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人文风景: 欧洲这边独好

——旅欧归来话欧洲(2

马惠娣

 

 

北欧的社会主义, 好!

北欧(也称斯堪的纳维亚)五个国家(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冰岛)自然、社会人文环境好,人淳朴教养好。据国际组织调查,挪威、冰岛是世界上是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不仅如此,挪威、冰岛、瑞典、丹麦、芬兰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芬兰、冰岛、丹麦作为清廉政府被排在世界前三甲。

冰岛、挪威,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除了海洋产业,陆地上基本不生产农业、果木、蔬菜等,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都靠进口。因此那里的物价昂贵,事实上,真正物价贵的国家是挪威,其次是冰岛。而瑞典和芬兰相对要比这两个国家低一些。我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乘坐了5公里一段路的车,竟花掉289元挪威克朗(相当于近300元人民币),在斯德哥尔摩买了一双手工婴儿袜300瑞典克朗。不花不知道,花得心直跳。

这里有世界上平均水平最高的收入,有令人羡慕的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保障制度,有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社会政策,有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与管理,有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机制,有全体国民教养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干净的水、空气、明媚阳光、食品等人赖于生存的自然环境,有优雅、从容、淡定的生活方式。

在冰岛,我曾与一位开旅游巴士的司机聊过天,他告诉我,他每周四天工作制,工作日有时可能每天超过八小时。休息的三天会和家人或朋友坐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也可能去打高尔夫、钓钓鱼,生活很惬意。同车的女导游看上去足有60多岁,仍像年轻人一样热情洋溢地讲解每一个景点。我是在“黄金旅游线上”返回雷克雅未克的途中搭乘了这班旅游巴士(来时搭乘了樊大夫的自驾车),征得司机和导游的同意,上了车,还免了票。

冰岛人的退休年龄法定在62-67岁之间,但也尊重每一个人的自我选择,或早或晚退休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我接触的几位六十岁以上的冰岛人,都选择了提前退休,他们希望过惬意的生活。在冬天,雷克雅未克地区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冷,但旅游业还是萧条了许多,每年冬季差不多有全国一半人口选择到热带国家休闲度假。

这里是残疾人、儿童生活的天堂,有专用街道、电梯、厕所等设施,出游在外或进出商场、剧场、公交车、地铁、火车、飞机等公共场所都有升降机或滚梯使用,绝不是“摆设”。公交车、地铁、火车上都辟有残疾人、儿童的专座或包厢,甚至还有宠物的。我在火车上还曾坐过“静音”车厢,禁止说话、打手机等发出声音的行为。我见所有乘客都自觉遵守。老年人并不是特别被照顾,因为在他们看来独立自主、自强不息似乎不受年龄的限制。

这里也是孩童安全成长的乐园,大约平均步行10分钟就可以看到不同社区内设施齐备的儿童游乐场所,供孩子们玩耍。

整个社会秩序井然,在非商业街上,尤其在小城镇处处安宁,家家户户或鲜花盛开、或绿草茵茵、或草木葱葱。一般庭院中都置有休闲桌椅及阳伞,透出安然闲适的生活气氛。我觉得,北欧人特别注意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很少刻意雕琢什么,倒是每家的房子和庭院都被打理的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几乎见不到杂物堆放。在欧洲几乎在所有的地方的洗手间都有冷水和热水,在芬兰各处的洗手间内在配有手提式“洁身器”。

他们的生活比较平实、质朴,对自然十分敬畏。冰岛盛产火山石,无论是在雷克雅未克,还是在其他小城镇,火山石成为妆点家庭、社区、城市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材料,仿佛这些粗砺的石头是他们心中的神,被敬慕,被爱戴。冰岛人也像“火山石”,粗砺中蕴育着顽强、质朴、自然、内敛,然而却内涵丰富,乃不可多得之材。32万冰岛人创造了人间生活的奇迹。在挪威也一样,那里盛产岩石,以及丰沛的水资源,但一块石、一滴水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有时我想究竟是老天爷偏心眼儿,还是由于那里的人们善待了自然而得到了苍天的回报。其实道理很明白。


                                 粗砺的火山石妆点生活

北欧人有质朴的生活观,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追求奢侈品或名牌。虽然不过度花钱,但也不是不肯花钱,在生活的闲情逸致方面、在出游度假方面,花钱花时间那是必需的。

冰岛是一个“零犯罪”的国家。在一般酒店,即使青年旅舍这样的地方也没有“保险箱”。我出行所带的护照、钱款都放在行李箱里。在瑞典、挪威、芬兰也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坦佩尔大学开会期间,代表们的午餐安排在师生食堂,实行自选食物,自动交款,没人监管。坦佩尔大学的李栋博士告诉我,他来这个学校多年,据他的观察,从未见有人拿了食品不交钱的,人们非常自觉。也没有浪费食品的现象,一般都是吃多少拿多少。在维也纳,乘各种公交车一般不查票,但是我在地铁车站上看到人们排队买车票的场景。

大街上看不到政府大楼的豪华,倒是每所学校都有好的建筑,更没有见到商业市场或杂货铺子开到校园的现象。老师们的工作环境很好,办公室内干净、安静。据说老师的座椅以适合身体姿势的最佳状态来设计。走廊内有老师们可以休憩的靠椅沙发,有提供咖啡、茶水的休息室。

我所参加的几个会议(包括此前在欧洲其他国家开的会议),开幕式、闭幕式都没有主席台,无论是多高级别的领导前来致辞,或多大腕的教授学者都落座台下。会场内外布置简约,资料袋除会议资料,不含其他,但通常放一瓶水和一块巧克力。

人们有均衡的劳动与生活关系——劳动时极其认真负责,敬岗敬业,不偷工怠惰——劳动力素质很高,这得益于他们拥有崇高的劳动哲学理念。无论是酒店还是饭店,你都见不到扎堆聊天的服务员。偌大的餐厅少许几个人,每个服务员的手臂上托盘中的盘、碗、碟常常是“叠床架屋”,那身功夫不知怎么练出来的。有时看得我目瞪口呆。

整个社会秩序相当的好,几乎看不见大街上随地吐痰、吵架斗殴,及拿着手机大声喊叫的,我的整个旅行没见到一起车祸,没有黑车,没有在旅游景点强行拉客的,各处的食品价格基本相同,所有的快车道上的车都会主动停下来让行人先走,听不见鸣喇叭的声音。

这几个国家在实行低碳生活方面可能是全球的表率,马路上都有自行车专用道,短途出行人们以骑自行车为荣,在火车上允许携带自行车,并专辟车厢。在欧洲各国政府都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价格上也绝对优惠,比如在德国有一条线,一个人的车票要21欧元,如果五个人集体乘坐每人只要四欧元。

冰岛是全国没有烟囱的国家,全部利用地下热能,著名的火山温泉Blue Lagoon那是一个商业开发价值极高的地方,但是冰岛人没有恣意建设,基本上顺地势利用,除了建设一个接待大厅外,温泉池、泉水池都是原生态。正因为Blue Lagoon温泉与自然融为一体,不仅得到了人们对冰岛人的敬重,也树立了温泉开发的一面旗帜。

城乡没有差别,如果说有差别,就是乡下没有那么多的人和车。而许多家庭选择乡村,也是喜欢自然与宁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在城乡无差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会层级不明显,“有钱没钱,都是一身休闲”,看不出来谁是大款,谁是高官,谁是普通百姓。各种类型的车绝不是地位、身份或财富的象征,因为,大多人出于兴趣和爱好,有钱的人也许开个抵挡车,没钱的也许开个高档车。

去年挪威发生了于特岛枪击事件,人们的反思是因为缺少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与关爱,没有把阳光照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才使悲剧发生。悲剧发生后人们没有制造新的仇恨,而是以博大的胸怀接受社会之痛。

对,那里的纳税很高,大约在收入的40-50%。这些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钱虽然都交予了政府,但政府不过是一个“过路财神”,错花一分,要被弹劾。那里少见政府部门是豪华大楼。上个新项目或者开发旅游景点可不是政府完全说了就算的,要听取当地民众的意见。在许多地方都有被拒绝的事例。经济发展是建立在人性关怀上,星期天大部分商家都歇业,有的小店甚至还有午休时间,晚上也不会熬到很晚。只是酒馆、咖啡馆遍布大街小巷,且生意兴隆,随便一条街就可以坐下来喝杯红酒,吃点点心,看着街景,品味人生,不亦悦乎!

整体上,北欧人并未因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受到多大影响。我感觉,他们心态平和,生活目标明确而坚定——享受自然、回报自然、读书、喝酒、听音乐、社交、户外运动,人文历史传统把大家的行为方式紧紧地连在一起。

北欧实行的是民主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差距就在我们缺少“民主”二字。何为民主?——以人为主,国民当家作主。我理解。

 

欧洲的i 标识

在欧洲,每个城市中心、火车站、飞机场、地铁站,以及地图上你都能看到i 的标识。这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标识,尤其对独行者来说极其重要。i information 的缩写,意思是情报、咨询、询问之意。任何一个独行者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找不到路,找不到车站,找不到酒店,找不到要去的街区等等。

这次独行,可体验到了i 的重要意义以及服务的人性化和细致化。我每次出机场、车站、地铁都事先到有i 标识的服务处问询清楚。问讯处的工作人员会热诚地帮你在google上寻找出最佳线路图。比如我在维也纳刚一下火车,要找我住的酒店,怎么乘车呀?在i问讯处一打听,服务人员很快帮你google出来,记不住线路、站名?Okey,给你写下来。然后就可以“按图索骥”,一路畅通了。

在德国,火车站的问询服务超好(柏林机场差点),你问从柏林到萨尔布鲁肯,从萨尔布鲁肯到萃伊尔,从萃伊尔到卢森堡都有哪几趟车,服务人员会根据你提供的信息告诉你一系列班车时刻表,并打印出来。上面会清清楚楚告诉你出发时间,到达时间,中转站台、时间等,还会告诉你,火车上有没有餐车,有没有食品售卖等等。

在旅游和旅行日趋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今天,这个服务太重要了。喜欢独自旅行的朋友,记住,当你到达一个陌生的城市时,请先到i问讯处,你既能一下子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友善和热诚的服务,也能为自己的旅行找到便利之处。

i 标识问询处

                              i 标识问询处

助人为乐的欧洲人

独自在外,处于陌生环境,困难很多,比如提拉行李乘车、找路。一路上如果多了“雷锋”,那会感到“春天般的温暖”。此行我在欧洲七个国家旅行了近一个月,一路竟遇“雷锋”相助,自然是生出温暖、温馨。

德国人最爱助人,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他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2008年我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丢了钱,让我的旅程遇到了困难。访问到法国南部城市尼斯的时候遇见德国小伙Karim,当闲谈中得知我这一情况后,他不仅帮我重新规划了线路,还请我与他共进了晚餐。后来我们成为朋友,至今仍有联系。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德国人的热诚。

这次在欧洲期间,再次感受到处处皆在的欧洲人助人为乐的精神。我从赫尔辛基飞到柏林,便按照机场i问讯处的乘车线路登上了TXL大巴车,坐上车心里也不踏实,不知哪一站下车更好。坐旁一位德国小伙子,立马热诚地告诉我,他熟悉这家酒店。他说,尽管放心,我会帮你。从大巴车下来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倒地铁。他帮我提着行李,并从自动售票机上买了票,还告诉我,这张票在2个小时内乘坐其他车也有效。他做了这件事是那么地自然,像是他的份内之事。我非常感谢他,如果没有他的帮助,即使找到也会费周折,耗体力。

到达维也纳,安顿好住宿,立即向开会的会场跑。会议通知主办单位维也纳大学音乐与表演学院,我凭想当然直奔维也纳大学。在地铁倒车时,还是嘴有勤问,以弄明白同一站台,哪个方向才对呢?一位小伙子热诚地回答了我,他说,他也去维也纳大学,与我同行。我们边走边聊,才知道他是来自德国,到维也纳大学学习,95是新学年的报到日。到了维也纳大学问了几个地方都不知道有这个会议,小伙子便带着我找到行政楼,一问才知道,会议地点在另一个校区。他帮我问好乘车线路,在地图上做好标记,才放心地离去。

到达芬兰赫尔辛基,在我找酒店的途中恰与一位长者问路,他看过我手中的地图,便说带我去找那条街。我俩边走边聊,他告诉我,20世纪5060年代他曾三次达到中国,还曾被毛泽东接见过,他还记得当年毛泽东穿衣服的式样(毛服)。他告诉我,那时他是一名工程师。我问他:“你现在要去哪里?是否耽误了他的时间。”他说,“没关系,我现在只不过是出去找一个吃饭的地方,不打紧。”转过一条街就看见了我要找的酒店。我邀他共进午餐,他笑笑,谢绝了。望着长者远去的背影,让我想起了中国人与芬兰人的友好历史。

在寻找Stadian Hostel时,途径一个坡路,要爬3层楼高的阶梯,我拉着沉重的行李箱正面而生畏,只见一个坐在顶层的小伙子赶紧跑了下来,礼貌地询问我需要帮助吗,说着提着行李箱就拾阶而上。

在冰岛,我从雷克雅未克去Grindavik,需要乘坐大巴车。在车站买票时,售票姑娘告诉我,大巴车不能直接到达我要下榻的酒店,没有车会很不便。说着她拨通了酒店的电话,告诉他们我将在50分钟后到达,请酒店人到当地大巴车站接我。我一到达Grindavik车站,便看见一辆黄色的小车停在那里,正等待我的到来。

在火车上,乘务员帮助提行李;在路上,每一次问路都会得到热情的指点,甚至会把你送到目的地…… 真是一路“春风拂面”,心情爽朗,步履轻盈。

据英国社会政策与福利国家理论的奠基人Richard Titmuss的理论:好的福利制度可以重新分配社会资源,从而消弭不公平和不公正,使人性的利他主义信念充分张扬出来,进而让人变得大公无私、互助友爱。这也许是欧洲人助人为乐的文化与社会机制所使然吧!

 

欧洲度假“大迁移”为什么秩序井然?

每年7-9月份,是欧洲人休闲度假的季节,再加上全世界来的游客,整个欧洲开始了壮观的“大迁移”,其实不亚于中国的“春运”,只不过时间跨度大。试想,欧洲总人口7.3亿,总土地面积除去俄罗斯,大概只有几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有中国一半多的面积)。假设有三分之一的人出游度假,那么将有2.5亿人口,再加几千万的外来游客,实际上,度假“大迁徙”要比中国的压力大。当然,偶尔一小段路也会有火车拥挤的现象,我记得在挪威境内有一站,上车的人特别的多,如果事先不预定座位,有可能你就得站着。但,一般情况下,火车停几站后,旅客便少了下来。

我特别注意了“大迁徙”的过程,反复在想是一种什么机制,能让巨大的人口迁移现象如此之从容、秩序井然、又自由自在地进行。

我认为,首先整个欧洲,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人们都能获得美好的体验和优良的服务,看到多样的文化形态和受到规范的接待,所以大多欧洲本土人选择田园风光,以及环境安逸的庄园、小镇、海边、村落等,分流了主要城市和主要景点的压力。而不像中国游客都涌向所谓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所谓的几个“A”的景点。其次,无所不达的便利的交通设施,包括海、陆、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错峰进行。第三,在服务理念上更人性化、更科学、更现代,酒店、住宿、餐饮、乘车、租车、游乐等环节有一套先进而成熟的技术工具和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人们的出行计划。第四,欧洲人有成熟和理性的旅游和休闲度假观,在意自己尊严而体面的行为方式,所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更在意潇洒、闲适、宁静的状态对自我的满足。说到底,欧洲基本(东欧我没去过)没有城乡差别,城市文化多样性仍然保留,历史遗迹被破坏的很少,自然风光被完好地保护,故而哪里都值得一看。其实著名景点人满为患,那都是外来游客按照旅行团的线路扎堆所形成的,因此,欧洲人极少有人参加旅游团。当然,最重要的是,欧洲各国对旅游开发的理解与我们不一样,他们认为家家户户的美丽,每个社区生活环境的惬意,创造环境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这些是发展旅游的真正目的,也是造福于国民的国家策略。如果以牺牲局部地区或自然形态为代价,或以牺牲他人休息权为代价,他们宁可不为。

“劳民伤财”是中国旅游特有的现象,这与当代中国人不懂生活有关,也与游客把旅游作为炫耀的资本加以对待使旅游休闲度假的根本意义丧失殆尽。尽管每个“黄金周”(政府语)赚得“钵满盆满”,却也丢掉了劳动者的基本教养,让我们能满世界地转,眼睛看到只是LV(欧洲的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的缩写),其他全然不知。

 

冰岛人中的四个佛教徒

冰岛是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可我却在冰岛西南端的小城Grindelia——这个只有2000人的小城镇相识了四位冰岛人的佛教徒。事情是这样的:

我住的Steinar Guesthouse是一个家庭式酒店,这个地方距大西洋只有100,小城没什么人造风景,纯天然,很拙朴,不远处是小型渔业博物馆,紧挨着是一个小渔港,还有一个咖啡馆,住户都是独门独院的别墅,我的住所是其中一栋。

我独自旅行“以没有目的地为目的”,喜欢率性而为,大街小巷、犄角旮旯都愿意走一走、看一看,也可随意地与人搭讪,愿意聊的,可以多了解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顺便也练练口语。安静的小镇几乎看不见什么人,却正和我意。两天中除去一天下午去了Blue Lagoon体验了火山温泉,剩下的时间都是在小镇瞎溜达。

入住的第一天晚上走向了我的“邻居”,即酒店雇佣女管家的家,她家的院子有几尊雕塑吸引了我。未进院、声先到,女管家应声出来。一见我的到来,她有点惊诧,转而邀我到她的家里坐坐。我说,是这些雕塑把我吸引过来。她说,这都是她丈夫的作品。说着上楼去叫她的丈夫下来。当她的丈夫知道我对他的雕塑作品感兴趣时,便把我带到楼上,参观他的“工作室”,里边除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木雕雕塑作品,还有肖像画,都出自他的手。我开始惊异起来,我刚一到女管家在与之聊天的时候,说她的丈夫是一名司机,而眼前的这些“作品”,定势思维告诉我似乎与司机职业联系不到一起。我开始刮目相看。他又带着我参观了走廊中摆放的各种作品,在悬挂的一件黑色“日本和服”面前他停下了脚步,并说这是他妈妈留下的遗物。大概在上个世纪的40-50年代他的父亲在日本做工程师曾侨居在那里,他妈妈归国后带回了这件黑色的和服。接着他问我:你信奉佛教吗?我说,我对所有宗教都带有由衷的敬意。说着把我带入另一个房间——是佛堂。他告诉我,他是虔诚的佛教徒,每天会在这儿诵佛经,说着拿出一本冰岛语的佛经小册子让我看,并两手合十于胸前。我问他,冰岛是一个盛行基督教的国家,你怎么会成为佛教徒?他说,年轻的时候可能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后来在雷克雅未克遇见了佛教传教士,经常听“诵经”,渐渐就成为了佛教徒。我开始仔细打量这位先生,典型的日耳曼族冰岛人,白色人种,黄色头发,体格高大,面部表情平静而安详,身穿的衣服大概是他的工作服,带着点点滴滴的油漆。我心里想,这张面孔像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时间不短我告辞了。他邀我第二天晚上再来做客。

第二天晚上,我如约而至,但留在家里的只有女管家。她说,“她的丈夫稍晚才会回来。但是有另外一位客人对你很感兴趣”。我思忖,那能是谁呢?说着从楼下走出一名男子,看上去六十开外,清神俊骨、气质雅硕。女管家介绍说,这是她的妹夫,从雷克雅未克来的。而妹妹和她的丈夫去社区参加活动了。这位妹夫也没拐弯直接就谈起了佛教问题,并问我如何看待中国佛教徒的信仰问题。我说,大多中国佛教徒缺少对宗教的虔诚,许多人向佛求官、求财、求子、求寿、求所不能达的东西。可是佛并没有这个能力,佛也从来不许这些愿。显然,他们不懂佛、不懂宗教。他同意我的看法,并说,对此他有所了解。我问他,“是什么使你与佛结了缘?”他说,“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始,开始听佛的诵经,慢慢就喜欢上了,与姐夫、妻子常常“吃斋念佛”。我又问他,“你从佛中获得了什么?”他说,“这是一个好问题”,“皈依佛门后,变得心宁而少欲。”他说。我说,“从面相上看,你对佛是虔诚的,”他问,“你怎么能看得出来?”我说,“虔不虔诚都写在脸上。你的面相安详、慈善,你所说的话发自内心”。这番话似乎鼓励了他,他也显得若有所思。正说着,女管家的丈夫手拿一把吉他和妹妹回来了。然后他们告诉我说,社区每周有一次文化活动,他兄妹二人都是“文艺积极分子”,每次都做表演。后来他们的姐夫告诉我,妹妹、妹夫退休前都在英国影视界从艺。

此时妹夫提议姐夫给我“专场演奏吉他”,姐夫二话没说,提起吉他弹奏了“佛经曲”,随后全家人一起唱了起来。

阿斯格尔j吉他

              阿斯格尔j吉他

此时,也引起我情感的和鸣,大家欢快地唱着、笑着。姐夫演奏完吉他曲,便把胳膊伸了出来,指着手腕上的五彩手链向妹夫和妹妹“炫耀着”,说是我赠予的“吉祥物”。妹夫很有趣,问我,“我也是佛教徒,为什么得不到你的祝福?”其实他说这句话不过是打个趣。但我转念一想不妨也送他一个。我急速地跑回我的住所,取来一个“手链”和一条彩色的“项链”,同时带来一盒今年的明前龙井茶。手链我亲自给妹夫带上,把彩色项链给了妹妹。然后,我们又谈到了饮茶与修佛的关系。当泡龙井茶时,我让大家都宁心静气,观察茶叶在水中舒展沉浮的样子,我像“大师一样”许许地说——水慢慢变绿—升腾的氤氲—溢出的清香……刚才闹翻天的欢笑声,顿时安静下来。那一刻,我们都体验和感受了“茗茶静心”的境界。

我告诉他们,每次我的旅行都会带一些小礼物,我知道每次出来“上帝”都关照我,一点小礼物表达对随缘的友人、对上帝的感谢。中国古人言:“无为忻忻者,婉然从物者,肃然自新者,夫如是之人,天必之,人必爱之,福禄绥之,焉得不谓之谦谦君子,蔼蔼吉人也哉!”

女管家的丈夫也赠予一件礼品与我,那是一个小型根雕,他在底座烫写了“To Ma Huidi from Iceland,Asgeir, 2012”,我记住了他的名字阿斯格尔(Asgeir)。告辞的时候已天至午夜,但大家仍余兴未尽。

阿斯格尔的礼物

              阿斯格尔的礼物

第二天早晨是阿斯格尔先生驾车将我送到雷克雅未克国际机场。一路上,我们闲聊着,了解了冰岛人的家庭婚姻观。分手的时候我们俩都双手合十于胸前,喃喃道:阿弥陀佛。

 

欧洲人的文化盛事

欧洲人的文化活动很多,与中国最大不同是民间自发,全民参与,集体狂欢,共享其乐,另外淡化商业属性。

此行遇见的几个文化活动虽不是千载难逢,却是每年一次。比如818日冰岛首府雷克雅未克的马拉松比赛及当日的各种文艺演出,据说那一天差不多全国一半人口都来到雷克雅未克,尽享欢乐。许多店铺邀请专业演出团来演奏,我在一家眼镜店便欣赏了小提琴四重奏曲;在哈阿广场看到了冰岛国家现代乐团的演出,年轻演员们如火的激情,燃烧了观众,舞台上下,不论成人还是小孩都尽情地舞哇、跳哇、附和着唱哇,那场面太酷了、太刺激了。连我这个娱盲,也情不自禁地扭动起来。天哪!我自己都不相信。

雷克雅未克马拉松比赛起点站

           雷克雅未克马拉松比赛起点站

818日早晨的马拉松,在半年前就在网上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截至赛跑的当天有约1万人参加了比赛,小至孩童,大到耄耋老人,残障人也不甘落后。参赛项目分三公里、五公里、十公里、四十二公里。那天早晨足足有几万人把赛场挤得满满的。当地人告诉我,这个活动已坚持了近20年,每年都十分壮观。组织者由民间走向了全社会,赞助商大多是私营企业,是企业向社会的回馈。那天,我也疯狂了一把,花掉1600冰岛克朗体验了摩托车飚车。

818是冰岛人盛大的节日。我不知别人获得了什么,而我第一次体味到了,人的热情和激情需要被调动,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激情和热情。这就是文化节庆的价值。

我在卑尔根期间(大概825日),还看到卑尔根大学开学的庆典仪式。一大早各个专业的学生都集体陆续地来到卑尔根大法院门前的小广场聚会。有趣的是,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扮出你想像的人物来。什么模样、什么扮相、什么服装都有,大学生们尽情地释放出他们对生活的热情,憧憬着美好的人生未来,也宣泄着勃发的精力。接近中午时分,都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地去了酒店,他们嬉笑打闹着。以这种方式迎接新学年的到来,据说,这是这个学校的传统。

卑尔根大学开学日

             卑尔根大学开学日

我在法兰克福火车站前的步行街看到了流行的PUB文化,此前我只知道英国伦敦的PUB文化很疯狂。而法兰克福的PUB文化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很多人是西装革履、一本正经,据说大多是“白领”。此时恣意地喝着酒、聊着天,他们都是一帮一帮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纵情地释放着平日的压力和压抑,往往聊到午夜,甚至更晚。有趣的是,大家都站着聊。谁知道他们都聊些什么呢?我被人流裹胁着,涌来搡去,天哪,赶紧离开吧!这也许是一种休闲文化?能说不是吗!

卢森堡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便是全国性的文化节庆日,真是巧得很,恰恰被我遇上。来卢森堡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一出火车站,迎面便是滚滚的人流。我十分诧异,发生了什么?然而,气氛祥和、歌舞升平。两条主要商业街上的店铺门前都是载歌载舞,大批的游客或吃、或喝、或挑选商品、或驻足观赏各类演出,或悠然地坐在阳伞下闲适地品酒喝咖啡……这是何等的国泰民安的景象啊!恰巧见一中国超市,进门问其究竟。原来正好赶上了每年9月第一个星期一的文化节。虽然和商业、商家联系在一起,但这一天,商家的价格会优惠很多,各个商家为了招揽顾客也使出了各自的十八般武艺,什么演出啦、美食啦、技能表演啦、吹拉弹唱啦,场面欢快而热闹。据说也是全国的人民从四面八方赶来,甚至从邻国赶来分享这一节庆。独游的朋友记住每年9月第一个星期一,千万到此一游,与卢森堡分享。

卢森堡文化节一角土著人表演

                     卢森堡文化节一角土著人表演

奥地利维也纳,享誉世界的音乐之都。歌剧、音乐虽然你天天都能欣赏到,但我在九月九日那一天赶上了由农民自己主办的“农贸文化节”,节庆活动安排在维也纳皇宫的广场内。广场建筑群硕大无比,据说占地面积达24万平方米,18栋建筑,54个出口,19座庭院,2900个房间,形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农贸文化节”就开在了这里。真是不可思议,也许暗喻“君臣同庆”、“官宦百姓同享”,看来真是一个民主国家。

我赶到这里已是下午一点了,秋日的太阳热辣得很,炙热的阳光助兴了人们的游兴。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活动的农民把驾驶来的车辆打扮得五彩缤纷、尽量张扬着他们的幸福生活——有的用蔬菜搭成彩楼,有的用鲜花搭出造型,有的用谷穗和其他作物展示丰收的喜悦。周围布满了各式帷帐,里面展示和出售农家自做出来的各种食品、美酒。一支农民交响乐队正在临时舞台上演奏“骑兵进行曲”,可谓气势如虹。演奏员们身着奥地利传统民族服装,各个激情四射。能歌善舞的奥地利人几近疯狂地和着乐曲的节奏拍着手,掀起一个高潮又一个高潮。我十分有幸,被淹没在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中。再次将激情燃烧出来。

奥地利维也纳在王宫广场举办的农民文化节现场一角

                奥地利维也纳在王宫广场举办的农民文化节现场一角

离开此处,不多时来到正在庆祝建院200周年的歌剧院(不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免费请观众入内欣赏音乐和接受音乐知识的普及,我选一包厢,与一家德国人同享。台上的女主持人主持风格诙谐、幽默,让观众参与的形式也很独特。她随机邀请四位观众上台,并让他们一展歌喉。想不到的是,第一位观众来自音乐学院的学生,声情并茂地唱了两首曲子;第二位是一所中学校的化学老师,虽然不那么专业,却也把一首曲子唱了下来;第三位是来自哥伦比亚的游客,居然对声乐在行,不知唱了哪部歌剧的哪一段;第四位是普通的维也纳的退休市民,尽管唱的不好,可也是有模有样。我向身旁的德国女士再次确认,“果真是随机找出的观众?”她说,“是的。”当然,那天这位女士一直给我做翻译,因为主持人讲的是德语。音乐之都,真是不同凡响。

免费音乐会

                   免费音乐会

天渐渐沉了下来,可我的心情还是阳光明媚。我在圣施狄芬大教堂广场的一侧选了一家上好的餐馆,吃了晚餐。点了一份鱼与蔬菜的拼盘,一杯红酒,细细地品味着我一路的好运气,也一饱眼前金发碧眼的靓男俊女们。那不是消磨时间,是在休闲。

回酒店的路上,下错了车站,不想正是奥地利国家歌剧院所在地,而且当晚的演出马上开始。2009年我来维也纳时,曾来过这里,知道剧院外大屏幕会直播演出现场。此时,歌剧院侧门前摆放了很多椅子,供人们同步欣赏。我选了一个空位坐下,免费看了一场奥地利国家歌剧院的演出。当晚的指挥可能很有名,他一出场便赢得场内外观众热烈和经久不息的掌声。女主演太胖,但唱得很好。其中的两位男主角唱的也非常好,特别是男中音出场时,同样得到了观众热烈而经久不息的掌声。全场演出历时70分钟,好像是一部歌剧的片段。入内的票价是57欧元为雅座,普通座在38-45欧元之间。

国家歌剧院同步演出现场直播

         国家歌剧院同步演出现场直播

我对歌剧不懂,平时也不甚喜好,但我由此知道了,作为高雅艺术的演出院团在服务于大众方面的慷慨与责任,想方设法提供机会和条件让普通民众共享文化盛事,民众也在欣赏的过程中提升审美的能力。

其实咱们中国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努力,据我所知,国家为了振兴国粹京剧,以低票价欢迎观众前来观看演出。2012年的国庆节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八天是好戏连台、名角荟萃、众星云集,而票价只有20-80元人民币,一般收入都买得起,但上座率有的场次也不足八成。看来提升国民审美水平挺难的。

一个人、或一个国家整体上对审美缺乏理解,各种遗憾、不幸和悲剧可能就会发生。

 

 

(2012911初稿

20121031日整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