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读肖三题

刘盛

 

接到为肖南老师纪念文集撰文的任务,内心深处颇有些惶恐。肖南老师是我一向敬仰的前辈艺术家,无论从哪个方面讲,能为肖南老师的身后做一点事情,都是我此生最大的荣耀。但也正因为敬仰,所以下笔就感到有些踌躇,一是以我浅薄的学识根本不足以谈论肖南老师的艺术成就,文字之粗糙,只配供远在天国的肖南老师哈哈一笑。二是肖南老师是一位既有实践,又有丰厚理论修养的老艺术家,生前曾著有《一个配音演员的日记》,对自己一生的艺术实践,做了深刻的、全面的总结,因此本文从何说起,成了更为困难的一个问题。想来想去,唯一比较切合实际的办法,是不揣浅陋,站在一个最普通的观众的立场,一个普通的长影译制片爱好者的立场,谈谈我直观印象中的肖南老师,此所以本篇题名《读肖三题》。静待各位专家、学者指正。

 

 一、我闻肖南

 

我和肖南老师生前没有过直接接触,我很早手里就有肖南老师的联系方式,但一直以来都听说肖南老师身体不好,说话太多,令老人过于激动,尤为不可。所以这个电话拿在手里,一直没有打。终成终身遗憾。尽管如此,从我接触到的其他长影艺术家那里,我听说了不少关于肖南老师的故事,从这些零星的闲谈中,对肖南老师的为人处事风格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说到肖南老师,大家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一个喜爱读书、沉默寡言的人,因此才得了一个“老夫子”的绰号。但这绝不意味着肖南老师属于那种是非不清,处事圆滑的人。马玉玲老师曾形象地回忆说:“开会的时候,肖南碰到一些听不入耳的话,看到一些看不惯的事情,他可能表现得很沉默,但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满脸憋得通红。那就是他表现愤怒的方式。”马玉玲老师还回忆说:“肖南对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也许不会说出他的看法,但他会用他自己特有的方式把这种喜怒表现出来。”由上述事情,我得到了对肖南老师的第一个印象,讷讷然若不善谈吐,而心如明镜,爱憎分明。

 

说到肖南老师,人们的另一个印象是低调做人,谦和、包容,奖掖后进。央视崔永元老师为了弘扬译制片的成就和在新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曾制作大型电视系列片《译制片传奇》,为制作节目,曾采访了长影、上译、北影众多老艺术家,采访名单中也列入了肖南老师,可是肖南老师却坚称自己没有什么可说的,拒绝采访。最后还是在巧遇崔永元老师的情况下,被崔永元老师“抓住不放”,才被“采访”,肖南老师做人、做事之低调,由此可见一斑。肖南老师晚年为了不给厂里和社会增添负担,更为躲避频繁的访问,甚至长期和老伴儿居住在远离市区的养老院里,用这种近于“苛刻”的方式,来实现自己一贯低调的做人理想。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肖南老师低调的做人风格还有另一层更为深远的含义,那就是让自己退下来,退到观众的视线之外,让年轻的同行站到前面。肖南老师自己曾说过这样的话:“只有我们完全退下来,年轻人才有希望。”如果说在前两件事上表现低调,多少是性格使然,那么在后一件事情上的低调,表现得则是一种包容、一种气度,一种高风亮节的大师风范,一个为艺术发展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的高尚品德,足为后辈楷模。

 

肖南老师在一生的艺术实践中,以勤于动脑、一丝不苟闻名,因此他也特别欣赏爱动脑筋的年轻人,王瑞老师对我说过:“就因为我爱动脑筋,肖南老师特别喜欢我。有一部肖南老师导演的影片(片名已忘),我参加了。那是一个盗宝案的故事,可是片子配下来,宝贝的去向却没有交代。我感到是一个地方出现了翻译错误。和肖南老师一说,立即引起他的注意,为了这件事肖南老师责备自己,表扬了我,还严肃地批评了翻译,认真地找到问题所在,确认经过反复比对,最后敲定。”这件事让王瑞老师终身难忘,且在以后的创作实践中,始终把合情合理作为创作人物的基本准则,反复琢磨人物的生存、社会环境、性格特征,终身感激肖南老师的教导。由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肖南老师奖掖后进的博大胸怀之余,又看到了肖南老师身上另一个可贵的品质,那就是一丝不苟的艺术创作态度,而这一创作观是所有艺术精品出台的基本前提。

 

如是我闻肖南老师,如是我怀肖南老师,如是我敬肖南老师。

 

二、肖声种种

 

  肖南老师一生塑造了千姿百态、难以数计的各类人物形象。从看过的片子当中,我认为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伟人形象:这类形象在肖南老师塑造的各种人物形象中最为脍炙人口。这类形象中最著名的当然莫过于《攻克柏林》中的斯大林,肖南老师塑造这个人物,亲切、慈祥中不失庄严、大气,性格主线突出,而又不流于苍白、单一,成为配音史上永远熠熠生辉的形象之一。此外就是肖南老师自己最为推崇的《魔鬼集团》中的季米特洛夫,这部影片几乎没有什么情节,整部影片几乎全由大段对白构成,肖南老师演绎出来,大气磅礴,如水就下,而又错落有致,丝毫不令观众有厌倦的感觉,堪称配音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2.公安干警形象,特别是高级公安干警形象:这是肖南老师塑造的众多艺术形象中,我个人比较偏爱的一种艺术形象,主要是肖南老师塑造的这类艺术形象,侧重其性格中机智、勇敢的一面之外,声音给人感觉比较帅气,比较威严,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叫气场很大,很有震慑罪犯、压倒罪犯的那么一种“范”儿,每场案情大揭密的戏,气势恢弘、又丝丝入扣、入情入理,不仅征服了罪犯,也征服了观众,听上去十分过瘾。这在塑造同类角色的演员显得比较突出。尤其喜欢《三零六号案件》中肖南老师的表演。

3.老人形象:长影的老生演员人才济济,各有擅长。张玉昆老师塑造的老人谦和、颇具长者风范,张钟熙老师的老人土土地有一种感人的朴实、亲切,而肖南老师塑造的老人一般地说以慈祥、幽默型居多,个人最喜欢的是《被开垦的处女地》中的西奚卡,诙谐、幽默中不失朴实、善良,是个讨人喜欢,比较生活化的好老头儿形象。肖南老师塑造的老人中也有一部分相对来说属于慈祥中寓威严的形象,这多是一些领导者或长者的形象,前者里我最喜欢的是《保尔? 柯察金》中的托卡列夫,而后者则是文革期间的几部影片,如《劳动家庭》中的春宝等。值得一提的是,肖南老师塑造的这类形象,威严中总去不了亲切、慈祥的尾巴,听上去比较温暖,让人比较乐于接受,这是应该特别注意到的。

4.桀骜不驯的造反者形象:这类形象在我看过的片子里,最突出的莫过于《海军上将 乌沙柯夫》中的造反奴隶吉洪的形象,那是一个对权贵阶层怀着刻骨仇恨的奴隶形象,声音阴冷、刻毒、霸气十足。独树一帜。

5.反面形象:长影的反面形象演员同样人才济济,各擅专场。陈汝斌老师的坏蛋形象油气十足,马陋夫老师的坏蛋形象阴险狡诈,坏的极有层次。而陈光廷老师则擅长狗腿子里的哈巴狗形象,王健老师则属于狗腿子里的打手,凶恶、残暴,霸气十足。赵双城老师塑造的反面人物是道貌岸然型的角色。而张玉昆老师塑造反面人物则属于比较虚伪的那一种。车轩老师则比较强调坏人霸道、为所欲为,不可一世的一面。而对彭勃老师来说,他的反面形象一如他的正面形象,华丽声线中的坏人永远有一份潇洒、一份从容不迫。在众多反派人物中,肖南老师塑造的反面人物也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一是冷。冷漠、冷酷之冷。二是暴,贪婪、野心勃勃、霸道、凶狠的内在性格淋漓尽致地通过张扬的声线表达出来。像《勇敢的米哈伊》中片子开始不久就被处死的巴沙,《在伯爵的废墟上》中狡诈、阴狠、冷酷的伯爵。包括《静静的顿河》中性格乖戾的潘苔莱耶维奇、《永恒的爱情》中性格专横、暴烈的塞德先生这类准反派人物,塑造这类角色,肖南老师带给我们的声音形象与前面几类角色判若两人,由此可见肖南老师驾驭声音、驾驭角色能力之强,附带说一句,肖南老师的声线可以很阳刚、爆发力十足,但有时,为了塑造角色的需要,肖南老师也可以让自己的声音软下来,软到畏缩、甚至猥琐的程度,例如《二十四只眼睛》中一个胆小怕事的校长,人物小到甚至不能出现在演员表里,却被肖南老师声音这一软做成了影片里极有光彩的一个艺术形象。

 

如是我闻肖声,敬乞远在天国的肖南老师批评指正。

 

三、肖南老师与肖声

 

  老话说:文如其人,能不能据此说声如其人呢?我的评价是这种说法不准确,但有一定的道理。以肖南老师而论,肖南老师的性格属于内敛型。因此读肖南老师塑造的正面形象,很少能像读张玉昆老师塑造的正面形象那样,像捧着一个火炉,让你一听之下,大汗淋漓,血脉贲张。即使非常激情的段落,也能听出张扬中的内敛,那热情是一点一滴滴在你心里的。是一个慢热的过程。而听两位老师塑造的反面形象,张玉昆老师塑造的反面人物,刀在笑的后面,需要剥去笑才能看见刀。而肖南老师的反面形象声音出来直接就是刀,一把冷气森森的刀,直刺人心的刀。有时甚至能从声音里听出一种嘶嘶声,像吐信的毒蛇。这就是冷、热两种性格对演员塑造角色的影响。当然,这种说法,并不绝对,也完全不涉及对演员人品的讨论,特别是演员当以塑造人物,而非塑造自己为最高原则,声随戏转是对一个优秀演员的基本要求,而完全达到这个境界则是一个优秀的演员的最高境界。因此,肖南老师有些片子,声音很畏缩,甚至猥琐,而张玉昆老师在塑造《不能授勋的英雄》中的特务队长时,声音重浊、骄横跋扈,非常好地塑造了一个满脸横肉、不可一世的反面人物形象。这是在讨论人物性格和演绎风格、塑造角色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必须特别注意到的问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声随戏转方面,肖南老师同样给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具体例子,前面已经举过,这里不再赘述。

如是我评肖声,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新年将至,愿远在天国的肖南老师新年愉快、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永远怀念肖南老师。

 

 

刘盛简介:刘盛,男。1965年生于天津。1984年考入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历史系,1988年毕业后分配到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宗教科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搜集经典译制片及相关资料,500余部。2007年开始陆续在相关论坛发表介绍长影译制片的文章,其中《细雨惊雷听向声》曾入选长影译制片厂纪念中国译制片诞生六十年纪念文集《幕后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