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人生何处不休闲

——休闲沙龙有感

迂之

 

抱着些许猎奇的心态,到京城参加了由马惠娣老师组织的休闲沙龙。毕竟不是自己习惯的那种惯常的学术论坛,所以心情总是较为轻松和舒缓的,也可以说,是以休闲的心态去参加一个休闲的活动。参加者涉及老中青三代,涉及到社会的多个阶层,大家聚在一起很像欧洲的那种私人聚会,一杯清茶,半晌时光,换得一段倾诉,一份倾听。

沙龙的主题是“自己喜欢的休闲方式”,一个极生活化的话题。其间获益且不细表,倒是一位创业者的倾诉让人唏嘘中很有深思。她说:自己以休闲为事业,为支持,但是在生活中却最不知休闲为何;偶尔只能自嘲说为了休闲事业而牺牲了自己的休闲。说到事业,这位创业者的魄力着实让人钦佩:以中年之躯,弃一旱涝保收的国家公职,组建团队,投身市场,且以休闲为立足点,撑起一片文化传媒的平台。相较之下,若扪心自问,恐怕自己是做不来这种选择的。能在京城的市场大潮中站稳脚跟,既要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又要顾及团队的生存和发展,这种压力恐怕是很多白领的同感。于是,休闲似乎成为一种奢望,即使身处桃源仙境,也不免满脑子的世俗纷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苦楚。但看到她对于自己事业的信心和憧憬,以及那份坚定和执着,我不禁又有些疑惑。谁能说她在这种创业的过程只有辛苦,而不是一种休闲呢?

尽管自己的并非专业的休闲学研究者,但与马惠娣老师相较数年,既得马老师传经送道,又在各种活动中耳濡目染,学会了一种用休闲之心来反思自己生活的习惯。对于马老师对于休闲的定义——“以欣然之态做欣然之事”,我深以为是。按照自己拙浅的理解,“欣然之事”就是自己喜欢,能实现自己的事。如果我们做的一份工作,或干的一番事业,使处于我们真诚的选择的,是我们为实现自我寻找到的根基,我们就已经具备了休闲的一个必要条件,也就是“欣然之事”了。那么,实现休闲也就需要一个“欣然之态”了。这个“欣然之态”就是一种本心,或者说一种心态。这是一种放下了功利目的,而将事业本身作为目的的心态。这一心态下,休闲自然会在生命中澄明起来。

回想自己,自立业以来,成家,生子,也为养家糊口而奔波于俗世红尘。虚度数载,世故之气渐渐老成,赤子童心所剩无几。好在大体未出学问之圈,又留得几分附庸风雅。平日里虽苦读写作,但偶有新鲜之发现,自喜之情便油然而生。若进一步扩展成文,变成铅字,得到师长的些许肯定,则更是不禁开怀。不仅连日熬夜苦思的辛苦一扫而光,而且大有庖丁之踌躇满志的情怀。而在案牍劳形之余,偷得半日之闲。泡一壶佳茗,约二三知己,品天地之清雅,论人间之是非,便觉是人生一大逍遥;或把玩一件玉器普品,遥想古人以物寓德的情怀,欣赏那种由远古走来的温润与精华,感叹生命之余,竟也能暂时放下世俗名利,得以欣然之态。如此想来,自己似乎时时处于休闲当中。读书思考,写作论辩,虽是工作,但却也是欣然之事,过程虽然辛苦,但回头看看那些点滴成果,却也能得到欣然之态。这种过程的辛苦又反衬出品茶赏玉时的闲意雅境,更是一种欣然之态的强化。欣然之事与欣然之态已然贯彻于日常之中,于是,数年来大手大脚,虽无聚财,却能够没事偷着乐一会儿,想来也算是一大幸事了。

由此来照应,似乎休闲并不是外在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个事物,它本身就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与生活当中,甚至贯彻于生命的始终。休闲的本质既是生命的价值也是生命的常态。只不过当我们走的太快、太远的时候,往往会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因此,我们往往将休闲误解为特定的表面化的活动或者是一种工具化的手段。炫耀型消费休闲恐怕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吧。于是,可以说并不是我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休闲,而是在现实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中,将我们生命中本来存在的休闲给遮蔽了。而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去发现,让自己内心中的那一份闲境澄明起来。佛语有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果能够真正自见本心,我们会发现,休闲一直就在生命之中。由此反思马老师那句“以欣然之态做欣然之事”与其说是一个定义,倒不如说是一种智慧。

至此,也许可以给那位创业者朋友一个并不成熟的答案了:俗世纷扰,泰然处之;欣然之事,自得其间;欣然之态,本心自见;大美无言,大乐无边;守其中道,随性得闲。让我们都去努力留些故事给后人说吧,我相信,生命不会辜负懂得休闲的人。

 

信笔胡诌,权当戏言。

 

壬辰年夏至  记于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