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国际休闲研究委员会中期会议暨2009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年会
四大亮点、两个重要收获

 

亮点一:国际休闲领域知名专家首次聚首北京,分享经验,交流思想

  本次会议吸引了国际休闲领域专家的普遍关注,收到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德国、印度、波兰、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孟加拉、韩国以及港澳台等十余个国家与地区的中外150位学者的论文,共150余篇。其中,港澳台的学者有近30人,可见参与热情之高。

  国内外著名学者聚首北京可谓盛况空前。中国休闲学的奠基者年满95周岁的于光远先生,不仅为大会题字、书写致辞,而且亲临会场,让所有与会者备受感动与鼓舞。中国著名学者成思危、王文章、范曾也出席会议并做大会主题演讲,从深层次上论述休闲对文化、哲学、艺术、科学所产生的影响。

  国际社会学协会研究委员会主席阿图罗·罗德里格·莫拉特,国际休闲研究委员会主席依萨瓦·穆迪先生,英国利物浦大学休闲社会学资深教授、《世界休闲》杂志肯·罗伯茨,美国休闲科学院院长琳达·卡尔德维尔,美国宾州大学资深教授杰弗瑞·戈比,纽约州立大学柏切斯学院哲学系教授玛嘉瑞·米勒,以及法国、波兰、匈牙利、印度等10余个国家的学者将出席会议。他们带来的论文,其选题、视角、方法、材料都令人耳目一新。

亮点二:本次会议学术交流突出了跨学科性

  当今世界,休闲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已全面地渗入到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消费方式中来;渗透到国家公共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的制定与决策方面中来;渗透到服务于国计民生,促进人文关怀,构建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中来。休闲对调节社会张力的作用日趋明显。那么,休闲社会学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国外学者大多来自哲学、教育学、人类学、文化学、艺术学、社会学等学科,开阔了休闲学研究的视野与方法,厘清了休闲研究的价值所在。
  中国休闲学研究已有10多年历史,虽然成果不少,但理论方法、学术视野还有局限性。通过会议交流与讨论,使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受益匪浅。

亮点三:案例解析,推进“休闲城市”与“休闲社区”的建设

  “休闲:通向人类福祉与社会和谐之路”,这是本次大会的主题。相关议题还包括:休闲与社会整合的功能、休假制度设计与人文关怀、休闲与社区发展、休闲产业与创造就业机会、城市游憩空间规划与设计、休闲的公共服务、休闲项目设计与生活满意度、休闲规划与宜居城市发展等。大会设有四个论坛:探讨国计民生中的休闲;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休闲产业对扩大内需的作用;休闲产业品牌战略;国民休闲文明的实践与创新。
  事实上,“休闲城市”与“休闲社区”是培养人的“休闲能力”最重要的舞台。因此,会上通过学者与市长、社区领导的对话,解析案例,把脉休闲城市与休闲社区的内涵与发展方向成为本次会议的一大特色。
  嵊州市作为休闲城市案例与中外学者展开了对话与讨论,嵊州城市发展思路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尤其引起国际学者的关注。与会代表还考察了北京市老城区的街容、体验了社区休闲项目,获得了国际休闲研究委员会主席等一行人的高度赞赏。经工作会议决定,本次会议组委会授予北京安定门、金融街、麦子店、朝阳门等五个社区为“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示范社区”,表彰这些社区在探索社区休闲发展模式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亮点四:本次会议吸引了很多年轻学者的参加,其中大陆与台湾的青年学者居多。

  大会组委会为有数量众多的青年学者的参与而感到高兴:一来他们都认真准备了论文;二来在会上的交流与具体项目的考察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知识基础;三来一些青年学者同时还为大会做志愿服务。为此国际休闲研究委员会专门召开工作会议,决定授予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刘季贞为优秀志愿者;授予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张孝铭获国际休闲研究委员会青年学者奋进奖;授予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系马文佳获国际休闲研究委员会青年学者奖。

两个重要收获:

  其一,本次会议形成了“休闲文明北京共识”,被国际休闲研究委员会认为是一个最有创新性的和最重要的大会成果。《共识》呼吁继承人类休闲价值理念的文化遗产,建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设立“世界反省日“, 用休闲救赎人类的心灵,用休闲探索一条通往人类福祉与和谐发展的道路。此文本正在修订中,最终版本将递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其二,本次会议还成立了中国休闲学会筹委会,挂靠在文化部所属单位,其宗旨是:关注国计民生中的休闲;关注休闲中的人文关怀;关注休闲中的文化取向;关注文化中的休闲现象。以推进休闲的学术研究,推进个体、家庭、社区、城市的休闲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