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用生活智慧构筑“美好生活”

——2017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综述

刘圆圆/文

 

休闲作为现代生活方式发展的基本趋势,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期的中国,彰显着独特魅力。健康用闲,文明休闲,成为新时代的呼唤。

日前,“2017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举行,会议紧扣时代脉搏,以“绿色生活方式的哲学思考与践行设计”为主题,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绿色生活方式的理论与实践。

会议现场

 

休闲哲学与绿色生活观念

“中国古人的休闲哲学是以‘生命、生活’为根基,以‘自然’为怀抱,崇尚‘天人合一’。这样的生活旨趣与今天所倡导的绿色生活观念可谓是不谋而合,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作为学术年会的组织者,中国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表示,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航程,而推进生态文明,保住青山绿水,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给绿色生活方式提出了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基于这个时代背景,本次会议选择“绿色生活方式的哲学思考与践行设计”为主题。“绿色生活观念,不仅要融入生产劳动活动,也要融入休闲游娱活动,这恰恰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马惠娣如是说。

“休闲问题涉及生活实践的设计问题,这其中包括公共服务、城市规划、社区生活、家庭教养、个人情趣等多个方面。休闲问题的理论研究也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冯长根表示,作为休闲学者就是要引导人与社会通过休闲生活释放正能量、提高生活品质,与国家一道走向现代化的新征程。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尚智丛也呼应了本次主题,他认为,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提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个时代的大课题必然与人民大众绿色日常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为哲学思考和践行设计提出了更广阔的理论平台和创新天地。

出席会议的锡林郭勒盟政协主席其其格表示,“绿色生活方式的哲学思考与践行设计”的主题研讨,必将为提升全民用辩证的思维探索人类生存方式,自觉践行绿色生活达成共识,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也为锡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绿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公共文化发展

共享单车、光盘行动、移动支付……越来越多的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生活日常,那么这种生活方式对公共文化发展又有哪些推动呢?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对公共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消费实践和价值观念的双重变迁。”首都体育学院副教授黄金葵表示,在消费实践上,共享单车、环保用品、新能源公交等绿色消费方式被人们所认同,表明一场更加大众、简约、开放、活力的绿色生活方式悄然兴起。在价值观念上,消费者作为需求方不满足在人造景观空间内封闭游憩,而崇尚回归真实广袤的山水世界。由此衍生出自驾、骑行、背包客等新兴全域旅游形态。可见,在当今绿色生活观念的影响下,公共文化系统内部正在重塑出一套以安全保障为前提的相对自由的时空体系。

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寻觅精神栖息的家园,也引发了各地“特色小镇”的建设热潮。马惠娣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走访调研,并以湖州莫干山镇、南京桠溪镇、徽州六县等特色小镇为实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她认为“特色小镇”的建设不应急功近利、一哄而上。承载着民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特色小镇”要继承“匠人营国”的文化传统,做好整体统筹,延续历史文脉。才能以更宏大的布局开创“特色小镇”的美好未来。

供给侧改革应重视休闲供给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游憩空间受到商业发展、资源分配、政策施行等因素影响,而产生失序、冲突等发展困境也在本次会议上引发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方青与其研究生郑航通过相关研究,建议各级政府增加游憩空间的有效供给并提升游憩空间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他们认为,休闲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游憩空间,在保障居民基本休闲权利的同时,将促进居民休闲生活品质的提升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晨晔,以大连市湾家社区居民休闲运动场地的开发侵占与自助拓建为例,分析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城郊社区居民休闲意识的觉醒及其带来的相关启示。他呼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大众休闲运动意识已经觉醒,是时候把城市居民人均休闲运动空间和休闲设施拥有量纳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了。”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所长王景全则认为,现代人类的两大生存困境,一是“不得闲”,二是“闲不得”。“休闲哲学的研究恰恰能为破解这两大困境提供理论支撑。”王景全表示,一是探索与建构“得闲”之道,把人从片面的过度劳动中解放出来;二是探索“用闲”之道,在文明发展中引入休闲元素,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重视休闲供给、公共休闲服务的水平和覆盖面,才能解决经济社会智能化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要与休闲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促进人们明智用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