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附件1)

中日两国学者共同探讨
麻将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问题
——马惠娣访日汇报

 

  日本人40年搜集中国麻将,今建成世界唯一麻将博物馆提升国民教养推行“绅士麻将”,如今希望“申遗”留住文化,欧洲人探索麻将之科学性,国际赛事正引领麻将新走势中国人创造麻将非我莫属,留住文化遗产责任重大

  应日本麻将界各组织的邀请中国文化研究所休闲文化研究中心马惠娣与中华麻将论坛及公开赛组委会主任刘四风、国际麻将组织秘书长江选旗于2006年4月11日—16日访问了日本麻将学会,并在东京拜会了日本麻将竞技组织委员会会长野口恭一郎、日本麻将联盟理事长石本洋一、日本健康麻将协会会长田边惠三、麻将博物馆馆长大隈秀夫、日本全国麻将业联合总会木下裕章等人,以及麻将文化研究学者。参观了麻将博物馆和松冈全自动麻将桌制造株式会社。
  日本麻将博物馆坐落在千叶县九十九町。整个展馆面积约660平方米,所展的展品仅为藏品的三分之一。绝大多数展品均从中国民间搜集,包括麻将牌、麻将器具、带有麻将图案的各类艺术品、有关麻将的历史文物、麻将研究书籍等等。
  在展出的展品中有:中国清末宫廷中的玩牌,溥仪使用的牌,袁世凯登基时江西景德镇为其专门烧制的青花磁牌,白崇禧、吴佩孚玩过的牌,梅兰芳1920年在日本演出京剧《游龙戏凤》玩过的牌;有犀牛角、翡翠、金、银、铜、象牙等材料制作的牌;有红木、景泰蓝、青铜器、红漆木等不同材料、不同造型、不同工艺的麻将桌椅与用具;有日本明仁天皇青年时代去美国途中与中国女孩子玩麻将的照片;有麻将引入日本后民间使用的第一张麻将桌;有美国20世纪20 年代麻将组织者的亲笔信以及1923年载有麻将广告的纽约时报;有美国著名影星佩戴的用麻将牌制作的手镯的照片;有全套的麻将生产制作器具;有带有麻将图案的中国画(大多为复制品)、中国瓷器;有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关于麻将研究和麻将规则的书籍等等。
  在访问期间,双方多次交流与会谈。日本麻将组织的各位领导人表达了他们对中国麻将文化的厚爱。认为麻将是通过娱乐和竞赛的方式传递了中国传统智慧,具有很深奥的科学性、文化性和益智性。
  野口恭一郎先生介绍了麻将文化在日本的研究状况。他说,麻将从几百年前传入日本后,就深受日本人的喜爱。近几十年随着日本人工作压力的加大,玩麻将成为一种十分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娱乐、休闲、比赛、交流活动。因此,研究麻将现象与麻将的文化价值,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而他本人及其他同仁从40年前就开始搜集散落在中国民间的各种麻将用品,兼及麻将研究书籍的出版事业。如今麻将博物馆的所有展品,则是他们40年矢志不渝、艰辛劳动所取得的果实。
  野口恭一郎先生还介绍了日本健康麻将协会提出的“绅士麻将”理念,为此拟定了20条健康游戏规则,试图让“绅士麻将”成为培养日本国民教养礼仪的新途径。介绍了他们了解到的欧盟、北美等麻将组织的相关情况,认为,西方人玩麻将更看中麻将中蕴涵的科学性。这一点值得东方人的学习和借鉴。
  他们对于光远先生提出的“健康、科学、友好的麻将文化”以及“麻将应与其他棋牌游戏和比赛一样,应倡导和培养一种文化的境界,一种文明的旨意与精神”的思想给予高度的评价。对于先生提出的“麻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把麻将用于赌博,乃人的问题,而非麻将之过”,“把麻将引入赌博的歧途,应当坚决制止。应使麻将成为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手段与方法。”的观点非常认同。
  马惠娣介绍了中国麻将的起源与嬗变的历史;介绍了麻将的旨归与精神;介绍了毛泽东曾将麻将誉为中国三大国粹之一(中药、京剧、麻将),甚至他在战争岁月中用麻将游戏发现辩证法以及激发“解惑”之灵感;介绍了以于光远先生为首的有识之士们在近些年为倡导“健康、科学、友好的麻将文化”所做的不懈努力(参加此项活动还有:龚育之、李梦华、徐才、韩德乾、宋直元等领导)。
  刘四风和江选旗也分别介绍了曾经举办过的三届中华麻将论坛和公开赛的情况,也对世界麻将竞赛规则的修订工作做了介绍与说明。同时还介绍了第四届中华麻将论坛及公开赛和明年第一届世界麻将锦标赛的筹备情况。
  双方共识:麻将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遗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不仅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娱乐休闲方式之一,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休闲方式。
  双方共识:自四年前于光远先生提出“健康、科学、友好的麻将文化”以来,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也引起了积极的回应。中日两国有识之士应携起手来,共同推进健康的麻将文化的发展。
  双方共识:在未来,中日两国学者可以从文化的角度研究麻将的历史起源、演进过程;麻将文化的特质;麻将游戏中的博弈方法;科学与数学视野内的麻将游戏;麻将对人的休闲与益智功能;麻将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价值;麻将文物的鉴赏等,并在这些方面加强学术合作。
  日方表示,今后也可以邀请有志于麻将文化研究的学者,特别是麻将文物鉴赏的专家到日本客座研究。
  我们还了解到,日本有意将麻将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
  多位日本麻将组织的领导者对马惠娣一行的来访表示了热烈的欢迎,设宴款待,并互赠礼物。
  访日归来后,江选旗、马惠娣二位,先后向于光远、李梦华、徐才等领导作了汇报,并悉数展示和介绍了带回的资料、图片、礼物等。三位领导对此次访问所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

                             点击浏览更多图片………

此次访问引起我对麻将与麻将文化的多重思考:

  1. 麻将的发祥地是中国,如果从麻将早期的原始形态算起,已有相当漫长的历史。麻将游戏中的博弈、推演、不同番种的组合等等都是中国智慧的表达。而麻将牌制作中的图案设计、工艺设计、选材设计、工艺技艺等等都有极高的美学思想和审美价值。今人应该从文化、历史、考古、美学、技艺的多个角度研究它的价值问题(或者说,麻将存在的内在生命力问题)。
  2. 透过日本麻将博物馆中的藏品,可以看到近现代中国宫廷官宦、达官贵人、人文墨客、黎民大众许多悲欢离合、世事沧桑、升降起伏、喜怒哀乐的故事。麻将除了具有益智、消遣之功能,是否还具有深层次的内含?通过对历史中的人与事的分析,也许能寻求某些答案?
  3. 麻将游戏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大众性和普及性,民间的“打麻将”更是在全国城乡流行,甚至在很多地方把麻将当成赌博的代名词,把麻将当成赌具。形成这一普遍现象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它对满足人民大众文化精神需求的利与弊?对和谐社会的利与弊?政府应该如何引导?文化部门从哪个方面介入?
  4. 日本人花四十年的时间、财力、物力、人力研究中国麻将、搜集与麻将相关文物,如今又倡导“绅士麻将”行动,这些都折射出了什么?欧洲人正在研究麻将游戏中的科学性问题,并且多次举行国际赛事。我们该有什么反映?做何应对?

在不成熟的思考后,我想有三个问题急待考虑:

  1. 面对日本麻将“申遗”,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支持日本申办?我们参与申办?我们自己申办?让日本人协助我们申办?联合申办?对此事我们不予理睬?
  2. 无论如何,日本已建立起世界上唯一的“麻将博物馆”,如今又在推行“绅士麻将”运动。那么对于“麻将大国”和麻将发祥地的中国应有哪些启示?做何应对?
  3. 对目前中国人普遍玩麻将(或作为赌博的手段)的现状,相关部门是熟视无睹,还是善加引导?是变成运动项目,还是放任自流?都将涉及到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问题。用“堵”、“禁”和“不理睬”均不是好办法。

  以上汇报与思考的问题不知当否?敬请批评指正!

 

                                 马惠娣
                            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
                               2006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