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马惠娣教授在上海“休闲体育学科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

做讲座与回答学员的提问

(转引自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艺术系网站)

 

上海“休闲体育学科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由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处和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承办。于2013625日至76日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625日下午130-430,马惠娣做了题为“人文历史轨迹中的休闲与体育”的讲座。讲座后与暑期班学员进行了互动,并回答了学员们提出的问题。

马惠娣教授答暑期班学员问

 

  李泽京-2班:讲课对于您来说是一种休闲吗?

 

  马惠娣教授:对于我来说,应邀做讲座这是工作,但是,这是我喜欢做的事,通过查阅资料我收获了新的知识,这种付出让我感觉幸福,看到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我感觉很休闲而满足。休闲与工作本来就是一对范畴,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性,回到我的观点上就是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

 

  李泽京-2班:您定义休闲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马惠娣教授:判断依据个体性很强,休闲在不同阶段给出判据很难,每个人每个阶段都不一样的,但不意味着休闲没有判据。我认为休闲的前提是身体的休息,这是休闲的第一个判据。第二,休闲意味着自由,是精神世界的自由,在这个自由的时间里要感觉创造的灵感获得激情。因此我把休闲的判据归纳为自由、欣赏、 体验、创造、审美五个方面的境界。

 

    -2班:青年群体如何处理休闲与进取之间的关系?

 

  马惠娣教授:你理解的进取是什么?(拼搏)。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吃过很多苦,但是都是进取的,都是积极向上的。我们认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是经过自己奋斗得到的钱绝对不花。作为一个文人要对社会承担责任,要知行合一。我有一个忘年交的朋友,被誉为当代孔子。他告诉我:“淡薄功名、精心耕耘、自给自足”这对我影响很深。因此作为年轻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德才兼备,才能积极向上,拼搏进取,当然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要志向远大,要生活的有品质,要有远大的抱负,要有理想和目标,要有家和国的概念。

 

  孙会兵-2班:中国08年北京奥运,04年雅典奥运 更多是融入民族文化。但是中国的开幕式气势恢宏,雅典是相对低调点。有评论说中国爱面子,您是怎么看待中国体现民族文化与雅典体现民族文化有何不同?另外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体现的是现代文化。是不是因为伦敦的历史短?

 

  马惠娣教授:04年雅典奥运会,令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奥林匹克从古罗马诞生的仪式,很恢弘,震撼,要能够把历史和现实一下子就能达到震撼人的程度。没有庞大的队伍,但是这个画面传承了古希腊的文化,神圣的文化。 08年北京奥运会气势恢宏,参与人数众多,这是基于我国人多的基本国情,我们要利用这个优势。整个开幕式从击缶开始到画卷,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而已,但我并没有看到体育精神。

  对于伦敦来说,我们应该注意:人类第一个科学技术诞生地在英国 ;诺贝尔获得者最多的国家在英国;近现代工业文明发生在英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下在英国原生态保留得非常好。在开幕式上,英国市长的表演,他的精致在于休闲与放松,是体育应该有的活泼和幽默,在里面没想要炫耀什么。这对于英国来说是一场宏大的开幕式,但是,这里有英国人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王桂红-2班:近现代西方形成了积极的娱乐文化,而中国相对还是消极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您在访学时的讲座谈到休闲的社会化,目前在中国休闲社会化的途径是什么?

 

  马惠娣教授:体育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从严复开始提出强国强种,这是与当时的社会出现的问题有关,如吸大烟等。实际上历史上,体育在中国所占位置很高,为何很多体育运动是西方发明的,而我们没有,恰恰是因为我们在社会意识上放松了。建国以后,毛主席虽然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但文化在文革中被破坏,之后恢复的并不是那么完善。目前我国过度的重视“金牌”而使很多东西被忽略,我们的政治体育意识太强了,压抑了体育原油的人文精神,需要现在来弥补,这需要体育休闲教育工作者、专业工作者、学者写出有力的文章来推动。这也回答了第二个问题中国休闲社会化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合作。

 

  (学员)问:中国传统“休闲”“体育”思想和国外“休闲”“体育”思想的区别?

 

  马惠娣教授:对于这个问题你可以看看我和于光远的十年对话这本书。我有一个高度浓缩的观点是:“休闲与体育之于人类、人性、生命是共性的问题,之于文化是共同的基础,之于哲学认知是通约的共识;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休闲、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认知方法在人类文明进化史中始终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也由此开启了认识人的漫长历史”,因此我的回答是休闲与体育在西方的人文史的源头至今到中国的人文史至今,它们的价值是一样的。可能个别形式和时段不一样,仅几百年可能中国丢失了礼仪之邦、尊师重教,让我们感受不到他们之间的相同。我在查文献时古希腊三贤与中国老子、孔子、孟子这三贤的的时代年限几乎是同时的。

 

整理:荆 

 

版权所有:2013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

 

 

 

 

 

 

 

以欣然之态 做心爱之事——马惠娣教授讲座学习心得

 

25日讲座有感

 

  转眼间匆匆走过开班的第一天,从上午体验之旅、开幕式、拍集体照到下午马慧娣老师的《人文历史轨道中的休闲与体育》,每一个活动都安排的井井有序并极富冲击力。

  这里最想说的就是马慧娣老师今天的讲座。马老师讲座的主题是《人文历史轨道中的休闲与体育》分别从中西方人文史、生活方式视角、未来的挑战及理性应对问题分析了休闲与体育。从整个中西方人文史的概述中,我们透过历史现象,使得休闲与体育的关系就不言自明了。

  马老师在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她严谨的教风和求知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们,研究一个问题我们说先要清楚认识概念问题,进行词源的考究,深入的分析。一个休闲的探讨,马老师深入浅出,宏观把握,微观阐述,把休闲与体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折射出了许多哲理。许多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深刻,让我们以一个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休闲体育.

  马老师不仅在学术造诣极深而且为人和蔼可亲,还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人”有着深刻的理解。以后我们要如马老师所言“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今天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国内外休闲体育的发展现状,更让我们从她身上看到了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此还要感谢上海市政府及上海体育学院给我们提供的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使我们有幸与久闻已久的马老师终得一见。万分感激,无以言表。躬身学习,实表感激!

——杭州师范大学 李泽京

 

 

 

聆听马惠娣教授报告有感

 

  暑期学校开班的第一天,我们便迎来了国内研究休闲学的著名资深专家——马惠娣教授。她给我们带来的讲座主题是——人类历史轨迹中的休闲与体育。

  马教授首先站在哲学的高度,对几个相关概念给我们进行梳理界定,让我们对讲座主题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接着从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中,对东西方人文历史轨迹、休闲与体育的生活方式视角、体育与艺术等部分展开论述。马教授不仅给我们讲解了她的研究,更给我们普及了人文历史知识,她授课严谨,引经据典,循循善诱引人入胜。从古希腊“三贤”到文艺复兴和法国思想启蒙运动,从我国古代的“六经”“六艺”到近代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育家蔡元培等……马教授的演讲包含了丰富的知识,让我们每个学员都对休闲体育有了一定的理论框架,对休闲体育有了人文层面更新的认识。最后阶段,马教授与学员互动,欣然接受大家的提问并做精彩解答,全体学员深受感动。

  马老师的学术思想深深感染了大家,她把做学问作为一种休闲,作为自己最大的乐趣,并寄语我们“用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这让心浮气躁的我们倍感惭愧,也许未来我们中间会走出学者、政治家等,但马教授教育我们从现在起首先要认识你自己,做好你自己,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做事做人。学会休闲与工作,用实际行动共襄中国梦。

  马教授的演讲高屋建瓴,寓意深刻,让我们终身受益。第一场演讲就如此精彩,更让我们对接下来的课程充满期待,我们相信今后的课程会更加精彩。

——华中科技大学 孙会兵

 

马惠娣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今天下午怀着十分钦佩的心情,参加了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休闲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教授的讲座《人文历史轨迹中的休闲与体育》。通过马教授的精彩演讲以及对同学们疑问的解答,我受益匪浅。

  马教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她做学问的经历,她讲到当毛主席24岁时,也和我们一样是一名学生做学问,以此鼓励我们好好做学问,为自己的将来好好奋斗。马教授在讲座的刚开始就和我们说,体育是人类休闲活动之一。这句话使我立刻对休闲和体育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体育活动是人类休闲活动的一种。马教授在讲座中通过对体育的本质、休闲与体育在西方人文史中、休闲与体育在中国人文史中、休闲与体育:生活方式的视角、休闲体育未来的挑战以及休闲体育理性应对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了演讲。

  “基本概念认识不到位,就不能很好的研究其他问题”马教授这样给我们讲到,她为我们讲解了“人”“文”“西方的人文源头”“东方的人文源头”“当代人文学科”“哲学”“艺术”“宗教”等等概念。她还讲到关于人的概念,她认为人应该认识自己,人是万物的最高尺度,人是自然中的一种高级生命,人具有思维能力,人有精神世界,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不断创造“舞台”的生物。通过这几点,使我对人有了更高的认识。

  马教授还为我们讲解了体育与艺术的关系,展现了很多艺术在体育方面的文物与雕塑。在课件中我看到了米隆的雕塑作品“掷铁饼者”,这座雕塑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并且被誉为“空间中凝固的永恒”。这件雕塑是体育运动之神,一座静止的雕塑却能让人感到掷铁饼的力量的展现。马教授还为大家讲解了中国的人文轨迹在体育与休闲中的体现。

  最后马教授讲到,休闲: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使我又对休闲有了更高的认识。在一片掌声中,马教授的讲座结束了,我感慨颇深,也深刻认识到人文体育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更好。

——山西师范大学 段镭

 

 

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

 

  今日有幸参加休闲界泰斗著名休闲专家马慧娣教授的讲座,自觉受益匪浅。

  首先马教授提纲挈领的谈了本次讲座的主要逻辑框架,以及安排逻辑框架的原因。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马教授在开讲前非常细致认真的解释了本次讲座相关的概念,并指出清晰的概念是写论文和讨论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马教授从西方人文史、中国人文史、生活方式、未来挑战、理性应对问题这几个角度阐述了休闲体育的相关理论。精彩的介绍让我们如醍醐灌顶。其中令我映像最为深刻的是一下几个观点:马教授指出中国人文的起源在于“禹治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体现了一种美德,而美德就是人文的开始!马教授提出人作为生物的三八结构很有意思,即八小时的生理时间(吃喝拉撒睡),八小时的劳作时间(有偿劳作,无偿劳作,公益劳作),八小时的闲暇时间(用于全面自由的发展自我),这就说明了没有劳动就没有休闲,劳动和休闲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且指出了闲暇的重要性,即没有闲暇就没有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就不能全面的发展自我,不能全面的发展自我就没有创造。

  马教授对我们青年学子和青年教师寄予厚望,认为我们应当掌握“大艺”与“小艺”,所谓“大艺”就是我们的个人修养,道德品质;所谓“小艺”即为我们安身立命之本。我们只有很好的掌握“大艺”与“小艺”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自身才能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听完马教授的讲座我深深的被马教授的学识渊博,以及对知识真理的不断追求所折服。我认为唯有知识才是值得一个人一生追求的财富,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更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卓越的追求,唯有此才能攀登学术的高峰。???

——杭州师范大学 张斌

 

 

 

听马惠娣教授讲座心得点滴

 

  25日下午,有幸聆听了马惠娣教授为我们班做的报告。内容广博,亮点甚多,体现出马惠娣教授多年在休闲领域耕耘的睿智和远见。休闲体育在体面与尊严生活中的价值,是马教授讲座的核心。仔细回味,共有两个心得。

  第一,马教授指出了生活方式中不能享受闲暇的重要原因——“忙”。作为生物性的个体,人们忙着追逐吃喝拉撒等生活资料,保持基因的延续,所以没有时间休闲。马教授揭示出的“忙”这一社会现象,我认为形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多数人的生活中“噪音”太多,内心不平静,缺乏对工作、生活、休闲目标的清晰梳理,浑浑噩噩,只看眼前,虚度时光。越是青年人,面临的诱惑越多,而抵抗噪音的能力和经验不足,越容易无事忙。二是生活压力过大所致,经济衰退、就业困难、房价和教育成本高,压垮了一代青年。生存压力之下,很难产生宏图大志,形成马教授所言的“小蚂蚁变大蚂蚁”现象。

  第二,马教授讲,“投壶体现了自然,质朴和礼仪,有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在里面。”我非常同意马教授的这一评论。投壶在几千年后能得到教授的认同,是因为其体现出的儒家文化——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信仰。因信仰而有目标,因信仰而有魅力,因信仰而得以休闲。当社会价值观只剩下车子、房子、票子的时候,人们的眼睛是红的,人们的肌肉是紧绷的,人们的神经是脆弱的。何来休闲,怎能休闲。若得休闲,必有信仰做支撑。马教授开的处方是“以静制动”,她阐述其内涵为“沉静、平易、温文、理性、独处;而不是内心的空虚与杂乱。”这岂不正是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吗?可见,教授是清楚知道休闲背后需要的信仰支撑。

——浙江师范大学 张剑利

 

 

 

版权所有:2013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