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洗浴文化史一瞥 ——中国洗浴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座谈会上的发言

马惠娣


2005年5月12日
北京京西宾馆

洗浴文化是人类文化史的组成部分。尽管有关人类洗浴文化的研究成果我们见到的还不很多(也许笔者孤陋寡闻),但我们仍能从大量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和相关的文字记载中窥见洗浴与人类文化与文明进化的密切关系。
在西方,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与洗浴有关的画作、艺术作品不胜枚举。在中国,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虽然直接反映洗浴的艺术画作与文字十分有限,但古人“与其澡于水,宁澡于德”的文化理念却深深地滋养着炎黄子孙。那幅“贵妃出浴图”,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杨贵妃的美艳,而且也记录了中国人的洗浴历史。
尽管中西洗浴文化的表现形式各自不同,但是无论是什么文化背景、什么社会阶层、什么时代,洗浴几乎是所有诞生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婴儿的第一件大事。
人类以沐浴为礼仪,以沐浴滋养我们的生命与生活,以沐浴记录人类的文化与文明。

一、中国人的洗浴文化历史
洗浴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一席之地。据史料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的法典中就规定了在登基、继位、祭奠、开元等重大活动中,都要戒斋三日、沐浴更衣,“吏五日得一休沐”,表明洗浴对官宦仪容仪表之重要,人对天、地之敬重。此后历个朝代莫不如此。至汉唐时代,洗浴文化已趋形成,洗浴方式也越来越多,诸如:蒸气浴、温泉浴、冷水浴、药浴等在上层社会普遍流行。不仅如此,洗浴还借鉴、吸收中国传统医学中健身养生的方法与理念,如中医的热熬、泡足、薰疗、按摩等方法,均为中国洗浴文化特色的形成融入了新的元素。
在中国洗浴文化传统中,“沐浴而朝”与“斋戒沐浴以祀上帝”,不仅是一种隆重的礼仪,而且也是古代人的信仰与精神生活。儒家文化“有澡身而浴德,与其澡于水,宁澡于德”之说。孔子的门生曾点把洗澡作为一种至美的人生境界加以赞赏:“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明中国洗浴文化的传统,不仅在于发肤之康洁,而且更讲求品行之端庄、德行之良好。
据扬州作家王资鑫先生考证,中国沐浴史上迄今发现最早的家庭专用洗澡间,惊现于扬州汉宫!1993年在扬州城北郊西湖果树地区战国墓葬中出土的直径60厘米的灰陶沐盆,以及陶匜,作为冥器为陶质,经考证,其时实用应为铜盆、铜匜为多,匜形如葫芦瓢,是最早的洗浴用品。
但是,中国人自古洗浴隐秘化,直到唐代之前,没有公共浴室。为什么?因为儒学孝经明示:“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可示人。”尽管如此,白居易的诗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妖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仍留给后人对盛唐时期洗浴场景以无尽的遐想。
13世纪初叶,扬州已拥有1000家公共浴室(15页),而到了乾隆年间(1765)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浴池之风,始于邵伯镇郭堂,后徐凝门外之张堂效之。城内张氏复于兴教寺效其制以相竞尚,由是四城内外皆然”。可见当时洗浴之盛况。
考古界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铜镜,也说明了生活于原始文化繁荣时期的中华民族的先祖,学会以金为鉴、整理毛发,至少已经具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周公十天一洗发,“一沐三渥发”。西周末年至春秋中期的《诗?君子偕老》提出了“鬒发如云”,此处鬒字即剔治义,而《礼记》首次出现的“鬋”字,便是今字“剪”的前身,其《内则》所载“三月之末,择日,剪发”,起码是2200年前的发式修剪记录。《后汉书》有“髫发厉志、白首不衰”的说法,未成年男子长发下垂至眉,《诗经》称“髦”,也有小童首两枚双丫,归属弱冠之年,而一到20岁便行士冠礼,并命字,表示成年。
到了汉代,由于洗浴纳入封建礼仪的范畴,尤其修面、理发被提到十分崇高的位置,因而有“有发示孝”之说。把对头发的爱护与对祖宗是否孝顺联系起来。这是中国传统洗浴文化对头发特别的抬举。
有关中国洗浴文化历史最悠久且有文献记载的,当属扬州。
据王资鑫考证,明末,大约1650年前后,扬州出现了零星的理发业。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云:“三日洗儿,谓之洗三。”扬州人出生的第三天,也有“洗三”风俗,除了送红蛋以外,压轴戏是“洗凤雏”,用艾叶、花椒烧成热汤,用鸡蛋清揉擦婴儿头额和小脸,以求消毒杀菌,白嫩无疖。至于水中放花生和银饰,则是祈祷吉祥如意。
近代以来,公共浴室开始流行,但并非“一路畅通”,浴室屡关屡开,时起时伏,分布大街小巷。据陈金龙先生统计,至解放初期,扬州有32爿浴室。挂头牌的数城中苏唱街的扬州浴室,创建于1928年。其最大贡献是从硬件设施、经营范围与服务理念上给传统的扬州浴业注入了近代文明。首先使用了锅炉、蒸汽,结束了浴业地锅独霸天下的局面,满足了盆汤需要;其次为防止大型工具损坏,备用了双水泵、双锅炉、双发动机;再次是新添盆汤,有官盆4个、洋盆4个、普通盆;第四是设立雅室包厢和电话;第五设女子浴室。
清代仪征人林苏门曾深切感悟洗浴文化,并咏诗一首:“日新何必用汤盆,相对忘形总一般,刮垢无分身贵贱,临池先辨水温寒。祼程我侧谁能浼,人前各尽欢。混沌一堂和气温,居然浴毕也弹冠。”在这个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空中,人人袒裼,个个裸程,没有尊卑,没有贫富,没有肩章官阶,没有职业标志,不计门弟高低,无论出身贵贱,官也罢,民也罢,雅也罢,俗也罢,人人平等,人人混沌,于是便进入一个有形的世界,一个忘形的世界;一个有我的世界,又是一个忘我的世界。实乃中国“和”文化理念的表达。
我们还可以透过许多楹联,进一步了解中国洗浴文化的人本精神,诸如:
金鸡未唱汤先热,旭日东升客满堂——早起三光,充分筹备,万事俱备,只待来客。
三岁孩童须携带,酒醉年高莫入池——童臾无期,尊老爱幼,历来是浴室美德。
入浴寮感全身暖,出门顿生满面春——入出对比,各是一重天,也算是沐浴人的良愿。
共浴一池水,分享四季春——池水共浴,春天分享,这是一个亲情世界,也是大同理想。
身离由水精神爽,步上瑶池气象新——曲水与瑶池使人精神爽,社会面貌新。涤旧垢以澡身,濯清泉而浴德。不但讲外表美,还求心灵美,相看此际皆生色,共涤以前旧污垢。除旧更新,弦外有音,告别昨日,欣然生色。
这不正是中国沐浴文化精神之精华吗!

二、西方人洗浴文化史
在西方过去的几千年里,洗浴在社会中的重要性经历了反复的变化。洗浴的历史随着公共浴室和私人洗浴的发展不断演变着。
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开始的时候。公元前450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宫殿中就设有陶土浴缸的浴室;约公元前1800年,在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皇宫中,皇后的寝宫旁就建有一座私人浴室。从公元前8世纪之后,希腊人的历史中就开始记载他们的洗浴文化。荷马曾在诗作中提到私人浴室,而公共洗浴的文化则在希腊运动员训练的体育场内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之后,罗马人将洗浴文化朝着更加奢华的方向发展。相当多的资料说,西方人的洗浴文化诞生在古代希腊人的生活中。由于运动的紧张和洗澡的松弛,人们发现洗浴是一件无以伦比的美妙事情。这可从古罗马的豪华浴场的雄伟建筑艺术中得到验证。“公元4世纪,罗马城内拥有浴场400座。到处人声鼎沸,轻薄放肆,鸳鸯戏水,人们不仅在做清洁身体的行为, 参加喜庆狂欢仪式。”
克劳斯?克莱默所著的《欧洲洗浴文化史》一书中,清晰地记录了欧洲洗浴文化发展的历史:公元200年,在地中海地区的许多家庭便有自家的浴室。男女可以共浴,女性可以把她们最好的服饰和首饰在洗浴时展示。当时,对洗浴持基本肯定的态度,神职人员及修道院都有配有浴室。洗浴的目的:清洁、取暖、健康。而大约820年的圣加勒纳的修道院图上同时标注了若干个浴室。在基督教会办的寄宿处内也为病人准备了浴室。公元1140年左右,天主教本笃会孟特卡西诺修道院的医院内曾被报道有一个豪华的大浴池。“据猜测,这些浴室可能是按罗马的模式装置了火炕取暖系统”,“朝圣者在那里洗浴,以此来乞求病体康复或天主聆听他们的请求。”(17页)
10世纪开始,从事洗浴经营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并与理发、拔火罐、疗伤的大夫、外科医生等职业结合在一起。当然,婚丧嫁娶,甚至包括为判死刑的人修面等等。从那时起,从事洗浴的人便被社会鄙视。普遍认为,是学业失败的人或游民才干这活。史书中记载,路德说:“他称我私生子和浴室女佣的孩子”,“而且浴室中卖淫活动猖獗”,“在城市许多浴室只被允许建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其他社会阶层的人士,如果不想危及自己的名声,都不可与浴室经营者的女儿结婚”。
14世纪北部欧洲(美茵茨)有4个公共浴室。15世纪乌尔茨堡有8个,乌耳目有11个、私人浴室有168个。“正当”的澡堂须经官方批准,经营者须向城市交纳税金。奥地利诗人曾写诗:“当我来到浴室,我的仆人为我拿来浴袍,并引导我进入浴室,他非常懂得伺候人,他说,主人,忘却烦恼、享受沐浴、运动躯体、乐趣无穷。”这个时候蒸汽浴和发汗浴(桑拿浴的初始阶段)已成为家庭盆浴的一种。
这个时候,围绕洗浴,开始了相关技术的出现,各种浴盆、各种服务于洗浴的用具、上下水的利用、通风设备等等。
“17世纪,大约在1627年,英国北约克郡的斯卡伯勒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海水浴场。18世纪,英国人认为去海边度假对身体有益,兴起了海滨度假——为了娱乐休闲去游泳、晒太阳。一个世纪后英国的许多地方修起了海滨浴场、疗养院。人文学者认为,海滨是人生宏伟体验的源头,是反省自我、重新发展自我的前哨,是精神的疗养院。”(见《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第22期)
18世纪,沐浴普遍盛行起来。在那个理性的时代,人们开始回归自然,追求个人精神上的感悟。人们会把浴室间称作“健康绿洲”。
19世纪下半叶,随着水管连接到家家户户,中产阶级开始在建造新房屋时加上一间浴室。随着家庭浴室的流行,对锡制和锌制的浴缸的需求增加了。随后,又出现了配有暖气的浴缸设备。铸铁镀釉的浴缸也在1890年首次出现。
此时,现代洗浴业逐渐开始形成。在英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对废弃物和脏与净的界定标准出现了新变化。英国政府试图以公共浴池为工具达到清洁身体和促进社会融合之目的。1844年在工业城市利物浦建成第一家工人公共浴池兼洗衣坊。同年英国国会提出继续修建类似的工人公共浴池设备的议案。两年后,此议案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公共卫浴设备向小客栈提供浴缸、毛巾和肥皂,以及衣物的洗涤与晾晒条件。”
在德国,“1855年德国汉堡第一家洗浴堂开业,向贫苦居民提供65个浴缸,56个洗涤台。5年后,德国的另一座城市马格德堡建立起第一家配备游泳池的澡堂。1879年柏林的大众沐浴业开始起步”,,“抽水马桶”开始流行(有人形容1835年的巴黎时:“名人大道、满目污浊、脏不忍睹。”1842年英国伦敦霍乱肆虐,大量病历都是缺乏卫生设施的穷人区。)
20世纪是沐浴业迅速发展的时期:洗浴设备、洗浴室内设计、张贴画、广告。提出“人人有权享受沐浴”,1921年一位社会卫生专家指出:“总有一天,我们会达到如此境地,人们只要一天不洗澡,就有一种惭愧和不适感油然而生。
20世纪30年代,大众浴室和公共浴室开始在欧洲流行。
20世纪50、60年代基本普及。
20世纪70年代,家庭开始普遍建造“客用厕所”,卫生间内镶镜子,尺寸不断加大。
80年代,浴室面积不断扩大,并添置卫浴家具。浴室面积从2-3平方米,向越来越大的方向发展。90年代智能化的洗浴设施走进千家万户;浴室布局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洗浴技术高科技化。

三、中、外洗浴文化的启示:
洗浴为了清洁肉体?为了放松精神?为了所有有关身体的享受?为了思想的自由?为了人类的创造?归根结底,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洗浴和人类其他行为一样,积淀了人类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了人类新的文明。她所给予我们的启示也是深刻而广博的。
(1) 洗浴休闲与创造有内在的联系,最典型的例子:阿基米德在洗浴时为发现杠杆定理获得了重要的启示。当代学者一份“科学创造方法论的调查”显示,11%的科研人员的创造灵感是在洗浴时产生的!
(2) 洗浴促进当代科学、技术、工程、管理知识的发明创造。
(3) 洗浴不仅属于生活,而且属于人类文明结出的果实。
(4) 洗浴既清洁了身体,又放松了心情,通过洗浴技术(服务)驱赶病痛与不适。英国作家查尔斯?里德比特热情地赞叹海滨洗浴是模范公民的展台,人们热爱海滨,因为它文明、有趣、具有活力等。
(5) 洗浴,是社交的机会与场所,在这里人与人平等,易于交流与沟通。
(6) 洗浴丰富了人的内涵,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获得了丰富。人的发展权、享受权得到体现
(7) 洗浴业对社会和人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它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记录,也是人类文明的指示器。

四、洗浴业的走势:
从古至今,洗浴陪伴人类走过了世俗的风风雨雨,走过了历史的跌宕起伏,但始终向完美地体现和服务于人性的方面发展。随着近百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无论是洗浴设备、洗浴技术、洗浴用品(护品)、洗浴条件、洗浴环境、洗浴观念、洗浴功能等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但是“我们将如何洗浴?仍是值得我们再思考的问题。“有澡身而浴德”仍值得当代人来传承。
当今洗浴业有一股奢华风,甚至不顾水资源的极其短缺恣意拓业。此风当煞亦!
提倡洗浴走向自然(阳光浴、森林浴)、生态、可持续发展(水的循环利用等),洗浴设计简单、简约、简捷、简便当成为潮流。

五、 对中国沐浴业的几点建议:
(1) 相关部门积极规范洗浴业企业,制定行规、法规、加强业务培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改变传统观念,树立企业新形象。
(2) 加强企业自律、提高经营者素质,改善洗浴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3)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节水和水的循环利用的技术开发。
(4) 坚决取缔洗浴业内的色情服务。有人说,洗浴业藏污纳垢,这种全盘否定的声音不可取。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放纵妄为。
(5) 系统梳理中国洗浴文化史。
(6) 申办世界洗浴大会


主要参考文献:
[1] 克劳斯?克莱默著,江帆等译,《欧洲洗浴文化史》,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2] 王资鑫著,《扬州三把刀》,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3] 中国洗浴网
[4] 深圳新闻网检索