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西方老年休闲学研究述评

——兼及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中的休闲问题

 

马惠娣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休闲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摘要:在西方,老年休闲学的兴起得益于休闲学和老年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休闲学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再诠释,凸现了老年阶段生命的独特意义,为老年休闲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老年休闲学是休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老年人休闲方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关注老年人对家庭、社会所产生的价值,关注休闲带给老年人的附加值,关注个体生命全过程的“成为”规律。本文介绍了西方老年休闲学兴起的背景、研究中的几种理论模式、老年休闲社会价值等,同时对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中休闲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老年休闲学;休闲学;老年价值

中图分类号:NO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2010-10-20

作者简介:马惠娣,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休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老年休闲学,准确地说是从休闲研究的视阈,探索老年阶段的生命价值与生活质量问题。老年休闲学构筑于老年学研究的基础上,而真正形成从休闲研究的角度关注老年问题则起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从目前查阅到的文献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老年休闲研究越来越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大量的学术论著不断面世,形成的研究维度越来越密集,如:老年休闲研究、老年休闲社会研究、女性休闲研究、退休者休闲研究、老年休闲技能教育、老年休闲教育、老年社区休闲研究、老年休闲环境与政策、老年休闲服务等等。

老年休闲学的突出特点是:从单纯的身体健康长寿的研究,转向老年阶段人生价值的研究;从自我“独善其身”的研究,转向仍与社会保持联系的研究;从“脱离”社会的研究,转向仍承担社会责任的研究;从老年教育的研究,转向终生教育的研究。

那么,老年休闲学是如何兴起的?休闲学视阈如何研究老年问题?未来的研究趋势怎样?本文做尝试性的评述。

 

                     一 老龄化进程与老年学研究

 

众所周知,19世纪以前,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很小,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人口中不过3%~4%。(邬沧萍,《社会老年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5页)而到了20世纪,科学技术惠及人类社会最突出的业绩是人的寿命的延长,导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社会中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问题已从过去的一个家庭问题逐渐演变成社会问题。

以美国为例,1943年纽约市威廉姆哈德森社区成立了美国第一个“老年中心”。四年以后,即1947年在加里福尼亚的三藩市成立了第二个“老年中心”。( Joseph D. Teaff. Leisure Services with the Elderly, Waveland Press, Inc. 1990 reissued. P75标志着老年问题开始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据美国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00年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的6.8%,1940年占9.8%,而到了1970年此比例达到了14.8%。(Joseph D. Teaff. Leisure Services with the Elderly, Waveland Press, Inc. 1990 reissued. P5老年问题成为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

1956年,法国国立人口所所长皮撤代联合国执笔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是最权威也最早的一本系统研究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著作。(邬沧萍 ,《社会老年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6页)随后,有关“老化生物学”、“衰老生物学”、“老年人口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纷纷问世。一方面,老年阶段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老年研究的价值在多方面得到体现。

1965年,美国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美国老年人法》。

1973年,法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老人大学,招生对象为各行各业的退休人员。到1990年,这类学校已发展到了50多所,大多数由国家和政府兴办。(邬沧萍 ,《社会老年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5-8页)

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提出“老年人是社会财富,因为他们可以以其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作出无价的贡献。”

1991年,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愿长寿者颐养天年》的文件。

1995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启动《国际老年人年的报告》中强调:“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伴随全球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据邬沧萍主编的《社会老年学》阐释说:“老年学研究人类老龄化的现状与过程,研究人类个体老龄化和群体老龄化的规律性,研究老龄化与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人类社会和个人如何适应老龄化。”老年学的历史任务:研究社会如何在养老负担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活力(包括两个“生产”的正常进行,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等);研究如何使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不妨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研究如何使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不下降;研究代际矛盾问题。(邬沧萍,《社会老年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15-16页)

当今,老年问题研究在西方国家受到普遍的重视。美国是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美国许多大学开设了各种类型的老年学课程,既有本科学历,也有研究生学历。“据1976年美国高等教育老年学学会调查,开设老年学课程的学校已达到1275所,其中27%是大学,29%是四年制的学院,33%是社区大专学院,其余的由函授或职业学校开设。80年代以后开设老年学课程的学校又大大增加。在近一半的美国社区学院中开设一门或数门老年学课程。”(邬沧萍 ,《社会老年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6页)

 

 二 休闲学视阈的老年研究

 

老年休闲学的兴起,得益于休闲学和老年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特别是休闲学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再诠释,凸现了老年阶段生命的独特意义,为老年休闲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先了解一下休闲学研究什么?休闲学研究在西方大概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休闲学更多地关注人的闲暇时间的合理利用;关注个体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关注人“成为人”( 约翰·凯利,《走向自由》,赵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4页)的全过程;关注个体生命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关注摆脱“必需”后的自由;关注和谐与美的生活原则,等等。

受古希腊文化传统的影响,西方学者把人的休闲看作思想与精神态度的体现,看成是提升人的附加值的途径,看成是积累文化资本的方法。因而休闲的价值不在于消费物质财富或使用某种工具与技术,而是为人类构建一个价值的世界,守护一个精神的家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归依。(马惠娣,《人类文化思想史中的休闲》,《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1期)这些理念是休闲研究的核心思想。

休闲研究的独特性,使这一学科更多地依赖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各个层面揭示休闲的哲学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实践价值、生命价值。正如凯利教授所说:“没有哪一种现有的理论视角是独具慧眼的,我们必须用不同的理论方法研究休闲现象,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她。”(约翰·凯利,《走向自由》,赵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老年休闲学便是以老年人及老年现象为对象,观察与研究老年人休闲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及其发展规律。

老年休闲学关注老年阶段的生命过程,关注老年人休闲方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关注休闲赋予老年人的生命价值,关注老年人对家庭、社会所产生的新的价值,关注休闲带给老年人的附加值,关注个体生命全过程的“成为”规律,等等。它是休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形成了老年休闲学的研究特色,并与老年学研究形成互补关系。

目前,在西方休闲教学与研究领域中都有老年休闲的课程和研究项目,而政府各种决策与政策中所议定的决议和权利,都有维护和提升老年休闲问题的条款。近几十年,有关老年休闲学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果实。

 

      三 老年休闲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经济进入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期。普遍的“有闲”与“有钱”成为社会的生活常态。但对老年群体而言,在两个方面又与以往有所不同,一是个体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二是寿命得到普遍的延长。同时,两大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在闲暇时间中,以看电视作为主要休闲方式的现象十分普遍;二是在国民消费的支出中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高昂。

据调查表明,自1965年以来,人们在非正式的社会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减少了大约25%,在俱乐部及各种组织活动中花费的时间减少了近50%。电视在很大程度上使社会资本发生衰退。(见下表)

电视产生的后果

可能程度                              后  果

第一位    人们在家里有了一种娱乐或信息的新来源。

第二位    人们呆在家里,更缺少社会性了。

第三位    社团的居民不再经常聚会,因而也就不能互相了解。

第四位    社团居民是陌生人,相互隔离而又疏远,难以处理共同问题。

第五位    与邻居隔绝,家庭成员只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需要而相互依赖。

第六位    配偶无法满足对方强烈的心理需求,致使情感受挫或关系破裂。

摘自《世界未来社会》(1991)

尽管有很多人对看电视持批评态度,但人们看电视所花费的时间却仍然有增无减,大量的可用于其他活动的时间被挤占,而用于社交生活,诸如志愿组织和宗教方面的时间减少了许多。一项对美国人的调查显示,宗教信仰在他们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他们花在宗教活动中的时间每周仅为42分钟。(杰弗瑞·戈比,《21世纪休闲与休闲服务》,张春波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第178179页)

老年休闲状况的不尽如意,很快成了一种社会问题,也为老年休闲学者提出的“脱离”理论找到了口实。脱离理论认为,当人变老的时候,他们脱离了社会,社会也脱离了他们,(老年阶段)为最后的脱离—死亡—做准备。Cumming, C. and Henry, W. (1961). Growning Old.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P14这给进入老年阶段的人群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在这种状况下,另外一项指标却不断攀升,那就是人们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据调查显示:人们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占国民消费总量的11%,而用于教育学习的费用只占2%。自1957年到1989年,美国人出现的“行动限制”的情况增长了43%。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除了工作压力的原因,部分地也由于老龄社会的来临。一方面,工作压力造成的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损失估计高达10%。这种高度压力常会导致健康问题并引发疾病,如肿瘤、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同时它还会导致人们酗酒和吸毒。(Rifkin, J. (1987). Time Wars-The Primary Conflict in Human History. New York, NY: Henry Holt )另一方面,“坐观”这种被动的娱乐方式常导致种种社会问题。在这种娱乐中,个人的智力获得和身体状况都得不到任何的锻炼。(杰弗瑞·戈比,《21世纪休闲与休闲服务》,张春波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第145148页)

在此背景下,老年休闲问题被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休闲学者认为:“未来”不仅属于受过教育的人,更属于那些学过怎样聪明地利用闲暇的人。休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一种文化教养,并伴随人的一生。(马惠娣,《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第64页

如何让拥有大量闲暇时间的老年人享有高质量的休闲生活?如何自始至终让人们自由地去试图“做自己”?如何维护老年人与社会上其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老年人应该如何运用和分配闲暇时间等等问题,都亟待得到理论研究的关注。

 

                                   四  老年休闲学研究中的几种理论模式

 

休闲学者说,如果认为年轻阶段要比中年和老年阶段更加幸福,那可能是错误的,而以“问题”和“损失”为基本出发点来考察中、老年人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当生命越来越长,生命就会越来越独特,个体间就越来越不相同。并且所有的年龄阶段都有它的回报。Neugarten, B. (1979). Time, Age, and Life Cycle. American Psychiatric Journal, 136(7), p891

1)延长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时间是有可能的,即使在生命的后期仍然有“成为”的空间。如果要想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必须首先认识到老年群体所处的不同的年龄段。有学者把老年分为三个阶段——退休前、退休和晚年。一些老年病医学家提出了“年轻老年”(65岁到74岁),和“老老年”(75岁以后)——这么两个概念。(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康筝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8月第1版,第226页)在休闲学者看来,退休生活使人专注于重新安排的责任,而不是退出责任。生活在这个阶段,带来的是变化,而不是退休生活。

学者们反对那些不是严肃认真地对待老年群体,而只是想用一些幼稚的不重要的娱乐活动来“填充”他们的空闲时间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就等于说“老年人对于社会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康筝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8月第1版,第227页)

2)有价值的休闲活动仍有可能重新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中心。有价值的休闲活动是指参加一些社区服务、公益事业、助老帮残、奉献爱心等活动。大量研究发现,参与休闲活动是成功地改变退休生活的主要因素,除了有助于健康之外,没有什么能比参加休闲活动更加重要。总体上说,人们更愿意参与到更广泛的休闲活动中去。对于有足够收入和良好健康的人来说,退离职业可能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愉快的生活阶段的开始。甚至许多老年人开始认为,工作阶段是人们不得不做的事,而退休生活则有条件做自己喜爱做的事,人性的光芒由此才能得到真正的放射。

尽管大多数研究表明,许多休闲形式的参与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不过,仍有大量的事实说明在老年人和社会系统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避免的疏离。

3)成功的退休者必须具有休闲技能,并像工作技能一样重要

在古希腊文化传统中,认为休闲生活是需要做大量准备的,退休也是如此。既然那些拥有广泛的娱乐和休闲技能的人能更好地适应退休生活,那么,缺少休闲兴趣和技能的人就需要在退休前学会新的休闲技能。

人们也常认为老年人对于某些类型的休闲活动,尤其是需要很强体力的休闲活动的参与呈减少趋势。不过,在某些情况下,也很难判定这种参与的减少是由于老年所发生的身体变化,还是由于他们年轻时没有接受过休闲教育。无论如何,休闲学者认为,如果人们年轻时就经常性地参与各种类型的休闲活动,那么,当他们变老时,就能够继续参与各种休闲活动的。

4)休闲是一个自我提高的体验过程,使人确信个体有能力把握自己的健康。

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休闲都能将头脑、身体和精神在运动中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的活力,使人在体质、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应该看到,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是多样的,延长参与生活和社会的时间也是有可能的,且参与社会的空间十分广阔。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发现,定期参与一些志愿活动,与参加其他活动相比,能大幅度地延长寿命。人们会因自己的善行感到欣慰,这种感觉可能是由于内啡呔,这种大脑分泌的自然麻醉物质能使人获得高潮体验。(杰弗瑞·戈比著,《你生命中的休闲》,康筝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8月第1版,第27页)所以,老年人有必要而且有能力参加一些社区服务、公益事业等活动,使老年阶段仍然焕发光彩。

5)老年是一个多维的人生进程,它发生在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个层面上,这些多层面变化的速率在个体间有差异。具体到个人,老龄化并没有统一的时间表。不同的基因配置、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品行趣味,以及对待生活变故(如丧偶、生活拮据)的个性差异等因素,造就不同的老龄化道路和老龄化经历。由此可以看出,贯穿个体的生命周期,既呈现出持续的发展方式,又呈现出不持续的发展方式,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虽然老龄化通常与功能退化有关,但在个人全面发展中,仍然具备其他方面的人生优势。因此,人在老年时期仍有进一步变化和学习新事物的潜力。

6)老年人仍潜在地有“可塑性”的空间。老年休闲学学者认为,个性差异现象同样存在于老年群体中,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行为和发展潜力,因此,不能把所有的个人都局限在单一的发展轨道上。事实上,各种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间的交叉作用造就了不同的个人发展途径。Baltes, P. (1987).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of Life-Span Development Psychology: Dynamics On the between grown and declin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3(5). pp611-626

有理由相信,老年人尤其是身体健康并且收入颇丰的老年人,将在不同程度上成为多种休闲活动的行家。今后的每一代人都会表现出更高的休闲技能水平,因为他们年轻时更多地参与了各种休闲社会活动,并具有更高的正规教育水平。要满足老年人的休闲需要,必须更新老龄化的概念——“可塑性”在老年阶段仍有很大的空间。因此,政府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必须首先认识到老年人口构成的多样性,在帮助老年人保持生活品位和毕生趣味的同时,也促进他们发展新的趣味。(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康筝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8月第1版,第232页

7)老年人拥有的闲暇时间是宝贵的社会财富。所有老年人在拥有闲暇时间方面都是富有者。聪明地用“闲”对其身心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而既能享受生活乐趣,又不浪费闲暇时间的人,才会感到他们的生活是一个整体,才会感到生命的价值。虽然,闲暇时间的一个最重要的属性是“自由支配”,但是这“自由”中蕴藏着责任与义务、知识与创造、文化与品德、艺术与欣赏、团结与友善、美好与真诚、他助与助他、修心与养性等等极其丰富的内涵。当然,志愿者、乐施好善、简单生活、生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亦属闲暇活动中最有价值的内容。(马惠娣,《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第64页

 

五、休闲赋予老年人以新的价值

 

老年是人生必经的阶段,老年休闲生活具有独特的特征与社会价值。在西方休闲学者的研究中,首先关注到的是老年休闲生活的具体问题,诸如:在几代人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哪些休闲方式会更受老年人的欢迎?老年游憩中心设置的密度多少为宜?老年志愿者参与哪些活动更好?老年人如何通过休闲活动参与社会?在哪里能找到安全的停车场?退休社团组织如何安排老年人的休闲活动?休闲场所的休息室和饮水处如何设置能便利老年人?公园管理如何适应老年人的休闲需要?游乐园应发生什么变化?哪些休闲活动将步入低谷,而哪些则会更受欢迎等等。Joseph D. Teaff. Leisure Services with the Elderly, Waveland Press, INC. 1990 reissued. P106111

毫无疑问,当今任何形式的休闲活动,都将在某些方面受到人口老化的影响。但是,最应关注的问题是对老年人社会价值的认识。

在老年休闲学研究过程中,人们注意到许多志愿者本身就是老年人。“退休和老年志愿者活动计划Retired and Senior Volunteer Program是美国庞大的志愿者组织,而且其中大多数人的年龄都在70岁以上。他们在数百个非营利组织中从事义务劳动,包括医院、休闲中心、养老院、社区、教堂等,他们也负责社会治安、公益服务、教授计算机课程等等,有的人甚至一周工作40个小时。对老年志愿者来说,这样的活动使他们的休闲生活更显充实和富有意义,同时也起到了一种对老年人身心治疗的作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人总计将205亿个小时用于志愿者服务,这些时间相当于900万个专业雇员做出的经济贡献,相当于创造了1760亿美元的产值。(马惠娣,《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39页

老年的社会价值在老年人各种休闲活动中得到了体现。“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和“老年人是社会财富,他们以其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做出无价的贡献”的社会目标正朝我们走来。

 

六、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中的休闲问题

 

历史地看,人口老龄化是人类文明成熟后必然伴随的一种社会现象。但是,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又有其特殊性:其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是在经济不十分发达的状况下出现的;其二,中国老龄化只用了25~26年的时间(在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由7%增长到14%,法国经历了115年,瑞典85年,英国45年)。

中国老年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2000-2050

年份

人数(亿人)

比例(%

总人口

60岁以上

65岁以上

80岁以上

60岁以上

65岁以上

80+/60+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12.60

13.05

13.47

13.89

14.24

14.47

14.58

14.61.

14.56

14.44

14.23

1.26

1.40

1.63

2.02

2.34

2.79

3.36

3.79

3.93

4.03

4.23

0.86

0.97

1.07

1.27

1.61

1.87

2.25

2.73

3.07

3.14

3.19

0.12

0.15

0.18

0.21

0.24

0.27

0.35

0.49

0.55

0.69

0.88

10.0

10.7

12.1

14.6

16.4

19.3

23.0

25.9

27.0

27.9

29.8

6.8

7.4

8.0

9.1

11.3

12.9

15.5

18.7

21.1

21.8

22.4

9.56

10.55

10.86

10.52

10.36

9.79

10.44

12.84

13.94

17.18

20.76

(资料来源:邬沧萍主编,《社会老年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195页

无疑,老龄化、高龄化社会的到来,意味着养老问题对社会介入的需求加大,特别是富有闲暇时间的老年人的休闲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日益突出且急待解决的问题。

1.家庭结构的变化使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日益增多,这将导致老人与儿女、亲属之间见面机会减少、交流减少,给老年人的休闲生活留出一大空缺。由于缺乏沟通和交流,老年人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相当普遍,加剧了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个体与精神生态环境之间的疏离,给家庭和社会安定与和谐造成危害。事实已经表明,虽然老年人寿命延长,但生活质量并不高,孤独情绪导致许多老年人精神紊乱、丧失判断力、暴躁易怒。目前老年抑郁症、痴呆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据北京城区老年痴呆问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度和重度痴呆的患病率,60岁以上的人口中为1.28%80岁以上的人口患病率更高达10%。(马惠娣主编,《中国人休闲状况调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第146页

2.老年休闲内容庸俗化、休闲行为被动化。报刊杂志、文学作品、影视、舞蹈、戏曲等文化艺术形式远离老年人,使得老年人的精神食粮极度匮乏。这个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反映老年人生活、符合老年人欣赏习惯的文学作品很少,即使偶然有合他们口味的演出,又因为价格太高、演出场次少、演出地域的限制而无法如愿。整体上,老年休闲生活的质量较低。另外,中国电视的普及率只是近些年的事,对电视的理解还只限于感性阶段,对其负面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看电视约为4小时16分。老年人高发的心血管疾病、“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偏瘫、肥胖、癌症等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整日坐在电视机前,缺少体育运动和精神活动而导致的。(马惠娣主编,《中国人休闲状况调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第42页

3.社区建设不能充分地适应老年人休闲生活、尤其是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整体水平上看,社区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尤其在组织老年人的休闲生活方面,更是捉襟见肘。近年来,社区建设虽然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但对社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对社会工作者的培养、社区老年休闲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另外,以社区为主的文化设施数量十分有限。特别是文化广场、露天演出、科普画廊、街头报亭、社区图书馆、志愿者活动等,既有意义又方便可行的休闲形式较少,而普遍缺乏各类设施。虽然,近年来,此情况有所改善,比如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经济、便利的公共娱乐健身设施已经较多地出现在街头巷间,许多公园开始免费开放。但是在经济落后地区,老年人休闲活动的设施还十分有限。

4.老年人休闲观念落后。首先,老年人自身观念保守。中国当前的老年人群成长于旧中国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中,潜在的老年人群也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一代人。特定的历史条件使他们把工作看得高于一切,任何闲情逸致都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因而,到了晚年既没有休闲的观念,又缺乏休闲的技能,造成这一群体在对休闲时间的利用方面出现真空地带。

另外,政府、社会及非老年群体误以为人的晚年生活就是吃好、喝好、不生病足矣,而缺乏对老年价值的考虑,使得社会支持条件相当薄弱。

5.老年大学教育发展滞后。老年人一旦退出“单位”,就会感觉生命的一半已经没有了。他们缺乏社群感,在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是一种精神的贫穷。我国自1983年开始创办老年大学,而目前拥有的学校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以上海为例,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全市拥有各类各级老年大学(包括办学点)计4539个,学员总数为29.35万人,入学率只占老年人口的1/7。(郑令德主编,《和谐社会与老年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第2页)人们又普遍认为老年大学,“充其量是个高级俱乐部,哄着老头、老太太玩玩儿罢了。”而老年教育目的无非是娱乐康健之类的活动。在教育体系中,国家还没有将老年教育纳入大教育系统之中,目前大多是各地老龄委、老干局自己创办的。老年学校如何发展、如何管理?因为缺乏对老年学和老年休闲学的研究,大家都感到茫然。

6.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的不同社会需求关注不够。随着人的寿命的不断延长,高龄人数也急剧增长。于是,老年人群意味着由60-90岁以上的不同年龄段的人组成,年龄跨度达30-40年。但是,我们却常常把60岁的老人和90岁的老人混为一谈。这样的认识势必影响政府决策、社会服务机构的安排、社区休闲设施的建设、休闲政策的制定以及休闲组织的活动形式,无法顾及各年龄段老年人不同的休闲需求,也无法发挥各年龄段老年人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退休年龄一刀切”的现状,表明了国家政策对年轻老年人作用的轻视。

总而言之,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有其特殊性、迅猛性、复杂性、艰巨性,尤其是“未富先老”、“未休先闲”的老龄化社会现状,这给老年学和老年休闲学的研究带来新的课题。

 

七、结

 

在未来的几十年,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越来越快,老年休闲的问题将日益突出。如何认识休闲在老年阶段的价值?如何展示老年人的价值?老年人通过什么获得价值?老年人群体对促进人文文化发展、调整社会人际关系能作出什么贡献?这也许是理论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在实践层面也有许多问题亟待思考,诸如,政府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面向老龄人口的服务中如何得到切实的体现?老年的文化政策、教育体系、公共服务设施、老年人参与社会的平台如何搭建?以及老年人休闲度假产品与市场的开拓等等,都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同样,如何从西方老年休闲学的研究成果中获得有益的经验与启示,也值得认真的探索。

毫无疑问,老年休闲应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尽快纳入中国各级政府和组织的议程,老年休闲问题也当成为休闲学和老年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本文是在2006年8月16日中国老龄协会第20届学术大会主题演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作者说明。

 

[参考文献]

[1] Josef Pieper, Leisure: the Basis of Culture, Random House, Inc., 1963.

[2] Mortimer J. Adler, How to Think about the Great Ideas, Open Court Publishing Company,

[3] Charles K. Brightbill, Educating for Leisure-Centered Living, 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66.

[4] Edgar L. Jackson Q. Thomas L. Burton, eds., Leisure Studies: Prospect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Venture Publishing, Inc., 1999.

[5] Csikszentmihalyi, M. Toward a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Review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2,(3).

[6] Csikszentmihalyi, M.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New York, NY: Harper & Row. 1990.

[7] Csikszentmihalyi, M. 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 the experience of play in work and game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Inc. 1975.

[8] Iso-Ahola, S.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Bubuque, IA: Wm. C. Brown Publishers. 1980.

[9] Schreyer, R. & Driver, B. The Benefits of Leisure. in E. Jackson & T. Burton eds., Understanding 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pping the past, charting the future (pp.385-419). Sta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1989.

[10] Driver, B., Brown, P. & Peterson, G. eds. Benefits of Leisure.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1991.

[11] Cicchetti, C. J. Forecasting Recre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Lexington, MA: Lexington Books. 1973.

[12] Stynes, D.J. Outdoor Recreation Forecasting Methods. In S. R. Lieber & D. R. Fesenmaier, eds., Recre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pp.87-188),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1983.

[13] Savas, E. S.? Privatization: The Key to Better Government. Chatham, NJ: Chatham House. 1987.

[14] Pierson, C. Beyond the Welfare State? The New Political Economy of Welfare. London, UK: Polity. 1991.

[15] Self, P. Government by the Market? ThePolitics of Public Choice. London, UK: Macmillan Publishing. 1993.

[16] Burton, T. L. "The Roles of Government in the Leisure Services Devlivery System", Recreation. 1982,( 4).

[17] Glover, T. D. & Burton, T. L. "A Model of Alternative Forms of Public Leisure Services Delivery". In M. F. Collins & I. S. Cooper (Eds.), Leisure Management Issues and Applications. Wallingford, UK: CAB International. 1998.

 

                   [责任编辑 尚东涛]

 

 

 

 

 

 

马惠娣

100029 北京 惠新北里甲1

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

电话:6481340883117612

电子邮箱:mahuidi@china.com

        站:www.chineseleisure.org

 

 

本文已发表在《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