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五年工作汇报

(2008-2012)

 

宁泽群

(第一届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2008416,由成思危主任委员主持的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宣告的中国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的正式成立。近五年来,专业委员会在常务副主任委员马惠娣教授的指导下,在休闲研究和休闲学科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简要地将这些工作向大家汇报一下。

我的汇报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

一、学术活动(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举办学术沙龙)

1、建设我国休闲研究最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中国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

起始于2002年的中国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是我国休闲学术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后一直继续维护这一重要学术平台的建设,保证每年这一学术年会的顺利召开。从这几年学术会议的交流效果来看,学术年会的学术氛围越来越浓,研讨问题也越来越深入。

2008年的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在北京首都体育学院召开,其主题为“休闲与国计民生”;

2009年的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是与国际社会学协会休闲研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一届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国际跨文化对话:休闲与人文关怀的力量”;

2010年的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在江苏徐州师范大学召开,其主题为“休闲学的理论与实践”;

2011年的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在四川的峨眉山召开,其主题为“休闲时间分配与生活方式变迁及其城市的休闲气质”;

2012年的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在重庆黔江召开,其主题为“生活方式与闲暇时间分配”。

休闲年会的这些主题与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都密切相关,反映出我们研究的理论具有超前意识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2、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

在这近五年里,哲学专业委员会的成员参加了十多次的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如:

  1. 2008年,马惠娣、宁泽群、罗振鹏参加了9月份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社会学协会(ISA)召开“首届国际社会学论坛”,并在专题会议上做了学术论文的交流;
  2. 2010年,马惠娣等13位中国学者参加了7月份在瑞典哥德堡召开的四年一次的“第17届国际社会学大会”,马惠娣教授等在会议上做了论文交流。
  3. 同年10月,中国艺术院休闲研究中心邀请瑞典斯德哥尔摩城市博物馆馆长和会展部主管到北京举行了以两地博物馆未来合作与交流及博物馆与大众休闲生活为主题的“中国-瑞典文化对话”的学术交流活动。
  4. 20119月,马惠娣参加了在瑞士日内瓦大学召开的欧洲社会学协会第十届大会,其主题为“迷乱时代的社会关系”,马惠娣在会议上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市民与农民工冲突之辩:社会文化学的视角”主题做了论文交流。
  5. 同年9月底-10月,马惠娣参加了在意大利巴勒莫召开的国际休闲社会学研究委员会中期会议,会议主题为“休闲:跨越各种边界的观察与思考”,马惠娣根据2011年西湖获得自然和人文双重身份的世界遗产为由,以“西湖给了我们哪种启示”做了会议交流。
  6. 20128-9月,马惠娣先后参加了在冰岛大学召开的第26届北欧社会学协会会议,在会议上以题目为“经济的昌盛与道德的衰落:对消费主义价值伦理的反省”做了论文交流;在芬兰坦佩尔大学召开的第3届国际会议,在会议上以题目为“艺术实践与自我表达”做了学术交流;在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与表演学院主办的第7届国际网络社会学会议。

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既了解了国际学者们研究的问题,也不断开拓了我国休闲研究的视野,推动了我国休闲学术研究活动的展开。

3、举办学术沙龙活动

2012年,专业委员会与人民政协报社联合举办了系列学术沙龙——“文明休闲沙龙”。一共举办了六期。主办这一学术沙龙的目的在于秉承中国休闲研究的宗旨:关注国计民生中的休闲;关注休闲中的人文关怀;关注休闲中的文化取向;关注文化中的休闲现象。履行服务公众的使命:为学术问路,为民生祈福,为社会担道义,为大众启心智。采取“沙龙”形式,旨在以轻松自由的讨论,激发每一个参与者的灵感与思想火花,在“无心插柳”与“蓦然回首”中发现创造的真谛、乐趣与源泉。六期学术沙龙的主题分别是:“闲暇时间如何分配”、“喜欢的生活方式”、“为什么做沙发客和背包族”、“最喜欢哪种休闲方式”、“最近你读了什么书”、“品茗、静心、慢生活”。本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原则,每一次沙龙都让参加者感受到了自由畅谈所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二、学术成果

1、出版学术年会文集

2009年起,连续出版了休闲学术年会的学术文集,2011年文集以“中国休闲研究学术报告”为固定书名,每年定期出版。目前,已经连续出版了34本,即:

2008年的《休闲与国计民生》,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9月出版;

2009年《跨学科研究:休闲与社会文明》(分为中英文两个版本,英文版为《Leisure and Civilization: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分别被中国旅游出版社于20106月和12月正式出版,英文版被德国布兰特出版集团所关注,将协商在海外出版发行其英文版本。

2011年的《中国休闲研究学术报告2011》,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3月出版。

2012年的《中国休闲研究学术报告2012》正在 编辑之中,将于2013年上半年由旅游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2、出版学术著作

除了学术年会文集以外,2008年以来,专业委员会的成员先后出版了一批学术著作(10部学术著作,4部译著):

  1. 于光远、马惠娣:《于光远马惠娣十年对话——关于休闲研究的基本问题》,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
  2. 李享:《休闲与旅游统计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年;
  3. 吴承忠:《国外休闲经济发展与公共管理》,人民出版社2008年;
  4. 刘海春:《生命与休闲教育》,人民出版社2008年;
  5. 程遂营:《北美休闲研究——学术思潮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6. 吴文新:《大众休闲与民闲社会》,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
  7. 张雅静:《休闲文化生活支持体系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
  8. 宁泽群、徐菊凤:《基于休闲理念的北京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年;
  9. 程遂营、张珊珊:《中国长假制度——旅游与休闲的视角》,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
  10. 宁泽群等:《北京市居民休闲行为与产业发展的调查与研究》,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年。

同时期,还出版了一批海外休闲学者的译著,有马惠娣主编的第二套西方休闲研究译丛:《休闲与生活满意度》、《劳动、社会与文化》、《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徐菊凤等翻译的《休闲政策政治学》等。

如果加上会议文集,2008年以来,一共出版学术著作18本。

3、发表的学术论文

近五年专业委员会成员发表的学术论文80余篇(加上会议文集收录的论文)。

4、参加科研项目

2008年,马惠娣参加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浙江省城市环境保护:绍兴社区参与旅游”,撰写了绍兴社区参与旅游和旅游产品开发报告

2012年,马惠娣等参加了全国妇联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期妇女地位调查”的科研工作。56-10日,参加了该项目在海南三亚召开的“第三期妇女地位调查第一阶段成果汇报会”,马惠娣教授在会上以主题为“10年:中国妇女生活方式变化了什么”的演讲进行了学术交流。目前,研究团队根据整个课题的计划进度,正在进行调查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工作。

三、其他成果

1、队伍建设

2010年,马惠娣当选世界休闲科学院成员;

2010年,赵鹏、宁泽群、李享、杨耐、刘慧梅等被国际社会学协会(ISA)及休闲研究委员会(RC13)接纳为会员;

2、组织建设

2012年年初,文化部两位副部长签署文件,批复成立中国休闲研究会,属文化部直属一级学会。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20127月,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的骨干成员参加了上级学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被评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期间(2009-2011)的先进单位,并获得了荣誉证书。

 

以上是中国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近五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不足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