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于光远近日应“北京朝阳门建门750年”邀请
题写“缅怀我家在史家胡同的四十余年的幸福生活”

 

  于光远自2006年患小中风,他的左侧肢体的灵活性受到了影响。老人家毅力不同寻常,坚持锻炼,坚持多年养成的生活方式——无日不思、无日不写。虽然写与说的速度都减慢了,听力也越来越不济了,可是对事务的思考和回忆还是挺迅捷。
  每次去他家,他都是伏案工作,或整理资料、或阅读报纸、或在书写。但是据师母讲,于老的精力明显不如以前了,主要工作都在上午做,下午做的时间较短,而晚上则需要早早地休息。与他人的对话交流越发地困难,主要是他的听力所致。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2008年他还出版了两册新书:一本是《于光远改革论集》(“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建言献策经济学家论丛”之一),另一本是《于光远马惠娣十年对话——关于休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当然,这两部书稿的主要工作是在前些年积累的。



   这几年随着他的年龄进入九旬和身体的每况愈下,“坐轮椅、走天下”开始成为奢望,而他老人家却开始了“坐轮椅、走社区”,进而思索北京市民的休闲生活。几次要我随他到他居住的社区考察了解平民的休闲生活方式,并希望我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做一般的、抽象的思辨,也要去做特殊的、具体的研究。每次去社区,他的观察都很仔细。他注意到一位梳长辫子的中年女性经常在这里打乒乓球。他嘱我找这位女同志了解一下,她是否下岗了?还有什么业余爱好?闲暇时间都怎么分配等等。


  这不,前些日子,北京朝阳门建门750年,史家胡同社区邀他为此活动题字一幅,他端端正正地书写了“缅怀我家在史家胡同的四十余年的幸福生活”。字,依然苍劲、隽永,不看实物(见图)令人难以置信。短短19个字,我们不仅读出了他对以往幸福生活的眷顾、对家人的感激,也读出了他对旧居所的怀念,更读出了这位老人对生活一贯热爱的情结。


  多年前,他曾对任仲夷的问候回了这样一句话:“身体变好不大可能,只能是每况愈下,这符合自然规律,但精神仍需天天向上”。如今的于老已整整九旬有四,的确身体不那么好,可是精神继续在攀升。
今天中国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召开工作会议, 他得知后坚持出席会议, 他希望与大家见见面。无奈天公不做美,今天是大风降温后回暖的第一天,气温不仅低,而且风很大。我们与师母都劝阻了他。

  祝福于老!


(马惠娣) 
2009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