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哲学求智”互为依存
——“科学·哲学·艺术相互关系”系列研讨会纪要

马惠娣
(2009年12月12日)

  由中国科协立项,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承担的“科学、哲学、艺术相互关系” 系列研讨会项目日前完成,并已提交中国科协学术会务部参加审查。
  本项目涉及的议题有:科学为什么离不开哲学、艺术与信仰?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和怎样的科学精神?科学的人文内核是什么?激发科学创新的元素是什么?人才评价的标准如何制定?科学、艺术、哲学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之路给了我们哪些启事?休闲是科学、哲学、艺术是创新思想的本源吗?等若干问题。
  系列研讨会以多种形式,有多个领域的学者、专家的参与对话和讨论,对中国现有的科学体制、建制、评价机制、人才标准、创新机制做了认真的反思。
  将科学、哲学、艺术融为一体,是科学诞生的历史传统和学术传统。巴黎左岸(咖啡沙龙)、剑桥大学下午茶(沙龙)都有几百年的历史,都是激荡科学思想的地方。这里不仅孕育了众多的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而且一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这里脱颖而出。
  本系列研讨会基于科学的历史传统,探索科学的人文内核,寻求科学发展的自身逻辑,探讨科学、哲学、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方面,弘扬科学技术的人文精神内涵,另一方面,传递出一个重要的声音——创新是中国未来几十年科学技术长远规划的核心思想,而创新的基础当然需要管理、制度、知识、方法、资金等条件的支持,但是来自哲学、艺术以及人本的力量同为重要。这样的沙龙、激辩、讲座、博客、BBS等形式的讨论可以吸引多学科人的参与,并能撞击出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
  大家一致认为:创新的基础当然需要管理、制度、知识、方法、资金等条件的支持,但是来自哲学、艺术以及人文精神的力量同为重要。而中国创新能力较低和人才培养机制的缺陷恰恰表现在我们对哲学、艺术、信仰、人文精神的疏忽。
  原科技部部长朱丽兰 、中国艺术研究院范曾教授、中国科协科技与人文特别委员会主席张开逊、科技导报总编辑苏青、中国科技情报所总工程师武夷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王玉平、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张明国、哈工大威海分校教授刘耳、清华大学肖?教授、山西大学马文佳、山西社会科学院路强、中国文化研究所秦燕春博士等参加了讨论。本讨论还有幸邀请到美国休闲科学院主席琳达·考德威尔教授,西班牙社会文化艺术协会主席阿图罗博士,国际休闲社会休闲学委员会主席穆迪教授,纽约州立大学柏切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玛嘉瑞·米勒等学者的书面参与。

研讨会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就科学为什么离不开哲学、艺术与信仰,科学的人文内核是什么,对科学主义的反思等论题进行了探讨。
  第二阶段,中国科学史中“基因缺损”在哪里?欧美国家科学创造的社会支持条件在哪里?为什么西方国家往往将科学与艺术置于同一个机构?。特别是钱学森逝世后留下的“我的未尽心愿”,引起了大家的思想共鸣,深深的思虑。
  第三阶段,2009年10月,在北京举办了一系列座谈会,对前期学术沙龙成果进行了总结。?
通过中外学者们思想的碰撞达成了几个共识:
  科学与哲学、艺术从来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社会应该树立这样的理念;休闲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科学、艺术、哲学相融的场域,是创新的摇篮,不管是哪种创新方式都离不开休闲的滋养;科学、艺术、哲学必将走向人们的创造世界,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科技部原部长朱丽兰特别强调培养具有“五识人才”即:知识、学识、见识、胆识、赏识的极端重要性。
  中国科协科技与人文特别委员会主任张开逊指出:“贯通中西、汇通文理,融通古今”是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面临的挑战。一个缺少“三通”的人才,难以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过程中有所作为。
  在众多发言和主题论文中精选了朱丽兰:创新人才与“五识”;张开逊: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是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范曾:休闲的哲学;马惠娣:“休闲、游戏和创造性”和“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等10篇主题稿件,并汇编了7万余字的会议纪实。
  系列研讨会顺利举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预期目标基本完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然而,我们发现史上科学界、哲学界、艺术界鸿沟较深的状况和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两张皮”现象仍很严重。当这三个领域的学者坐在一起的时候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更重要的共识是:这样的对话与讨论太重要了!“即使现在得不到大家的认可,我们也还要发出声音,锲而不舍。”朱丽兰说。

  本次研讨会的主要成果包括:
  研讨会综述(4万字),相关议题的资料(3万字),另精选10篇主题稿件,包括:1、朱丽兰:创新人才与“五识”;2、张开逊: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是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3、范曾:休闲的哲学;4、马惠娣:休闲、游戏和创造性;5、琳达:休闲是发展青少年创造力和兴趣的一种方式;6、张明国:休闲与技术发明——一种技术哲学的研究视角;7、刘耳:休闲与创造性;8、张晚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休闲文化批判;9、张东辉:休闲的哲学内涵;10、马惠娣: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