做好,你也会觉得好像也把你自己的心也打扫了一样,都是活在当下。所以人如果永远悬念未来、预想未来或者担心过去就不可能活在当下。

这里有一些身体觉察的案例,就是说人对身体本身是很迟钝的,那你要如何能够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了理解,然后你就可以有所选择。有一个以前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在年轻的时候有非常多的经历,谈恋爱、失恋或者工作上面的辛苦各方面,后来她开始做瑜伽。瑜伽还不只是运动,你会发现人只要沉静下来,你就可以感受到花香,能跟大自然互动。刚才讲到运动、讲到心理,还有一个就是旅游,法国的普鲁斯特讲到:“真正的发现之旅并非在于寻找新景观而是获得新眼界”,新的眼界是观光最主要的动机,宏观来讲,无论是为了逃避令人不愉快的环境,暂时放松一下,或者为了追求有意义的体验,便是观光活动最主要的动机。现在因为有压力、不舒服,各方面的这种疏离感,因此造成了这种光。那如何让观光产生吸引力就要跟疏离感、压力、不愉快刚好是相对的,所以就会产生这些原生态、乡野性、轻松自然的休闲取向。这些特征在桂林就具备了很多,所以这些林林总总的特质可以用真实性这个概念来涵盖。人们如果在观光的时候如果不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处去买药吃的死翘翘这样的话,其实我们在观光的时候就能够得到一种身心灵的提升,这种意识就要透过这种休闲教育来得到。举个案例,系班花呀的北部有一条朝圣之路共800公里,范教授在花了一个月进行徒步旅行,所以这就是一种心身心灵的休闲。我觉得东方人写休闲文化写得最好的就是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他在书中讲到“除了事物办妥之高贵艺术外,尚有顺其自然的高尚艺术。生命的智慧在于排除无关重要。”这个跟方才所说“能闲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人之所闲”有着同样的意味。

休闲如果从时间来看的话,休闲的时间要兼顾数量跟品质,现代人贪求同时做很多的事情,所以正确的速度就很重要,我们如果能够通过活在当下,那我们工作会很有效率,因为你可以全面关照,工作有效率就不会那么焦躁,能够体好好的体会世间美好事物。从空间来讲,休闲的空间可大可小,你可以在一个餐桌上或者茶道上等等,你也可以到高山大海,每个人呢有自己的环境,有自己的特质,所以我们要顺应自己的方式持续为之。我们关切休闲的空间品质,也就是说希望能够把环境弄好。假设说一个人他经常在某一个公园运动,你需不需要跟他讲说你爱护这个公园?不需要。因为他本身就会爱惜这个地方,他会比谁都爱惜。另外就是对地方的重视性,这个就涉及到观光的时种对真实性的追求,也就不会被那种五光十色或虚假的东西所迷,因为你要追求的是一种真实性。那在时间、空间、人间来讲的话,人间可以涉及到人跟自我的关系、人跟他人的关系和人跟环境关系。那人跟自我的关系如果从东方的思维去探讨的话,身心灵是不应该分离的,身心分离其实是比较是西方的原理。

那如果以我们的生活来讲,可分为三部分:工作、维生与休闲。只有休闲的时间才最有办法促进身心灵的统筹,摆脱疏离的环境。还有人跟他人的关系来讲,因为在工作上面说不定还有利害,但是在休闲的时候最没有功利性,所以你得到的这种人际关系往往是最真挚的。环境的关系也是如此,比方说你一个潜水的,你会不会关心海水的污染?如果你喜欢爬高山,你看到高山里面有很多的垃圾,你会不会很痛心?当然会。所以你根本不必去教他们应该如何,你会透过这种“爱生哲学”达到世界一家的理想。所以从这种角度来看,休闲的根本精神是无功利性,是自为目的的,它是一种生命的良善美好意义的泉源,是真善美的一种人生。

接下来是台湾休闲跟健康的趋势,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议题,我只能对其进行一点交流。我提出五个部分,第一个是老人休闲,第二儿童游戏,第三户外疗愈,第四观光医疗,第五身体文化。

从老人休闲的状况来讲,台湾也是迈入了高龄化社会,很快也要进入超高龄的社会。但是一般而言台湾是相当多元化的社会,传统跟现代的兼具、城市跟乡村的交错,人情味浓厚、物价低廉,老人生活蛮好的。其实讲到这个老人休闲,我对大陆跟西方特别比较,我觉得西方的社会制度,小孩子很快就离开家庭,老人就孑然一身,然后可能会到老人中心,与之相处的也都是老人。从这一方面来讲我觉得东方是比较好,因为有一个叫“三代同堂”,那三代同堂,他最佳的状况是住在附近、住在隔壁,互相照应得到,老一辈还可以帮忙看看小孩子等等,我觉得最棒的是老人早上可以到公园一起去运动,这个也算是东方的特色,这个其实是可以解决非常多的老人休闲以及老人的身心健康问题。

游戏对儿童的身心非常重要,这其实已经是常识了。有一本书认为人类的文明起源游戏,虽然这很奇怪,但也是有道理的。所以游戏对儿童的成长的重要性这个已经是常识。早期有一阵子我们太重视它的安全性,本来几十年来都没有问题,突然有一天变成说由于它把它拆掉。现在很流行所谓的共融式的游戏,希望能够有新的创意,让大家能够一起玩,得到身心灵的全面成长。

另外户外疗愈这方面来讲的话,包括这种森林浴,森林浴在大陆成为“氧吧”。森林浴是在1982年由日本创造的,1983年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提这个,就是说我们人在森林里面,如果有水气的话会有芬多精,对身体非常的好。到目前为止,户外疗愈还有一些新的发展,台湾大学的张教授,他以前研究景观对于大脑的不同的区块有什么样影响,虽然我不太了解,但是这是一个蛮有趣的看法。我觉得森林疗愈现在台湾也是很重要的一块。

观光医疗有很多国家都在做,就是说我们借此医疗你就是属于这种较严重的疾病那乃至于美容等等,这是一个极端。另外我只是来做一个健康检查,台湾的医疗水准还不够,所以你也可以当作一个健康检查,然后检查之后就玩一玩,再来看报告,这种观光医疗也是可以推展的一个方向。

最后就是身体文化,就是那种以往说的“身心二元论”,就像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早期西方将休闲定义为"a state of mind",刘教授他说他在念的时候,他问老师为什么是"a state of mind"而不是"a state of body",也就是说会陷入身心二元论的问题中。早期之所以不谈身体,我认为就觉得好像比较等而下之,但是其实身体跟什么都有相关,不应该被忽视,其实身体容纳涉及的层面太广了,比如说医学、养生、运动、武术、表演、艺术、观光,哪个跟身体没有关系?正因为跨科技,所以研究的话必须要用一种跨科技的方式来研究,所以透过哲学、历史、人类学、社会学、美学等等都可以探索,都非常有趣,也非常具有挑战性。台湾身体文化协会是2003年由许义教授成立的以建立身体文化的主体性等为宗旨。其每年都要办国际研讨会,我们也希望国际研讨会能够配合身体这种活生生的文化,所以我们会结合每个地方的节庆一起办。

我刚才提到了五个趋势,其实这里面还有更复杂的,比方说我讲到老年讲到儿童,还有更复杂的青少年、中壮年,这个涉及到更广的层面,这还要做更深入的研究。但是我相信无论任何一方面,我很确定在数位化时代它一定是影响休闲趋势的很重要一个因素,不论是正面的或者负面,但是高科技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因素。

好,简单报告到这里。

 

 

主持人:

听了李博士的报告再结合我们大会的这个主题“休闲与健康”,充分体现了休闲研究跨学科的特征。特别是从文化哲学和精神科学等各个方面给大家展示了一个全景式的理念,特别还介绍了台湾同胞关于休闲的很多的实际的案例,内容也非常丰富,但确确实实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讨论了,有机会呢我们在会下向李博士进行讨教和交流。

 

主持人:

在这个时段,两个报告给我们这次这个论坛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特别感谢两位报告人,让我们大家以热烈掌声向二位学者。感谢。茶歇十分钟。

 

 

主持人:

  邀请四位报告者,分别从休闲与哲学休闲、与科技、与经济产业四个维度跟大家做个人见解。也欢迎在交流阶段积极的提问。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控制每一个报告者的时间在2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20分钟,我们的工作人员会有提醒。比如我们在用五分钟时间做一个比较短的交流。那么下面我们有请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成素梅教授给大家做报告,主题是休闲六观。

 

 

主题报告(三)

报告人:成素梅

报告题目:休闲六观

  感谢主办方,也感谢马老师给我这次机会,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我其实是算关注休闲的老兵,第一次跟马老师在她家里,我们在商讨翻译哪一本在中国成为休闲研究的第一套丛书,我是加入者之一也是译者之一。虽然我们举行了这么多届,但我还是刚开始参与,后面就成了逃兵,这一次又重返队伍来跟大家交流我自己的一点点思考。我记得07年在斯坦福访问的时候,我曾经把斯坦福大学里边的关于休闲的英文资料过过一遍,而且也把我认为我应该关注的材料都复印回来,但是很遗憾也很抱歉的是材料还在那里封存,然后一直没有时间继续研究下去。虽然关注很早,但是研究没有深入,不像马老师身体力行把这个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建立起来,且刚开始我们翻译的就是个很小的队伍,我记得第一次在北京开会只有六七个人然后到现在我们在座的这么多人的加入。秘书工作处已经换了三处,从北京到了广西,再到我们桂林,这个队伍越来越越大,那么我自己因为没有深入研究下去,所以对今天这个报告信心不是太足,那也希望大家能够批评。因为时间关系我开始我下面的这个报告。

我讲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说关于文明演化,这个主要是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讲,我们正在为休闲社会的到来提供一种可能。第二个是当我们真正为休闲的到来提供可能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休闲的问题?第三个就是我讲到我里边的休闲六观。最后一个结论讲一种理想。

第一个我想要讲的问题就是说这种可能性的到来其实是跟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像我们刚才冯会长讲到的技术跟休闲其实是密切相关的,那么人工智能的到来,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我们知道有威胁论有发展论,这个是大家都不陌生的。那么威胁论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说什么都是人工智能干了,人就会失业,人就没事干,人就会贫困等等。那么我自己的观点其实是发展论的,就是说什么都人工智能干了以后人其实是能够从劳动当中极大的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质。那么我们这次会的这个主题呢是“休闲旅游与身体健康”,这个身体健康不仅是身体还有心对吧,那么精神方面的健康其实是休闲社会到来更重要的一个内置的方面,那么为什么说人工智能这个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呢?除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资本的注入、政府的推动,包括各个决策的支持之外,其实人类文明的方向就是朝着最大程度的解放、升级的方向的发展的,所以我觉得它的方向是文明演化的一个方向。什么叫文明?文明是反自然选择的,文明就是要人类联合起来战胜自然,战胜对自然界带来的一些危害,这是文明的演进的一个方向,所以文明方向是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的协作的程度越来越高。那么社会化程度和协助的程度提高是需要科学技术把人从亲力亲为的状态下解放出来的,这是讲的第一个。

接下来我梳理的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一些进程,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细讲了。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是几千年,从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是几百年,从信息文明到现在正在看到的智能文明是多少年?其实信息文明到现在也就是几十年。如果你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现创造出来为开端的话是1947年,那么互联网的建立其实是信息文明到来的一个核心标志,是1994年,普及是1995年。那么到现在网络的发展从1994年到现在有外扩3.0是信息互联,然后到第二个是平台的互联,到现在是智能互联的正在兴起,那么从信息文明到智能文明的崛起,到现在机器人的发展也就是三四十年的时间,我们看到人类文明的演进、变化的时段是从千年、百年、到几十年,是数量级的一个缩短,那么智能革命其实是我们文明的选择。我想到的是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人与自然界的分离,也就是说我们最远古的人是人和自然界是合在一起的,我们受制于自然,那么摆脱自然界对人的危害,人对自然界的控制就是通过科学技术来得到的,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就会随着智能革命的到来,我们把人与自然界分离之后成为对象性的关系、把科学技术成为追求物质解放的手段的时候,我们现在随着智能化革命的兴起,人们除了在物质前提的解放、体力的解放之外正在向着脑力、智力的解放,比方说这个月的26号在上海音乐学院,他们有一场什么样的音乐会?机器人音乐会,就是所有的演奏都是靠机器来完成的,已经把人在创作、作词各个方面解放出来,在解放出来的时候并不是说人没有事情做了,而是人机合一,人会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把我们的体力解放出来。那么解放出来的时候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为休闲社会的到来做准备,应该做什么样的一个准备?这是我认为。

人称之为人的第二次机会,第一次机会是与自然界的分离,第二次机会其实是重新回归自然,而这种回归自然就像马克思说到的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进,那么在工业文明我们形成的是一种索取与掠夺自然的一种生产消费方式,这我们都是经历者。工业文明追求物质与经济为核心的范畴体系,随着智能文明的到来,信息文明它要建立一套的制度体系应该是要从工业文明的这一套体系当中解放出来,解放出来根本的意义就是你的思想、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包括社会体制、制度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最根本意义上是走出工业文明形成的一套架构,而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都是在工业文明的架构下训练出来的,包括还在践行的这样一种训练,这也就使得我们把休闲的研究变成另外一种变相的消费的经济内涵的一个方面,所以为休闲社会到来要做的准备至少在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准备上其实是远比我们创造经济的准备要难很多,那么第一个原因就是概念匮乏。我们生活环境变得很快,原来的概念框架都是在工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这个就不足以在我们理解现实变化所带来的各种观念的挑战。比方说我们现在的第三空间就是网络空间,我们如何学会在网络空间当中生活、如何保护你的信息、人工智能出现以后我们如何应对带来的伦理的问题,这些都没有一套很好的概念框架来解读,那么威胁论自然就产生了,就是你感觉机器人要统治人、人失去了对世界的统治地位这一系列的恐惧。它本身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种风险,就是概念框架的匮乏对我们理解当代社会来说它是一种风险,那这就需要我们学者系统的研究休闲社会的一套思维框架和整个概念体系应该是什么样的,提供一个机遇和发展的前提。

所以休闲研究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有很大的一种超前性。社会的发展如果缺乏休闲的研究,就会在人的心态养涵养方面缺乏理论滋养,缺乏哲学的前提,那么就会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就是我讲到的如果你缺乏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比方说让人会有时间以后会更无聊,社会的稳定问题等等。前面也讲到了,所以我们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研究休闲,使人能够充分发展是更迫切的一个问题这就是我对我自己对休闲的一点理解。

下面进入主要正题,我讲的六个休闲观点是现有的几个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把休闲当作一种存在心态来看待的,这个是种很古老的休闲观,是一种肯定的休闲观,就是把休闲看作是人类追求生命意义、价值的前提条件,这个源于亚里斯多德,我们可以从亚里士多德的文本著作当中看到他对这个休闲的阐述,它是终身的,不是一个短暂的时段,他其实是成为一种生活背景接受下来的,当作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态度来看待,这是第一种休闲。但是这种休闲所遇到的问题就是说休闲是应该有条件的,需要一定物质条件作保证,你的衣食住行,比方说我现在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还哪有心思去做休闲的一些事情,当然你也可以在心态上做平衡,但是高品质的这个休闲,可能人的全面发展就谈不上追求了。

第二个它实际上是一种负面的休闲观,就是休闲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这就是凡勃仑在《有闲阶级论》里面讲到的把休闲当作一种消费式的工业经济条件上的休闲观,那么这就是否定的。他在这书里面举了一个例子说假发,原则意义上假发出现是为这个没有头发的人而发明出来的,但后来变成有钱人炫耀消费的一种方式的时候,它就变异了,所以假发变得很贵,真正需要的人没钱买不起,那么就变成有钱人来炫耀自己的一种方式。这是第二种闲观,作为象征社会阶层的一种休闲,那不是大众层面的,它变成了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就是我们说的暴发户。

第三种休闲观前面的报告人也讲到的,就是把休闲当作是一种自由时间。这是把休闲与工作、劳动对立起来的方面,它等于是工作之余看作是不用于劳动或者是不负有责任的一种时间,把劳动与责任联系在一起,休闲则放在了一个次要的地位。就是我们首先是劳动和工作,其次才是休闲。比方说我们在节假日加班,那么加了班以后再补假看作是一种奖励,那这样的话自由时间就变成了种消费品,让时间拥有了经济内涵,像现在的就是旅游对你的诱惑等等,实际上这是一种异化的休闲,就前面几位老师讲到的。

第四种休闲观就是把休闲当作一种活动的形式,就是从动态的来讲,它理解为使人在自由时间内从事的非劳动性的活动,而不是以谋生为牟利目的的一种活动,这样的话使劳动与休闲的区分有了相对的意义,虽然是劳动,但是休闲式的劳动,没有再把这两者当作是对立的,它可能很重合的,那这样的话把休闲理解为是娱乐就降低了休闲的地位了,也就是说我们把完全从娱乐的、旅游的角度来理解休闲的话,其实你是把休闲对人的生命涵养的内涵丢失掉了,所以这是作为活动型休闲的积极面和负面的理解。

那么第五种就是感到自由的一种休闲,这个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就是说把休闲理解为是人在感到自由前提下所拥有的一种心态,那这个就完全超越了休闲和劳动的对立面,你可以做很很繁重的劳动,但是我的心态感觉很放松,我没有一种压迫感,我感觉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情,那这种定义就把感到作为一种类型的体验,但是这个感到是个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在同样的状态下会感到很放松,但有的人会感到有压迫感,所以这就是说你如何来传递你感到的一种心情,可能这个就很难普遍化了,所以这种理解揭示了人的内在动机对休闲质量高低的一种影响,但是在现实活动当中无法再感知的意义上的区分这是真的自由还是幻想的自由、主观的约束还是客观的约束,这是这种休闲观的正反两个方面。

第六种休闲观就是我们讲到的作为生活方式的休闲,这种休闲是把休闲理解为是对意义的一种追求,时间关系我就往下面走了。

在这六个休闲观念下,我们其实更多涉及到的就是休闲、游戏与工作他们之间的一些关系。那么在这六种休闲观当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休闲概念的基本用法,一个是动词,一个就是名词。那么名词的用法主要是把它理解为是一种拥有的东西,是拥有时间的含义,在时间分配上把休闲和劳动对立起来;那么第二种它就理解成是一种动词,而动词就使得如何休而闲下来在心态的意义上、感知的意义上的突显出来了,这是一种内在的感觉。那么这两种理解的区别,一个是把休闲理解为是一种结果,第二个是把休闲理解为一种体验。那么你是基于消费的社会,还是基于个人生命涵养的这样一种角度来理解休闲,出发点不一样,对休闲的内涵的理解就不一样了。区别它的意义的两种用法不一样就使得对休闲、游戏和工作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有一种变化。我列了几个休闲于工作的状态,第一种理想的状态就是感到自由的一种休闲,就是纯休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它的外在驱动是休闲劳动。第二个是感到约束的,就成为一种纯粹的职业、成为一种工作,这是内在趋势。而最理想的心理状态应该是内在趋势的,这是一种风险意义上的;那么最不理想的就是一切都是外在趋势,就是我是为了什么而去做事情,就是有一种压力感;那么中间状态就是内在趋势和外在趋势哪一个占有比例更大一点,那么它的这个状态就不一样。整体论的休闲观就是精神贫困比这个物质贫困是更可怕,我们工业文明解决的主要是经济贫困的问题,但是我们养成了为经济的目标而奋斗的一套社会建制之后,在这样一个建制体系上如何解决精神贫困的问题呢?我认为是解决不了的,你要解决精神贫困必须走出解决经济贫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尤其是我们的教育体制还是在教育我们如何更多的获得经济报酬为教育目的的,那这样的话就把对精神的丰富放在次要地位了。整体论的休闲观其实强调的是对精神层面的提升和呼吁,这样的话使人能够在休闲当中获益。还有三分钟那我就不念了,大家可以看一下就是怎么通过自我完善和认识而获得休闲,追求工作和休闲的统一,也就是说让你的工作和休闲在内在生命感受的意义上有正反馈和相互协调的一个理想层面。

我的结论就是建立一种理想,怎么样能够让社会的发展到以休闲为中心,而不是以劳动为中心的延年益寿的这样一种社会体制当中来,这个社会体制就像我翻译的人类思想休闲那本书里面有一个观点我特别赞同,就是说我们解决经济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其实解决我们精神涵养的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比解决经济问题还要严重的一个挑战。好,谢谢大家。

 

 

问:刚才成素梅教授讲的六种休闲观,那我的问题是您最赞同哪一种?或者说你理想的休闲观是什么?

答:这个很好的问题。我自己理想的就是整体论的一种休闲观,就是能够达到劳动和休闲内在统一的一种意义上的这样一种休闲,这是我自己认为比较理想的状态。虽然我在工作状态,但是我的内心的感受没有那么大的压力的一种状态。所以人其实休闲和劳动它是变来变去的,一种状态是在休闲,一种状态就是劳动,那我现在是在休闲还是在劳动。就我现在主要做的量子力学哲学来说,现在讲这个可能就是一种休闲意义上的,因为我完全是因为兴趣来做这件事情,没有说我是为了评职称或者是为了要干什么,就是因为自己喜欢而关注这样一个休闲理论对人的精神涵养层面上的影响。当我把它当作一个为了什么的时候,比方说我要申请一个国家项目,或者是说我要得到一个什么奖励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可能就又变成一种劳动了,所以理想意义上是一种整体论的,怎么样把劳动和工作整合起来的一种休闲观,我觉得是目前状态下应该追求的。像马克思讲到的共产主义社会可能就是把休闲当作我们的生活背景,就像空气一样,不知不觉中这种休闲心态变成了一种文化,那么在这种文化当中,让你的做一切事情的时候变得从容,这个需要改变教育体制。好,谢谢。

 

 

主持人:

感谢成素梅教授!刚才我们第一个观点就是休闲与哲学,成教授给我们讲了哲学的视角来解读休闲的本体。他追问休闲是什么?从六个视角,我想这六个视角是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背景来去解读休闲,我觉得休闲作为一门学科来讲,它还是回归到它的本体论休闲到底是什么?我之前讲的报告里面休闲的异化为什么会异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休闲观出了问题才异化,休闲观不正确,搞不清楚什么是异化所以必然会导致异化的问题。刚才成教授讲到的整体的休闲观,它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我想在大家的心目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休闲观,所以接下来我们再来继续讨论。那么下面请出第二位学者,就是这讲到休闲和科技、休闲和技术的问题,那么这个视角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一个惊喜?我们请我们刚才的主持人崔教授。

 

 

主题报告()

报告人:崔伟奇

报告题目:智能革命语境下的休闲研究何以可能

谢谢主持人。各位新老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休闲旅游的学术会议。我第一次在马老师的感召下从事休闲研究是九八年,距今正好是二十周年。非常可惜的是由于本人离休闲的状态是越来越远,所以很惭愧,无颜面对自己的休闲研究,不能很好的做到知行合一,所以也是在学术研究上渐行渐远。这次应马老师的邀请,重新回归到咱们这个大家庭里和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和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同样由于我缺乏休闲的状态所以没给做个PPT,向大家道歉。

那么今天大家一起来讨论在智能革命环境语境下的休闲研究实际上是在一个大尺度上我们看到在当下时代我们如何来看待休闲娱乐这样一个趋势和走向。我主要有一个判断,我觉得休闲不仅是个年轻的学科,而且是一个能够面向未来的、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科。从发达国家的这样一个成功的经验以及我们国家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我们未来社会发展所做出的理论概括,实际上都体现了这样一点。那么首先我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按照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态度来看待休闲的话,西方大概经历了三个具有革命意义的阶段,我们集中关注的是休闲。

那第一个阶段就是十九世纪末,以工业革命为代表,其实工业革命对新型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工业革命引进了机械化的力量,使得我们人类从繁荣的体力劳动下得以解放,在物质层面提供了可能性,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可能性,使得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工业革命为代表,它是我们人类研究休闲、集中关注休闲的第一个高潮。第二高潮就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20世纪,那么随着电气化的生活化,也包括冷战结束,那么各种家电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这样一种变化就像成素梅教授刚才给大家介绍的那样一个休闲思想史上的研究,我们国内最熟知的关于休闲理论的探讨,大概都是这样一个年代背景下产生的。

实际上随着智能革命,也就是说智慧文明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普遍掀起了关于休闲关注的第三个历史阶段。这个历史阶段实际上充分体现了我们所谓的全民有钱时代的到来,而全民有钱时代到来的一个标志就是我们曾经的机械化、重复性的劳动。而智能化,就是说我们在物质层面上的东西都可以被智能化所代替。这样一个革命的变化为休闲的研究和践行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趋势,可以说这是一个未来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都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那么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是辩证,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事物发展都有两面性。一方面刚才给大家讲到智能文明为休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一个技术工具,但是另一方面智能文明也给休闲带来了很多的风险和挑战。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人类在物质层面不断得到解放,但是智能文明它需要维系,而维系智能文明需要一个更加复杂的空间和时间。那这样一个更加复杂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对休闲的时间和空间的压缩成为了未来休闲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智能空间为我们的信息化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但是我们人也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当中,以信息和数据为代表。同时智能空间为我们的生活娱乐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而这多种可能性又给我们的休闲提供了很多的纷扰,我们无从选择。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智能文明就像对于我们人类文明发展的所有的事情一样,和以往的技术文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处理好就可以大大的把休闲研究和休闲实践更往前推进一步。结合我们现在的发展时代,我觉得三个方面的因素可以更好地推进我们对休闲的认识和践行。第一个方面是休闲研究与博物化传统的重建。我们有两位刘教授非常有名,一位是北大的刘教授,另一位是北师大的刘教授,他们一直致力于博物学传统的探讨,博物学传统实际上就是亲近自然。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个历史上的巧合,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它也是在工业文明刚刚核心的时候,比如说博物学的现代博学传统和工业文明几乎是同时出现。也就是说工业文明给我们提供了冷冰冰的机器,和这样一个机器相伴随的就是我们具有乡土情结的、温馨的、纯自然的环境,在发达国家历史上就是这样。其实在19世纪末工业革命、休闲和博物学传统是嵌在一起的,就像我们大家今天都热衷于养宠物一样,它们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它实际上体现了什么呢?它体现了我们怎么样来理解我们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包括对文化空间的体认和感知。智能文明给我们的休闲提供了非常多的可能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虚拟空间。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虚拟空间的很多东西,它有我们对于美好东西及其未来发展的一些意向。但是从最根本意义上来讲,对于虚拟空间所有的东西的设置基本上还依据于实体社会,也就是说在我们现实文明发展的一个基础之上,才设计出来那么多的游戏、那么多的算法,这些算法和游戏依然离不开我们的社会实践。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虚拟空间能走多远其实依然依赖于实体文明的发展。这是我个人的一个判断,大家可以同意也可以批评。因为现在的虚拟空间之所以能发展的这么好,其实依然有赖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积累。我们今天玩的很多电脑游戏其实都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积累的产物,如果不能够持续的传承和积累的话,那虚拟空间也同样变成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我觉得可能正是这样一个两极之间的对立才能生成新的议题。在智能文明时代,其实我们更需要的是亲近大自然。其实自然界的很多的秘密依然有待于我们深入地去体验、去感知、去参与、去辨别。所以我觉得在智能革命的条件下,可能是博物学这样一个传统会给我们的休闲研究提供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无论是在自然层面上还是社会层面上的一个发展机遇。所以如何把握休闲研究和博物学传统的结合,那么如何让博物学传统能够更好的适合智能革命语境下的休闲,这是我个人理解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个问题,探讨一下休闲研究和创新文化发展的问题。刚才成教授给大家追溯了休闲研究的谱系,那么实际上在历史上古希腊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有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就是说创新有一个很重要的认知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就是休闲,这是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文化的一种概括。那么我们也同样知道,创新是智能革命时代的主旋律,不创就亡、就被淘汰的这样一种激烈的竞争态度。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休闲文化滋养着创新,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在历史上得到的那些具有革命性的创新成果,基本上都是源于思想上的自由和开放得出来的,无一例外。但是由于现在的创新实际上是在城市化的基础之上、是在激烈竞争的态势上的,所以这种创新和休闲的关系,就像刘教授们在上个阶段讲到的,它面临着非常大的异化风险和挑战。从实际意义上来讲,历史上休闲和创新似乎是文化上的孪生兄弟现在变得相互对立,甚至彼此制约。而受市场经济或者物化发展的影响,我们今天对于创新的理解也更多的变成了市场化,就是说就实际上被刻画成一种农业模型,这种模型专注于控制复杂系统,然后利用最新的工具来细致的调整精准度、精密度和生产效率,变成一种知识生产。这种知识生产对于文化和创新来讲本身就是一种异化,但是这种异化恰恰是我们现在要看到的现实。按照圣塔菲研究所第二任所长韦斯特的讲法,就是说城镇化实际上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根本性的趋势。城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急剧化,在某种意义上它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和交流,交往和交流的发展对创新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人际环境,但是这样一种人际之间的环境所付出的代价之一就是我们的休闲异化。

智能化背景下我们的空间虽然越来越大、越来越开放,但是我们的个人空间不断的被充满,被充满就意味着越来越狭窄,越来越狭窄意味着对创新的消极影响。那么如何克服这种现代化的悖论,甚至智能革命的悖论,有待于我们通过休闲研究重建一种面向未来的、适应智能文明发展的创新文化,我觉得这个是休闲研究第二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那么第三个我强调一下,我特别认同刚才成素梅教授讲到的整体性的文化观和休闲观。也就是说我们在智能革命语境下,当然成教授研究智能革命也是研究得非常好的,也就是说在智能革命语境下,我们如何来实现一种对整体性或者总体性文化的再创造和回归,我觉得这是我们现在重新需要来讨论的。一方面人工智能时代给我们的自由支配时间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很多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有些已经从五天工作日开始到实现四天半工作日,也就是说四天半工作日甚至弹性工作制在智能时代实际上是一个不可逆转趋势。所以从表面上看,我们所有人的自由支配时间会越来越多,但是自由支配时间只从表面上看、从物质层面上看的,而我们大家实际上的感知和我们的判断其实不太一样的,那么这是来自哪里?起码我们基于智能革命的语境下可以有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就是说智能语境下它实际上是以社会分工为前提,也就是说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准还是一种分布式。这种分布式和我们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分工是高度同构的。在这样一种同构下,如何来解决这样一个矛盾,解决这样一个分布式,也就是说社会分工式和我们对于休闲文明这样一个整体性人的自由和创造性的统一,实际上人工智能无法给我们一个准确的答案,所以依然有赖于我们从文化层面上如何有效整合这样一个资源。

在智能革命下,它所提供的这样一个文化潜能,有这么几方面的资源有助于我们理解如何来重新建构这样一种整体性文化。第一个就是以智能革命为代表,它克服了以往中心和边缘的距离。实际上我们在传统的意义上,这个休闲实际上是有中心边缘,在工业文明的这样一种结构下,所谓的大城市超大城市这样一种趋势。那么实际上休闲研究如果说我们坚持这样一个文化整合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超越这样的局限创造一种新的休闲文化。那么第二点就是休闲无论如何技术文化依赖,它实际上它是具有一个高度的文化依赖,这样一个依赖,既依赖于我们不同的文化传统,同时呢也依赖于新技术革命下就智能革命下的文化创造,它是这两种文化的种结合,它绝不可能是单纯的现代文化,包括如何看待很多年轻的朋友,对于手机、对于很多手游文化的这样一种选择其实就是很好的体现。第三个在智能文明条件下,特别是智能革命之后,我们人类其实不仅仅需要调整一种新的休闲文化,实际上也需要调整人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和反思。这样一种价值认知和反思,也就是说什么样是人应该过的生活,特别是在智能条件下休闲其实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途径和手段。

由于时间关系,不知道有没有给大家讲得很清楚,谢谢大家。

 

问:你认为智能与人工有没有矛盾?

答:智能与人工,无论是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价值来讲,理论上其实应该没有矛盾。为什么这么讲呢?第一个是我们现在对于智能的判断,其实不是参照机器,实际上是参照我们人的制度,是吧。所以其实我不大强调人工智能,这是我个人的判断。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随着智能的提高,我们人也可以不断的提高我们自身对于智能的认识,我们直接可以更高的丰富自己,这是第一个层面;那么第二个层面,实际上人工智能作为我们人的一种对象化投射出去,那么如何来来处理好这样一种对象化,其实是非常需要我们重新来判断。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其实对于休闲的理解也是有启发的,在广义上休闲概念很多是针对工业文明休闲。如果在工业文明休闲的意义上,我们的时间已经多得不得了,但是随着这个工业文明的升级版,特别是智能文明之后,其实我们现在更多的应付的不是物质层面上的压力,实际上是社会关系层面的。对于人工智能来讲,它能创造出哪些社会关系、甚至是它能够引发哪些社会关系的变化,我们能有哪些社会关系、使哪些社会关系更加简化、使哪些社会关系更加顺畅这是我们人类可以有所作为的;第三个就是在生活方式上,之所以大吃大喝和购买,强烈的物质欲望其实是和我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过度的短缺。刚才董教授也讲到,日本是低欲望的社会,也是“佛系社会”,这些价值实际上也有赖于我们过去如何调整人和文明的东西,过去比较关注人和外在、和物质世界的关系,其实人和文明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个有赖于我们自身来调整,人工智能仅仅只是你开个头,如果人类能自觉地去调节这些关系的话,我觉得我对文明还是抱一个谨慎乐观的态度。不知道我说明白没有,谢谢。

 

问:人工智能的提高会不会使人际关系变得冷漠?

答:它实际上是这样,我们有一句俗话叫做关上一扇门就打开了一扇窗,是吧?所以如果立足于传统的话,的的确确人际关系会有很多的疏离,但是我们传统的关系实际上是基于传统文明下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来设定。我们有很多传统关系的处理,但是现在提供了很多新的机遇,在网上可以认识很多新的朋友,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当然所谓的交往的深度那么不如原来了。原来由于亲情、同学、老乡、战友这些深度的东西,其实这些深度的东西跟我们的社会依赖是有联的系,跟我们的社会关系它是围绕造出这依赖程度来重新组合这样一种关系的。人工智能在某种意义上,它会在我们关于人和社会关系的这样一个方式做出很多新的调整。所以说我们在文化上如何建构一种健康的、甚至美好的东西去引领这个东西,这是我们学者最应该深入思考的。谢谢。

 

 

主持人:

崔教授的观点还是有辩证法的味道,既有正面也有反面人工智能时代,这是一个科技发展的最终结果。科技发展给休闲带来什么挑战?大概讲到的科技的发展最明显的就是智能文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面给休闲带来很多有利的条件,刚才成教授也讲到,这种信息文明给我们带来的休闲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这个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休闲研究要有三个路径,第一个路径是要坚持博物学的传统来切入,第二个路径是要坚持创新文化的发展,第三个路径就是要坚持总体文化的再创作。我想这三个路径对于推进休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一个新的维度,这是给我们的启发。那么同时崔教授还讲了一个观点,就是休闲研究,特别是在智能时代的休闲研究,它必须有一个文化的依赖,文化的依赖涉及到休闲和文化的关系。

那么下面我们有请江苏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孙天胜教授,他报告的主题是“从尺牍看晚明士人的休闲人生”,是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休闲。好,有请。

 

主题报告(五)

报告人:孙天胜

报告题目:从尺牍看晚明士人的休闲人生

 

各位下午好。很高兴有这个学习的机会,特别感谢马老师对我文章的偏爱。刚才各位学者都是从理性的角度来研究,我就从感性角度来展示一下我们晚明时代文人的生活风貌。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讲。因为我不是专门研究休闲的,我是地理学出身,然后做了多年旅游,但是业余爱好是比较喜欢看名人的著作。他们的小品文、他们的尺牍、名人的文集看的比较多,看多了之后就有很大的兴趣,所以这个题目主要从尺牍这个角度来看一看晚明时代文人们的休闲人生。

尺牍,我们知道它是私人间通信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兴起比较早,在战国的时候,早期用于公文往来比较多,到魏晋之后才开始进入一种私人化状态。那么唐宋以后尤其是到了明代,晚明时期主要是指嘉靖万历年间之后,距我们现在大约四五百年的时间。从南朝文学里面山水尺牍就比较多了,这方面的专家比我更了解。山水尺牍在他们的往来的工艺当中,主要谈它们山水之乐,山水之游,发展到了明代,明代文人尚好山水,就是晚明时期的文人特别喜欢旅游,所以他们的山水尺牍在明代尺牍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它是文学殿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尺牍诗集在古代比较多,到了民国时曾经风行一起。在“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时代,晚明有一个大乱局。还有人从经济角度讲,晚明进入这个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时期,从不同的学科角度了来认识晚明。晚明时代的文人对生命的认识之前和之后的文人有着很大的差别,在某些层面上和我们当今时代的某些文人可能有一些关联。我们知道一些文人士大夫他们自古以来的理想就是“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在治国平天下这个平台下,在你没有这个机会治国平天下情势下,所以晚明时代文人开始转向内心。

其实中国古代文人追求闲适情趣是从庄子开始,到了南北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的时候,我们看到山水文学,到晚明时期,我认为到达了一个高峰。那么文人生活是什么样子?米兰·昆德拉讲的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那我认为这晚明文人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就像右下角这个图这样,他们就开始了如此消遣的人生。消遣人生的方法很多,像引活水养鱼、焚清香读书、卷疏帘看鹤和登高楼饮酒,这是他们的理想。还有恋世乐生,这当然不仅仅是晚明时期了,但是我们从晚明文人的尺牍上看到他们对这一点特别看重,他们热爱生活、善于生活,我感觉晚明时候的文人对生活的热爱比我们当今文人、知识分子要强得多。晚明时代的文人特别多,像徐渭、李贽、汤显祖、王士性被谭其骧先生称为中国古代和徐霞客并肩的,徐霞客是自然地理学家,王士性是人文地理学家。台湾有个旅行家有一本书叫《死在路上也不错》大致可以对这个做一个注解。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现实社会的压力,是明代社会了解明史的人都很清楚,他们的休闲生活多种多样,能列出好几十种来,比如说候月,就是我和月亮有个约会;听雨,下雨时现代人都会很烦,认为这影响我们工作赚钱,而明代人听雨能听出诗的意境来;“试”,曾经有个学者专门写了一本书来探讨“试”。徐州有个放鹤亭,苏东坡写了《放鹤亭记》,在古文观止里面,张大山人在徐州云龙山上养鹤。晚明文人干的这些事,我认为是历代文人所不及的。《袁中郎尺牍》我看了很多遍,越看感觉越舒服,看书本身就是一个休闲。汤显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戏剧家,张岱是晚明时期著名的小品文作家。晚明文人是书记访谈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书画应酬。那个时候人都会写字,从几岁就开始写,所以那时候随便一个文人,都比现在的一般书画家强得多我。朋友之间访谈的内容返一个是书,一个是画这两方面的应酬。复旦大学谭其骧教授,对王士性的评价特别高,一方面是他和徐霞客比肩,主要是的人文地理研究,他在朝廷做官做到五品官,他这个官职经常有出差的机会,也写了好多东西。袁中郎,明代中后期的时候袁家“三袁”,这是他对他弟弟说的一句话:“登山临水,终是我辈行径,红尘真不堪也”,说句心里话,袁宏道在苏州当时全国最好的一个县令做官,,但是他做了一段时间,经常往上打辞职报告,最后辞掉了,他感觉很幸福。明代时候朋友之间的往来没有便捷的工具,书信就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他们的信是没有请托的,不是为求人办事,是无所求的。所以尺牍的作用在过去基本上“为他人”的,到了明代中后期就成了“为自己”的。一个人在世界上有多种纠缠,这些纠缠都来自于欲望,来自外界功名利禄的逼迫,所以好多事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如果没有那些功名利禄的欲望,就没有那么多人生的纠缠。过去有人常说“儒冠误人”,误的是什么呢?误的是人生的青春年华,误的是人的情趣和尊严。中国古代职场有一个“三立之言”,即立德、立功、立言,但是明代文人把这“三立”抛到脑后,但是在休闲状态下,它反倒创造出大量传千古的诗文。搞文学史的都知道晚明的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学不只是外在的事功,或载道、教化的工具,虽古人已远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们的精神留下来了,作为文化的滋养对我们今天仍然有参考和借鉴的价值。现在大家都不写信了,我家里还藏着一箱子书信。像宋代诗人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写信和等来信的感觉,与我们今天用手机发微信短信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像我这个年龄我们大家都有这个体会,可能后边年轻的同学就没这个体会。好,谢谢各位。

李教授:我对于这个主题特别感兴趣。我觉得那个时代比方说像徐渭写过一首诗就是说贵族要访问他,他说我家太小,不适合进来;像徐霞客他九死一生也愿意去探索,所以变成一个科学探索的先驱。我个人特别喜欢的像张岱,他前半生是那么的繁华,那后半生几乎国破家亡,但他仍然可以休闲。所以我觉得晚明文人特别有趣,他们的休闲是做得那么的精致、那么的诗意很可能是因为大环境是很糟糕的,来自宦官的压迫,他们好像是逃避到休闲里面,但是他虽然是在逃避,但又是在追寻一种精神的境界,把它做到如此精致,这种精致其实不是玩物丧志,等到考验来临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远远超过一切,所以我觉得晚明时代的休闲特别值得后人借鉴,他们的品味这些就涉及到人格的超拔,我觉得这种休闲正是我们主要追求的理想。所以林语堂先生从晚明文人得到非常多的启发,这个时代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

 

 

主持人:

孙教授把我们历史穿越回归到晚明时期,让我们能够穿越历史,看到晚明时期文人的风采,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凝聚的一种休闲。现在是网络时代、智能时代,我们的修行生活方式跟古代人是有天壤之别。刚才李教授也讲到,文人的休闲的背后,它隐藏着文人的理想追求。我们看到的这些文人居士,他的吟诗作对的背后还有就是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刚李教授讲到晚明时期因为社会的环境的问题,文人把他的理想政治情怀隐藏在背后,展现给大家的就是吟诗作赋,其实他是在韬光养晦,终有一天还有东山再起。这是李教授的观点,我也很赞同,那么下面我们还有最后一个专题,就是关于探讨休闲和经济、休闲产业的关系,下面有请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东教授,他报告的题目是休闲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有请。

 

 

 

主题报告(六)

报告人:李东

报告题目:休闲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首先感谢组委会,感谢大家,感谢老朋友。这个也得说点抱歉的话,因为我这么多年所从事的教学研究离休闲产业稍微远一点,主要还是做企业管理的教学,接触的学员更多的是企业的管理模式。但是这些学生当中有很多人也在从事着与旅游、休闲产业相关的工作。从他们身上我也能够感受到一些关于休闲产业的问题,以及那些比如说有些学生他是做旅游的,他们对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事业的状况有一些交流,从他们身上我也受到了一些启发。大家可能都知道,今年一月份有这么一个故事发生在我们黑龙江,就是毛振华先生和亚布力管委会发生一些冲突,当时这个事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毛振华先生在十几年前就是亚布力旅游产业刚刚发展的时候,他就购置了一块地,而那块地就在那闲置好几年一直没有开发。没有开发的理由在于当时这个产业不发达,而开发投资又很大,所以它就一直闲置。到了这几年,黑龙江旅游产业有了起色,当地政府就想用这个地来拉动产业发展,政府就和他谈判,但是毛先生他是资本投资方,他从利益考虑没有和政府达成协议,但是政府又不能等,政府就采取了一些方法手段将这块地使用了,结果双方就产生了利益冲突。当然政府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是有问题的,后来的处理结果就是管委会主任也追究刑事责任,在党纪方面、甚至还有司法的一些调查。这个过程我不多说,我从这个事件上联想一些问题就是我们旅游产业或是其他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必然要和政府发生有联系,实际上和亚布力相似的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当年的雪乡,同志们可能也知道,就是价格的问题,这都涉及到产业发展本身的问题。就这个问题我作了一些简单的思考,因为不成熟,所以我也没有做PPT,我就把我的观点简单的给各位汇报一下,也希望引起各位的思考,我们也可以一起来探讨。

第一个方面,我从理论上来讲,今天谈的是休闲主要休闲产业这个概念。从理论上说怎么界定?现在经济学一般把这个产业主要划分为三个产业,当然现在有一些说法是四个产业。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牧业、养殖业;第二产业制造业;第三产业服务业,还有第四产业,可能有的叫信息产业,有的也叫知识产业。但是日本有些学者提出第五产业,就把类似我们讲的心灵、精神、情绪调节这些方面规划为第五产业。那么这个产业的界定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你看前三个产业没有争议,但是新的产业概念提法没有统一的认知,那么休闲产业应该放在哪个领域?我刚才坐在那还在想这个产业,比如说我们单独讲休闲产业,它是从国民经济分类来看还是从纯粹的学术概念上来看,如果从实际角度去看的话,现在有提法,比如说黑龙江现在属于农业比较发达,政府的政策一直在倡导“三产融合”,也就是为了发展农业,需要把三个产业融合到一起去打造和发展,那我就这个大胆的说一下,可能不正确,休闲产业如果按三个产业来划分的话,它是三产融合的产业,如果按四个产业来划分的话,它就是四产融合,如果把经济放五个产业的话,那么休闲产业可能是五个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因为什么?因为这些要素它都包含。比如我们现在讲农业观光里面就包含了一部分第一产业,那么农业的生产比如农产品加工,这属于第二个产品,但是你还搞旅游,这里边就可能是第三层,所以这个过程都包含了休闲的要素。所以理论上说我觉得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我们怎么先去界定这个产业问题,然后再去做产业发展。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区也好,现在有很多地方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比如黑龙江冰雪旅游是我们支柱产业。那么我说光是旅游业的话恐怕概念还小,你要放到休闲产业,你作为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我认为这个可能利益更高一点、拉动的这个量可能更长一点,因为毕竟休闲这个概念是包含着旅游的。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给这个休闲产业做一个界定,这样有助于我们的理论探讨,更有助于指导实践,尤其指导我们政府和产业界如何去发展休闲上,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问题就是休闲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刚才我讲到的这个毛振华亚布力这个例子实际上涉及到的就是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政府和产业界的关系,有很多地方的旅游产业、休闲产业发展不好或者是发展有问题,发展得好和政府有关系,发展得不好也和政府有关系。这里面政府和产业发展之间怎么去找到一个真正的平衡点,一只是看得见的手,一只是看不见的手,怎么处理好这两者是给政府提出的一个课题,同时也是给发展这个产业的人提出的一个课题。

习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里面指出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当中,很多地方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搞不清楚,究竟哪一块是归政府,哪块是归市场的很难去划界,这样的话在具体的发展过程当中就带来一些问题。

我个人的观点就是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休闲产业的发展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很多时候政府越界就在于政府不遵循市场经济,政府的手伸的太长了就有碍于产业本身的发展,它就缺乏可持续性,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是要发挥企业的核心作用,就是休闲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或者说核心动能是来自于从事休闲产业的企业,让它来拉动和满足社会需求,因为企业才能提供服务、提供产品,在这个问题上我了解到现在有很多企业它的认知实际上是不足的,在这个问题上怎么去提高认识、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怎么去符合市场规律来做符合人们的需求、根据需求的变化来提供休闲产品和服务,这个对企业来说也是个挑战。我接触很多企业家,包括我的学生,比如你开一个农家乐,刚才有同志也谈到没有特色,雷同,地方文化这个观念怎么融进去?大家都一样的话竞争力不足、消费者不满意、不能很好的去满足休闲人士的需求造成资源浪费,这个对产业来讲也是一个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企业承担的责任本身似乎是在独立,但是为了更好的、长期可持续的盈利或者是生存发展,一定要跟踪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需求从休闲上来讲,休闲需求是在增加、扩大的,市场空间应该说是无限的。从这个意义上对企业来讲,产业界应该要提高一个认识,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就是要单独讲企业家问题。产业发展、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力量,或者说最主要的核心是在企业家上。如果一个企业家的观念意识不够,那么就很难去指导企业的发展,或者是提供所谓的休闲产品。企业家本身就是资源整合,我认为休闲产业的量特别长,所需资源特别多,那么这些资源怎么整合?靠谁来整?谁有能力整合?这个责任实际上应该是企业家。地方在发展休闲产业的时候,实际上重点就是要扶持,在这个产业当中有能力的企业家把这个队伍壮大,这样的话这个地区的休闲产业才能得到壮大、得到发展,才能得到持续的上升。企业家有能力来打通我们所说的休闲产业的产业链,休闲产业链很长,怎么把它连接起来?这个任务由谁来完成?只能由企业家来完成。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会提供一些作用,政府在这里的作用实际上是什么?就是制定政策、制定规则,但不能直接参与产业的经营,如果那样的话会带来问题。我说到这再举个例子,大家可能都知道黑龙江的冰雪产业,我们在哈尔滨成立一个冰雪旅游委,把很多冰雪项目都整合到旅游委里,那么旅游委是什么性质?它是企业、是政府、还是什么事业单位?它想打造成一个冰雪旅游集团、要企业化,但是这个过程当中旅游委的管理者或者叫企业家、经营者是由政府委派的、是有行政级别的,这样一来就不按市场的模式来做,他眼睛是盯着政府的,因为政府给一个决定权的,结果在运行当中很多时候就会出现问题,效率不高、资源整合不到位,因为导向存在问题,这些人我认为他不是真正的企业家,这样的话对旅游资源的整合是不利的,他也没有能力去打通休闲产品产业链。

我简单总结一下,就三个观点。第一个,发展休闲产业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很简单,就这么几条,第一个供需规律,第二个价值规律,和第三个竞争规律。这个规律不能突破或者说不能轻视,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发展早晚要受到惩罚或者受到教育。第二个就是协调两只手,这个是对于政府来讲,就是政府的自身的定位要搞清楚,企业要认清自己的责任,他们之间应该相互配合,当然在这两只手还需要一个力量,就是我们社会力量,其中包括学者、知识界的力量,把这些思想传递给政府传递给企业界。我刚才坐在那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我看了一下今天的名单,我想如果这里坐了几位从事旅游行业或者休闲行业的企业家,他在听我们各位学者报告的时候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会怎么去思考这个企业的发展问题?他回去在企业经营的时候的定位会不会高一点?利益能不能再高一点?这样的话是不是更有利于休闲产业发展?所以这也是我一会要跟马大姐沟通、请教的问题。第三个就是一定要注意发挥企业家的作用,我来桂林算是有四五次,也曾到各景区参观过、考察过,住过酒店、享受过这种服务,包括看歌剧刘三姐,我一直在想比如说刘三姐这个表演,当时是谁来操作?据我了解,刚开始的时候张艺谋在设计的时候非常好,后来不断地偷工减料,就是把这个内容减少,但是因为它占有一个优势,就是它的资源垄断,那么经营者他从经济角度考虑,而更多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消费者或者我们休闲人士的需求,结果可能会导致它的质量下降。那么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地方政府也好,经营者也好,怎么能够把这个东西真正打造成一个休闲品牌或者旅游品牌,这是对企业家本身也是一个实际的问题。我认为只有把这些因素真正的整合好、协调好才能更实际的有利于推动休闲产业的发展。

这是我的一点思考,谢谢各位。

 

问:我对李东教授的这个主题特别感兴趣。现在的旅游产业千篇一律,每个城市的休闲方式都雷同。因为您跟那个旅游产业的联系比较紧密,我就想请教一下在旅游的过程当中,我们能选择的方式,就我们现在很多的旅游景点,包括桂林也是,自然资源观光的形式比较多,在观光的过程中有体验感的特别少,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提升?

答:您这个问题我认为实际上还是休闲产业在发展当中的创新问题。就是刚才讲到各地方可能雷同,这雷同就是大家没有差异化,但是实际上旅游休闲产业,尤其你刚才讲的旅游产业中比较典型的,旅游产业是需要旅游资源的,但在资源的整合、打造,设计旅游项目的时候,在于开发者的思想能不能突破原有的、固化的、传统的那些东西。我举个例子,冰雪大世界这个旅游项目,因为过去我做过冰雪项目,冰雪项目它主要是观观赏,它的参与性很差,因为太冷。那么我们现在也在创新,所谓创新搞到什么程度?我们请俄罗斯美女做服装表演,但是它对场地有要求,在这个冰雪大世界边可以搞一些大棚,就是你在外边观赏累了,你进大棚里去看表演。我说的这个就是把要素整合,整合一些什么要素这是需要你动脑筋的,有些要素整合到一起以后的确能产生新意。可能各位不太了解黑龙江有个俄罗斯风情园,那个风情园老板也是我学生,他用了十多年的时间,目前投入了将近十个亿打造的这个俄罗斯风情园,那是把哈尔滨很多的古老俄罗斯建筑重新复原。当时他做的时候我跟他去参与论证,如何让它“活”起来、体验性更强?既然你搞俄罗斯风情园,那就得把俄罗斯的文化要素整合起来。所以他也开始搞游戏、演艺互动等这些方式。刘三姐演出也存在着问题,观众进去就只是看演出,比如说对歌的时候真的能与观众互动这样是不是更好、观众体验感是不是更强?我的主要观点就怎么样去创新,休闲产业的发展需要经营者去引导需求、创造需求。他有休闲时间但是不知道该怎么休闲,应该是你告诉他要怎么样去休闲,需要你创新来满足他的需求。谢谢。

 

 

主持人:

谢谢李教授。刚才李教授的探讨既有显示的高度又有现实的维度。尤其是李教授为我们今天上午的会议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把休闲从理论的高度回归到现实的维度,让我们既关注理论研究又关注现实的生活。在这么多年来我们的休闲协会所坚持的学术要植根于社会生活、民众之中,要透视社会现实与基层民众当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我想李教授刚才的讲话就是回应了这个问题,讲到对于休闲,既要有理论的研究,还更应该关注休闲的现实生活,特别是跟我们所讲的发展休闲产业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要跟政府的互动,要为企业家提供更好的一个服务平台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建议,我们再次以热烈掌声感谢李教授。上午的论坛圆满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