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一十三代世家诗文薪火传承执著坚守
四百五十年名人相望大师辈出一脉相传


——
文化部表彰“范氏13代诗文世家”颁奖典礼纪要


马惠娣


  2010年8月17日文化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南通大学‘范氏诗文研究所’和南通博物苑‘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表彰状颁发典礼”。中国艺术研究院众多同仁以及首都多家媒体近百人见证和分享了这一盛况与殊荣。
  南通范氏世家,自明嘉靖年间的范应龙到当代著名书画家、学者、诗人范曾,绵延十三代,四百多年间薪火相传、名家辈出,在诗文创作、雅集结社等方面均有很大影响。每世每代都留下诗词文集,尽管其间多次遭遇“文字狱”的年代,但岂今仍有华章8000存世,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家族文化景观。
本次颁奖,无疑,升华了我国非物质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即由工巧之技(技能、技巧、技艺)等诸多器物层面,向文化德品传承(家风、诗风、文风)方面的关照。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马文辉司长主持了会议。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亲自颁奖并发表感言。他说:“南通范氏家族人才辈出,十三代诗文不断,绝非偶然。中国自古就有官学、私学、家学三大传承系统,三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范氏世家家学的传习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文化存在的形态。”他希望“南通大学范氏诗文研究所”与“南通博物苑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发掘和展示范氏世家诗文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内涵意蕴,为文化传承和文化繁荣做出新的成绩。
  南通大学副校长周建忠在颁奖会上也发了言。他说:“450年代代诗人辈出,可谓薪传火继,雅颂不绝。尤其难得的是,这个世家以诗品、文品并重。秉承坚守气节、勇为圣贤、爱国殉志、兼具豪侠气与高士气的良好家风。”其诗文特点是:“不作无病呻吟之语,不为刻红剪翠之句,亦未见喁喁鬼唱之诗”,“有国魂在,有诗灵在,有家山风物、故人情怀”。范氏诗文:“挟长风以长驱,进则有豪侠气,退则有高士气,而儒家经世、禅家感悟、道家睿语,皆若散花之近维摩,不着痕迹。”
  范曾先生在颁奖典礼上对“范氏世家”的文化精神传承历史作了简要的回顾。他说,一个爱国学者必然要从爱自己民族的文化开始,而爱文化总是从喜欢中国诗文开始,优秀的诗文中蕴涵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他说,屈原的《离骚》不是苟活者的哀吟,而是爱国者的浩叹,吐露着不朽生命的芬芳。一个成年男子,一生只允许两次哭泣:母亲将殁,可痛惜于床帏之前;国之将亡,可悲苦于九庙之外。祖国的担子需要男子的铁肩,不稀罕你的眼泪。范先生说,我曾经给文化部部长蔡武、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写信道:我提倡南通范氏的诗学,非为私也,为公也;非为范曾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我把《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编印出来,是为了这份珍贵的遗产发扬光大。
  范曾还字句铿锵地诵读了家族先辈范如松的《作吏十规》。他说,范氏世家不是一个官宦世家,但当范如松的两个儿子范钟、范铠将登仕途之际,范如松“忧其造福少而造祸多也”,乃以《作吏十规》示之,防微杜渐之苦心充溢在字里行间。
  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著名文化思想史研究学者刘梦溪在颁奖典礼上即兴讲话。他说,中华文化经历漫长,作为一种家学传承绝非易事,而精神血脉的传承更是难能可贵。文化传承一般有三种载体:学校、宗教和家族,而家族传承不仅培育后代的诗文礼仪,而且德品气节尤为重要。如范氏世家中有人要做官了,父亲不是祝贺,而是以“十耻”告诫做官要勤政黎民、清风两袖。《作吏十规》在今天仍意义重大,《光明日报》应该发表。话音未落,会场便爆发了热烈的掌声。刘梦溪言称向范氏十三代诗人折腰。闻此言,会场里又响起会意的笑声与掌声。
  据悉,范家在南通可查的第一代诗人是范曾的十二世祖范应龙,举明经高第曾为直隶沧州府庆云县令,但是这位深明于儒家经术的县令,只为官五个月,就弃仕途而归乡里。庆云县今属山东省,尊儒的民众苦苦挽留而不得。范应龙回到原籍后的行为,似乎可以作为他辞官的脚注。当他归回故里,即取斋号“尊腰馆”,尊的就是不为五斗米所折之气节。
  家学在中国文化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是承上启下的传承机制之一,其中的家风、家训、诗文之风,凝聚和折射了一个家族的德品、节气、格调。如果说辉煌的中华文化是一条历史的长河,那么家风、家训、诗文之风则是奔向长河的涓涓溪流。因此,华夏大地不乏世代诗文传承之家族。历史上,凡国泰民安之世,必有家学诗文之繁茂。值中国新时代文化发展与繁荣之际,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并重之际,褒奖这“诗礼书香瓜瓞绵长的13代诗文世家”实乃践行真正的文化强国之举。此番颁奖其意义大概在此!

 

马惠娣
2010年8月26日

 

  附:范氏家族《作吏十规》

《作吏十规》


  一、为民父母,不能培养元气以遗子孙,最可耻;
  二、依托权门,一旦失势,以至十目十手之指视,最可耻;
  三、地方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最可耻;
  四、宦游无窘于难,天道好还,此往彼来,最可耻;
  五、地方善政不能举,逢迎上官则恐后,最可耻;
  六、眼前百姓即儿孙,而任情敲扑,最可耻;
  七、小民无知误蹈法网而问官不察,棰楚之下何求不得,最可耻;
  八、为民父母者,第一戒贪,贪则心昧,而书役借此挟制舞文,其祸可堪言哉?最可耻;
  九、天下事,诚与伪二者而已,诚则无不明,而伪则立败,最可耻;
  十、作官须知进退,若老马恋栈,阿时殃民,必致身败名裂,辱及君亲,最可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